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2.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据此可知,“南方谈话”( )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印证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C.标志邓小平理论完整体系最终形成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3.1984年1月,邓小平首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后,得出结论开放政策是继续“放”而不是“收”的问题。下一步“放”的具体措施包括( )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宁波、温州成为沿海港口城市
4.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5.如表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17.01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623.23 623.23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C.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6.如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 ﹣
1997年 25.5% 39.1% 17.9% 18.5%
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
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7.香港回归近二十年,依然充满荣景、动感、祥和,依然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依然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国际大都会。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有(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民族自决”
④“高度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1979年3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年4月28日,中国向美国发出抗议照会,指出该法案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协议。此后,中国把精力集中在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上,涉及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框架性安排和实施细则。这表明此时( )
A.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B.中美就台湾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D.中国对基本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9.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是( )
A.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
10.《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下面有关这一法律颁布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独”势力猖獗,造成海峡两岸关系紧张
B.两岸人民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九二共识”达成,“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D.“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11.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国家( )
A.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提出村民民主自治的方针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
12.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的出现了如图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 )
A.政企不分弊端得到彻底解决
B.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C.国有企业在探索扩大自主权
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指出材料一“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4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答案】B
2.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面临严重的困境。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据此可知,“南方谈话”( )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印证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C.标志邓小平理论完整体系最终形成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答案】B
3.1984年1月,邓小平首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后,得出结论开放政策是继续“放”而不是“收”的问题。下一步“放”的具体措施包括( )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宁波、温州成为沿海港口城市
【答案】D
4.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B
5.如表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17.01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623.23 623.23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C.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答案】B
6.如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 ﹣
1997年 25.5% 39.1% 17.9% 18.5%
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
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答案】B
7.香港回归近二十年,依然充满荣景、动感、祥和,依然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依然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国际大都会。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有(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民族自决”
④“高度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8.1979年3月15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同年4月28日,中国向美国发出抗议照会,指出该法案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协议。此后,中国把精力集中在全面推进中美关系上,涉及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的框架性安排和实施细则。这表明此时( )
A.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B.中美就台湾问题无法达成共识
C.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D.中国对基本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答案】A
9.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是( )
A.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
【答案】A
10.《反分裂国家法》是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下面有关这一法律颁布背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台独”势力猖獗,造成海峡两岸关系紧张
B.两岸人民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九二共识”达成,“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D.“三通”成为现实,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答案】D
11.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国家( )
A.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B.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提出村民民主自治的方针
D.改变了法律的基本架构
【答案】A
12.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史无前例的出现了如图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 )
A.政企不分弊端得到彻底解决
B.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C.国有企业在探索扩大自主权
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三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指出材料一“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8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1)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2)变化: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世纪50年代持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20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3)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