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这表明新中国( )
A.外交实现重大突破
B.实行结伴而不结盟外交政策
C.扭转外交被动局面
D.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
2.“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这段发言的场合是( )
A.联合国大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开罗会议
3.如图所示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统计。对该统计信息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和平与发展正式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C.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十分稳固
D.亚非欧诸国助力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如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增长年份与数量,导致20世纪70年代大幅增长的因素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B.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C.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
5.有学者把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结为隔绝阶段(1949~1952年)、民间交往阶段(1952~1962年)、半官半民往来阶段(1952~1971年)、邦交正常化阶段(1972~1978年)和曲折发展阶段(1978~今)这五个历史阶段。在该学者看来,中日关系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阶段特征,主要是因为( )
A.中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美国方面长期介入中日关系
C.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牵制
D.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
①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独立自主和平方针的提出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④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画中的人物是两名武汉医学院的学生,宣传标语为“我们同矿石一起炼成钢!”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C.改善了原有的经济结构
D.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8.中共八大会议指出,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当时我国( )
A.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B.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
C.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9.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这一指示旨在( )
A.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
B.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
C.变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纠正思想路线右倾主义错误
11.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12.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与英国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英国议员威尔逊等进行了会晤。这表明新中国( )
A.外交实现重大突破
B.实行结伴而不结盟外交政策
C.扭转外交被动局面
D.积极探索中西方接触的渠道
【答案】D
2.“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这段发言的场合是( )
A.联合国大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开罗会议
【答案】B
3.如图所示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统计。对该统计信息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和平与发展正式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C.美国的霸主地位仍然十分稳固
D.亚非欧诸国助力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D
4.如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增长年份与数量,导致20世纪70年代大幅增长的因素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B.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C.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
【答案】C
5.有学者把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结为隔绝阶段(1949~1952年)、民间交往阶段(1952~1962年)、半官半民往来阶段(1952~1971年)、邦交正常化阶段(1972~1978年)和曲折发展阶段(1978~今)这五个历史阶段。在该学者看来,中日关系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阶段特征,主要是因为( )
A.中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美国方面长期介入中日关系
C.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牵制
D.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答案】B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
①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②独立自主和平方针的提出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④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7.如图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画中的人物是两名武汉医学院的学生,宣传标语为“我们同矿石一起炼成钢!”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C.改善了原有的经济结构
D.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答案】D
8.中共八大会议指出,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当时我国( )
A.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B.正确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
C.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D.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答案】A
9.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C
10.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这一指示旨在( )
A.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
B.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
C.变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纠正思想路线右倾主义错误
【答案】B
11.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答案】D
12.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答案】(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