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梳理填空】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结果: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占领沈阳,东北三省沦陷。
3、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西安事变 (“双十二事变”)
1、背景:
(1)根本原因(民族因素):日本侵略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客观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主观原因: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
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直接原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
2、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中共关于西安事变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协商。
5、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主题1
九一八事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探究思考】
(1)图一、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九一八事变
(2)结合图二分析,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参考答案】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材料二:
《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
【探究思考】(3)材料二中幅漫画反映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参考答案】不抵抗政策。
材料三: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蒋介石
【探究思考】(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蒋介石实行上述政策的原因?
【参考答案】蒋介石认为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把希望寄托于国联,想依靠外援,自己不做抵抗准备;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能落于共产党手里,这是最关键最更本的;攘外必先安内。
探究主题2
西安事变
2.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外局势
【探究思考】
(1)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杀蒋:西安事变后,国内局势动荡。杀蒋会使中国陷于内战的泥潭。而中国内战再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扩大侵略。最终使中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甚至亡国。
②放蒋: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于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转变,挽救民族危机。
(2)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事变释放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以大局为重。
(3)西安事变前,国共关系如何?西安事变后,国共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变化?
【参考答案】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处于对峙(或内战)状态。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训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 “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党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为主的方针
4.下列信息不能从右图中获取的是 ( )
A.事件发动者
B.事件的名称
C.解决的方式
D.主张及要求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拍自导
自演了一幕课本剧《西安事变》,你认为下列场景
与历史不符的是 ( )
A.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B.许多学生在游行中打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的标语
C.中共派人到西安斡旋,力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蒋介石下令对日宣战,与中共正式进行合作
7.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
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最有利于 ( )
A.国民党 B.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
8.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
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4)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萍乡七中 漆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资料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安事变中东北军捉蒋的一个片断。蒋介石为什么会被东北军将士抓到?东北军为什么会发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呢?这得从西安事变的背景说起。西安事变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日益扩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蒋不听张学良劝告抗日而一意孤行“围剿”红军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导致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事件有哪些?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其标志是什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投影显示]
(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铣电
(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在江西剿红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电
(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九一八事变真相》
(四)“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教师可适当做解释)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上面材料中蒋介石的电报、讲话和国民政府的告全国民众书的内容中,我们应该能看出导致东北三省在四个月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学生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师引导]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我们还是通过投影打出材料来分析。
[投影显示]
(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二)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的观点是中国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因而没办法和日本作战。从第二则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蒋介石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的仇恨,宁愿让中国亡于日本,也不让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关键的一点。当日本忙于准备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之际,蒋却在南方围剿红军,这种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教师过渡]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我们说不是,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对应的是,九一八后,全国很快掀起了一个全国性的抗日高潮。其中主要的有东北人民的抗战,冯玉祥和吉鸿昌的“察哈尔抗日民众同盟军”的抗战,福建十九路军的抗战等。下面,我们看一看东北的抗战。
[板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段大字内容和嫩江大桥之战的内容。了解当时的局势。
[学生看书]……
[教师强调]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这是当时的主要呼声;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③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同学们,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过渡]日军占领东北后,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建立起了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此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日益提高,这时的蒋介石仍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围剿”红军,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板书]二、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西安事变”一目下前三段内容,看完之后从中归纳出西安事变的背景。可以互相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回答二: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抗日。
回答三:东北军将士身负国仇家恨,不愿意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他们希望上前线抗日。
回答四: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
回答五: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的压力。
[教师小结]西安事变的背景: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众抗日呼声日益高涨;②蒋介石既剿共又妥协的反动政策。
[板书]2.西安事变的过程
(可以放《西安事变》影片,让学生从动感画面中去体会当时的情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以想像,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学生回答]回答一:杀掉蒋介石,因为从1927年开始,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回答二:和平解决,逼迫他答应抗日,因为当时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回答三:不能杀蒋介石,如果杀掉蒋介石,国共之间又会发生大规模内战,那只会对日本有利。
[教师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导地位,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目的也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御日本的侵略。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看到了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
回答二:看到了共产党的高瞻远瞩。
回答三:联合抗日已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
回答四: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回答五:看到了中国抗战取胜的希望。
回答六:看到国共对峙的关系在日本人面前自然地联合起来,共同对外。对峙接近尾声。
[教师小结]所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破裂。从1927到1937年,是国共对峙的十年,但这十年,随着形势的变化,双方的政策也在改变,一直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我们用一个简图表示。
[投影显示]
国共矛盾为主 中日矛盾上升 中日矛盾为主
1927年 1931年 1935年
[布置作业]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27年 B.1928年 C.1931年 D.1936年
答案:C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西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答案:A
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华北事变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答案:C
课件42张PPT。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难忘九一八》单位:萍乡七中
漆虹 15979268011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全国同胞们,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
尊敬的各位来宾,
全体受阅将士们,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1931年-1945年东北《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
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
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
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
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
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探究一: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3)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1931年
9月
18日
沈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探究二: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进而占领中国东北。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人有计划实行的”。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为什么东北在短短的四个月就沦陷了?问题1: 攘外必先安内问题2:
蒋介石为什么推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东北沦陷后,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什么态度?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问题3: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是怎么做的呢?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杨靖宇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杨靖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烈士英魂永存快速抢答:1.时 间:2.制造者:3.经 过: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
炮轰沈阳城4.结 果:东三省沦陷5.原 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我们能做什么?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团结。其二,勿忘国耻当思自强。日本继续把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①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
平静的书桌了。” 一二九运动探究三: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的背景)
合作探究,答疑解惑(从中华民族危机,中共呼声,张、杨二人自身的品质,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分析)1、日军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怀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4、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国之大幸---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时间:2.人物:3.目的: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4.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快速抢答:
西安事变5.结果:和平解决,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放蒋: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和平解决! 杀蒋: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
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国之大幸: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出身马贼,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却曾不抵抗,致使东三省沦入敌手;
他,因主持东北易帜、发动西安事变,被周恩来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他,因逼蒋抗日,被蒋介石软禁长达55年,并始终未能再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
张学良????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
……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江泽民
2001年10月15日 1缅怀爱国者思考:
在内战过程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共产党该不该杀蒋介石?请说明理由?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蒋介石迫害许多共产党,应该杀掉他。延安方面分组讨论: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及其背后支持的国家会怎样应对?请说明理由?反应:高兴?还是悲伤?行为:暴力处理(杀蒋)?还是和平解决(救蒋)?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日本美英亲日派亲英美派南京方面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霸占中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国民党
共产党
攘外必先安内西安事变主张合作抗日合作抗日占东北
侵华北 破 产实 现小结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内战日本趁机你的心声
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老师寄语
悲壮的历史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历史不能忘却也不容篡改!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材料一:9月11日,日本野田内阁开会,决定从预备费中支出“购”岛款,实现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材料二:10月17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材料三:11月13日,日本右翼政客、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太阳党”。叫嚣“制定自主宪法、增强国家防卫能力”。 今年关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坚决捍卫世界和平!一、判断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4、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去西安调停。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局部抗战周恩来初步课堂巩固:练一练1、(2014·天津市)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014·广西桂林)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该材料评价的是
A.西安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A二、选择题A3、(2014·浙江湖州)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4、(2014·四川达州)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6.(2008年四川省甘孜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逼蒋抗日 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回答:
(1)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2)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3)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
九一八事变
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东北三省沦陷
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