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品】北师大版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课件18PPT+学案+说课(甘肃省临泽四中窦长保)

文档属性

名称 【参赛作品】北师大版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课件18PPT+学案+说课(甘肃省临泽四中窦长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1 12:06:39

文档简介

附件2:参评作品信息表
姓 名
窦长保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3.12
单 位
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
E-mail
504365284@qq.com
联系电话
18093648851
题 目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年 级

册(模块)
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QQ
504365284
窦长保:中学一级教师,担任历史教学多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设计思路(特别突出原创的地方)
能结合目标教学法设计教学流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设计操作性较强。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导学案)
【认定目标】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自主学习】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7页到11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二、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0页到121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共同探究】
1.看右表:在解放战争之初,
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蒋介石曾
狂妄的叫嚣:只用三到六个月,就
可以消灭共产党。
一年之后,人民解放军不但
没有被消灭,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想一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共产党为什么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右图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 ( )
A.长征时 B.国民党重点进攻时
C.反”围剿”时期 D. 反“扫荡”时期
2.(2009·咸宁中考)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08·广安中考)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4、(2010·江苏淮安)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2010·浙江温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同仇敌忾】全品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解决问题,感知历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图片等,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
难点:正确理解中共中央作出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
三、教学方式方法
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和目标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结果分别是什么?
(二)出示目标(见课件)
(三)目标导学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出示地图,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确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地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学生阅读教材117-119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引导学生从当时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我军处于绝对的劣势方面考虑为什么要撤出延安;从解放战争全局战略需要以及精神鼓舞作用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还要留在陕北继续与敌人斗争。
(2)你认为在当时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体验解决问题。
出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能够了解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那些情况?指导学生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生动形象地语言讲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采取与敌周旋的战术及期间发生的故事、最后结果及历史意义等。使学生感知体会期间的艰辛历程以及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智慧,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2.孟良崮上火如潮。
学生看书了解国民党进攻的另一重点地区是山东解放区,在那里我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从而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
指导学生结合课前了解,讲述孟良崮战役的故事,了解山东战场取得的重要战绩。
3.千里跃进大别山
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然性和条件。
结合地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本的想一想问题。通过视频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指图分析说明突破黄河天线、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最后引导思考: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人民解放军开始走向战略进攻。
(四)达标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五)达标检测
(六)达标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了解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教学反思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说课材料)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主题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课包括“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孟良崮上火如潮”、“千里跃进大别山”三目,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的基本情况,,它是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转折,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教材内容而言,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从学生年龄上看,他们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基本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过程与方法: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究解决问题,感知历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图片等,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
难点:正确理解中共中央作出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采取的是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历史学习中,做到体验感知历史,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求,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全面内战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爆发标志是什么?结果如何?
指出: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他们不得不收缩战线,对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那么,人民解放军又是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并使解放战争走向战略进攻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建立起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出示目标(见课件)
(三)目标导学
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出示地图,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确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主要地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学生阅读教材117-119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引导学生从当时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我军处于绝对的劣势方面考虑为什么要撤出延安;从解放战争全局战略需要以及精神鼓舞作用等方面分析为什么还要留在陕北继续与敌人斗争。
(2)你认为在当时敌强我弱、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体验解决问题。
出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从图中能够了解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那些情况?指导学生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生动形象地语言讲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情况:采取与敌周旋的战术及期间发生的故事、最后结果及历史意义等。使学生感知体会期间的艰辛历程以及党的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智慧,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本目设计意图:通过看图阅读,先直观感知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这一结果,之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解决,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另外,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是学生学会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2.孟良崮上火如潮
指导学生结合课前了解,讲述孟良崮战役的故事,了解山东战场取得的重要战绩。在那里我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从而粉碎了山东战场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出示材料:解放战争一年后国共双方情况统计。引导分析: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指出:战争逐步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人民解放军已由被动转为主动,此时中共中央作出了走向战略进攻的决策,决定派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出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动态演示,明确刘邓大军的进攻方向及所要到达的地区。组织讨论:假如你是当时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指战员,中央向你征求对此决策的意见,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地图以及前面对当时战略态势的了解分析讨论,集思广益 解决问题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指出:当时敌人正集中力量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而大别山区是敌人一个薄弱而又敏感的地区,进攻大别山区可以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从而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指图用生动形象地语言饱含激情地讲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使学生感受体会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英勇斗争精神。
最后引导思考: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人民解放军开始走向战略进攻。
(四)达标练习
(五)达标检测
(六)达标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了解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七、教学行色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1.直观性。本课内容虽然有战争过程,学生比较感兴趣,但这不是理解的重点。而对于重点内容如何理解解放军走向战略进攻这一形势分析,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中结合地图、视频资料使军事概念和问题直观性、通俗性。
2.分层性。学生是鲜活的个性,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分层教学。在撤离转战陕北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两目内容问题分析中,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尽量使其投入活动,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指导。对于理解力比较强的学生,对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个性魅力。
3.探究性。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在教学中形成高潮,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能经常处于疑惑和探究状态。其次,设计问题情境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
课件18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前提测评 1.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结果分别是什么?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大别山北平延安上海中原解放区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就会走向成功!) 3.体会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和用兵如神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 2.采取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孟良崮战役的史实,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大别山北平延安上海解放区国民党重点进攻国民党进攻方向国民党
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国民党
进攻山东解放区撤离:敌强我弱 相差悬殊
转战:诱敌深入 巧妙周旋(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撤离延安、转战陕北?阅读课本117-119面,思考讨论(2)你认为在当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对付敌人的进攻?毛泽东转战陕北延安青化砭蟠龙羊马河延川清涧绥德小河米脂碛口镇朱官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3---1948/3)沙家店中共中央进军方向目标导学二讲述孟良崮战役的故事 概括孟良崮战役的作用:
率领华东解放军消灭了 ,
粉碎了 。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 整编七十四师 试一试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延安上海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目标导学二大别山(1)刘邓大军为什么要以大别山为挺进的目标?(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对照地图阅读120-121面,思考军事布署: 三省交接 实力薄弱
群众基础:革命根据地 人民支持
地理位置: 位置险要(东 西 南 )
战略战术: 战火引向国统区 改变战局(1)刘邓大军为什么要以大别山为挺进的目标?对照地图阅读120-121面,思考讨论观看视频 思考 交流(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对照课本地图说说你的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大别山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A.三大战役的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A.南京、上海 B.南京、武汉
C.武汉、重庆 D.上海、武汉CB达标练习1.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 解放区的进攻B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画草图,理思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路线图起点
经过的主要地点
终点
走向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二、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
——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
——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
重点进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