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选择题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 )
A.民族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生主义 D.国家主义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科学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确立”的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哪方面的新发展( )
A.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B.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C.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
D.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新发展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 )
A.成为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
B.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C.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D.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5.《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 )
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
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在起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习近平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规划( )
A.适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改变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
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8.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据此,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机遇
9.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10.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中国( )
A.找到了应对美国挑战的道路
B.支持建立新的区域化集团
C.致力于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D.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的时代课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
A.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
C.系统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国梦。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确立该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
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选择题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 )
A.民族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生主义 D.国家主义
【答案】B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科学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答案】C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确立”的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哪方面的新发展( )
A.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B.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C.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
D.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新发展
【答案】A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 )
A.成为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
B.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C.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D.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答案】D
5.《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 )
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B.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C.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
D.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6.在起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习近平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规划( )
A.适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改变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A
7.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微软公司的积极帮助
C.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国民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答案】C
8.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据此,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
A.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机遇
【答案】B
9.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答案】D
10.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商共建共享”的朋友圈,截至2020年5月,中国政府已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表明中国( )
A.找到了应对美国挑战的道路
B.支持建立新的区域化集团
C.致力于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D.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C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的时代课题最准确的表述是( )
A.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
C.系统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国梦。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答案】A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确立该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
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案:(1)特色: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创新指数、科研经费、科研人才、创新企业不断增加;基础研究与尖端科技研发并举。
(2)意义:科技创新促进中国物质文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以服务人民利益为宗旨,实现共同富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惠及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