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09: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下面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内(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3.1983年7月,国家在利改税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利改税,核心就是将所得税引入国企利润分配领域,把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已经取代计划经济
C.政企分开管理体制普遍实行
D.企业还未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公社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会议的这一内容(  )
A.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有利于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改变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
5.据统计,安徽省滁县1979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只增长15.5%,油料增长19.3%;而这个县当年实行包产到户的15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70%,油料产量增长5.67倍。这说明(  )
A.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滁县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C.滁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滁县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6.有学者把1992年前的改革开放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78年到1984年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从1984到1989年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和从1989年到1991年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改革开放进程,探讨的关键性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包产到户是否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7.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说明(  )
A.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提升
B.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D.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可兼容
8.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同时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一变化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不断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遭遇了挫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9.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设立该特区的政策依据是(  )
A.三大改造 B.计划经济 C.对外开放 D.国企改革
10.2018年12月14日,习近平和所有政治局常委及部分在京的党政军主要领导观看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体现了党和国家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定决心。四十年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桥隧工程(如图所示),于2009年动工建设,2018年10月正式通车。这说明(  )
A.港澳与内地开始实现交通互联
B.“一国两制”有利于国家发展
C.“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D.“两岸三地”实现了充分交流
12.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香港回归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是(  )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C.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D.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答案】C
2.下面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我国投资折线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内(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C
3.1983年7月,国家在利改税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利改税,核心就是将所得税引入国企利润分配领域,把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
B.市场经济已经取代计划经济
C.政企分开管理体制普遍实行
D.企业还未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D
4.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公社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会议的这一内容(  )
A.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有利于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改变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
【答案】B
5.据统计,安徽省滁县1979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只增长15.5%,油料增长19.3%;而这个县当年实行包产到户的15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70%,油料产量增长5.67倍。这说明(  )
A.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滁县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C.滁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D.滁县农民有了土地所有权
【答案】A
6.有学者把1992年前的改革开放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78年到1984年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从1984到1989年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和从1989年到1991年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改革开放进程,探讨的关键性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包产到户是否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从学习模仿走别人的路到开辟自己的路
【答案】A
7.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说明(  )
A.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提升
B.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D.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可兼容
【答案】A
8.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同时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一变化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在探索不断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遭遇了挫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答案】A
9.1984年,邓小平考察深圳特区时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设立该特区的政策依据是(  )
A.三大改造 B.计划经济 C.对外开放 D.国企改革
【答案】C
10.2018年12月14日,习近平和所有政治局常委及部分在京的党政军主要领导观看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体现了党和国家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坚定决心。四十年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11.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桥隧工程(如图所示),于2009年动工建设,2018年10月正式通车。这说明(  )
A.港澳与内地开始实现交通互联
B.“一国两制”有利于国家发展
C.“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D.“两岸三地”实现了充分交流
【答案】B
12.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
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
论述: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渐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结构逐渐建立起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逐渐普及,使社会流动性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贫富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家庭结构、分工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这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 挑战。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