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0: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2.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3.1950年,当中国要收回美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时,美国政府竟然以撤回所有在华官员为要挟,没想到中国政府的回答竟是:“我们宁愿看到所有美国官方人员能够更快地离开中国。”在谈到外援时,政府总理周恩来也强调:“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  )
A.“另起炉灶”的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D.对美苏一视同仁的态度
4.如图是一张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照片,注解是:北京市民将家中的铁制品送去炼钢铁,支援国家建设匹夫有责。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
②造成了群众生活严重困难
③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
④有利于大大提高中国钢铁的数量与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6.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如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 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下列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抗苏的政策。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B.社会制度制约中国外交关系的走向
C.新中国的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够成熟和稳定
8.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  )
A.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
B.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9.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10.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11.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12.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
D.中美关系的缓和
二、综合题
13.[2023·福建厦门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如何体现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答案】A
2.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答案】B
3.1950年,当中国要收回美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时,美国政府竟然以撤回所有在华官员为要挟,没想到中国政府的回答竟是:“我们宁愿看到所有美国官方人员能够更快地离开中国。”在谈到外援时,政府总理周恩来也强调:“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  )
A.“另起炉灶”的政策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独立自主外交原则
D.对美苏一视同仁的态度
【答案】C
4.如图是一张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照片,注解是:北京市民将家中的铁制品送去炼钢铁,支援国家建设匹夫有责。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
②造成了群众生活严重困难
③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
④有利于大大提高中国钢铁的数量与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5.如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答案】D
6.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如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 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下列关于此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A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抗苏的政策。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B.社会制度制约中国外交关系的走向
C.新中国的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D.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够成熟和稳定
【答案】A
8.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  )
A.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
B.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答案】C
9.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答案】C
10.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严重冒进倾向
【答案】C
11.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答案】A
12.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
D.中美关系的缓和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福建厦门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如何体现了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10分)
答案:(1)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实施并提前完成。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