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可提供录像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中讲述的美苏敌对关系,可以上承二战中的美苏盟友关系及战后美苏两国的发展;课中冷战中形成的两极格局可下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课中所呈现的美苏霸权主义行为,让我们认识到当今世界仍然受着霸权主义的威胁。因而,这一课在整个世界现代史中起到一个暗线贯穿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学习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及表现;两极格局形成及结束;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2、引用图片、文字史料、表格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分析美苏冷战的表现和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评价冷战,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引导学生树立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冷战政策及其表现、两极格局
难点: 美苏争霸的实质及决定因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名言“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帕麦斯顿(十九世纪英国首相)”
教师:相信大家都听说这句名言,英国首相的这句名言成为英国外交的根本,它也向我们指出了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建立在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原来的盟友也可以变成敌人。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二战前后,有两个国家真实地演绎了这句名言,它们是?”
学生:美国和苏联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两国的争斗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设计意图:从名言入手,更加明确的指出美苏冷战、争霸的实质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图片《二次世界大战时身为同盟国的美国以海报描绘一个友善的俄国士兵》
教师:“结合所学,小组展开合作,找出二战期间美苏为盟友的例证。”
学生:1、美苏联合其他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协调行动,召开雅尔塔会议
3、美苏协调中国抗战
教师: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事例向我们大家证明了,二战中美苏为反法西斯成为盟友,但是这种关系在之后的和平时期并没有维持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二战后的美苏。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美苏盟友关系例证”,既联系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认识到二战时期美苏为抗击法西斯这一共同利益结为盟友,为下面学习战后国家利益的变化美苏关系破裂,做好铺垫。)
第一篇 “分道扬镳”
展示:
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美国富尔顿演说)
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两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揭秘一】“学习课本84页,讨论二战后美苏从盟友走向冷战的原因?”
学生:讨论,结合所学总结指出,二战后美国实力增强,想要称霸世界,而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展示:二战后,美国与苏联的实力比较资料
教师:美国想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其称霸的障碍,因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冷战政策。
展示:
【合作探究一】同学们阅读课本84页内容,小组合作交流,为【美苏冷战】这个课题设置相关问题。
学生:梳理课本,提出问题。1、冷战政策的含义2、冷战的表现
展示:【火眼金睛】找出“冷战政策”说法错误的地方。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敌对。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历史再现】
学生:指出冷战的方式是“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手段”;
依据图片资料,归纳出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呢?
学生: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教师:美国“马歇尔计划”推行后,有位欧洲领导人说“我们每接受美国的一次援助,我们的独立性就会丧失一分。”可见,美国可谓是没安好心,对此,你有何看法呢?
学生:结合84页蓝色框体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美国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后,苏联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展示: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示意图、东德与西德、朝鲜与韩国
教师: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升级,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抗局势形成。两极格局之下,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是随着美苏在军事、经济领域的斗争升级,地区冲突不断,给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下面我们来看美苏敌对关系的升级。
(设计意图:这一篇章的设计的许多环节,把主动权转交给学生,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第二篇 “争锋相对”
展示: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曾经对美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教师:【揭秘二】这段话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那么美国是如何回应的呢?
学生:指出赫鲁晓夫想要和美国共同称霸世界。
教师:是的!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平等的地位,由此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拉开了序幕!
展示:【合作探究二】自主阅读课本,找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展示:【历史链条】
教师:从古巴导弹危机漫画中,不难看出50至60年代的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争霸中占据优势。此后,苏联增加军事投入,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争夺。那么美苏争霸于何时进入高潮阶段?
学生:20世纪70年代。
教师:是的。这一阶段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尼克松执政后进行战略收缩;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军事实力增强,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进入高潮阶段。
教师:到了80年代,苏联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危机,美国也被长期的扩充军备拖累,双方关系趋向缓和。思考美苏争霸攻守转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结合课本,讨论得出——综合国力。
教师:很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苏冷战、争霸随着红色苏联的解体而落下帷幕,但留给世人更多的是深刻的历史印记。
(设计意图:这一篇章中,通过【揭秘二】【合作探究二】两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历史链条】形象地加深学生对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理解。)
第三篇 “三思后行”
展示:美苏争霸时期的资料
教师:结合资料,思考美苏冷、战争霸两国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从美苏冷战对两国的影响及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教师:两极格局下,美苏为首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但是两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两国争霸对其本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因而任何国家的政府和领导在决策时都应引以为戒,我们应该学会在反思中期待明天,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行为,着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设计意图:最后以一个开放性题目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学习历史现象升华历史认识。)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两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新旧格局转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现今世界格局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那么今后世界政治格局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请同学们做好下节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预习。
六、课堂检测
1、冷战时期,美国队苏联采取的敌对活动不包括 ( )
A、武装进攻 B、经济渗透
C、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外交干涉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 )
A、北大西洋公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B、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美国“马歇尔计划”推行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80年代,美苏双方关系缓和的原因不包括 ( )
A、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美国扩充军备使经济力量薄弱
C、欧盟和日本的崛起 D、苏联解体
4、材料题
(1)三幅图片分别拍摄于什么时期?
(2)三幅图片有何相同之处?
(3)三幅图片大国关系有何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一篇 “分道扬镳”
第二篇 “争锋相对”
第三篇 “三思后行”
课件29张PPT。 中国网3月8日讯 (记者 李智)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
有记者问,2015年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和关键词?
王毅表示,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使中国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时政播报盟友敌人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什么是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 “冷 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哪 些具体措施?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苏联针锋相对地采取了什么措施?标志什么格局的形成?合作交流“冷战”“冷战”什么是“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 为什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冷战”战后美国力量介绍:资料库经济 军事 政治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建立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原子弹 苏联 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驻军在东欧、南欧、中国东北、朝鲜北部等广大地区。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兵力最多时达1100多万。
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欲称霸世界。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为什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冷战”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不敢贸然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
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冷战”“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铁幕演说”即将开始的冷战的信号 材料一: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 1947年3月杜鲁门
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 1947年4月5日杜鲁门
“冷战”论从史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经济健全的状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帮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帮助西欧和土耳其度过难关。因此,丘吉尔称此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冷战”马歇尔计划论从史出“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以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冷战”材料三:
《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论从史出 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冷战”华约的成立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华约北约“冷战”对 峙“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
──赫鲁晓夫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由此开始。 “争霸”阅读课文,找一找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突出事件和特点?“争霸”美苏争霸的过程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突出事件“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攻美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突出事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
(双方有所缓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里根—戈尔巴乔夫)突出事件美
国
总
统
里
根戈尔巴乔夫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争霸” 美苏争霸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纵深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启示:
1、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3、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一、美苏冷战施冷战
1、冷战的含义
2、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两极格局形成
二、 楚汉相争夺霸权
三、 以史为鉴谋和平这一节课,我们的收获学有所得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国策!感情升华1、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从盟友变为对手。美国为了扫除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冷战”政策。开始推行这一政策的总统是( )
A.杜鲁门 B.尼克松 C.奥巴马 D.克林顿
2、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军事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实施马歇尔计划
3、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1)(2) B、(1)(2)(3)
C、(1)(2)(3)(4) D、(2)(3)
4、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句话的含义是:( )
(1)它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
(2)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3)它是以美国遏制苏联为目的
(4)起到了巩固欧洲资本主义秩序的作用
A、(1)(2)(3) B、(2)(3)(4)
C、(1)(2)(3)(4) D、(1)(3)(4)ABBA自我评价5、方明同学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6、尼克松上台执政后,在与苏联争霸中实行战略收缩,其主要原因是。( )
A、深陷越南战争之中 B、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C、美国债务负担沉重 D、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
7.美苏“冷战”的实质是( )
A.维护不同的社会制度 D.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
C.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D.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想控制资本主义
8、、小亮准备找“冷战”的有关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9、“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段话出自于( )
A、《北大西洋公约》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华沙条约》 D、欧洲复兴计划
CAAAA自我评价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绝对优势,在军事上,美国除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军外,还垄断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
材料二:美国总统曾公然声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材料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2)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
(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我评价阴平镇中学欢迎您!课件30张PPT。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美苏曾经是并肩作战的盟友,二战之后双方却形成了对峙局面,为什么同盟关系会破裂呢? 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学习,
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二、美苏争霸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本探宝1、什么叫冷战?美国为何要发起冷战?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哪些表现?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的提出冷战的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手段: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目的:美国杜鲁门总统的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夸大美国的“责任”,实际上是谋求什么目的?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 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2)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3)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易发动战争。冷战政策出台的原因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一、冷战政策2.冷战开始的标志哈里·杜鲁门 杜鲁门主义.mpeg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33任总统,1947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的提出2.冷战开始的标志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_____年__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______________ 正式破裂,标志着美苏之间______的开始。“杜鲁门主义”19473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冷战”一、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我也是出于善意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_____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乘战后欧洲经济困难之机,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这项计划称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1947年欧洲复兴计划迅速恢复经济控制西欧各国 目的是,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 ,防止革命爆发;
另一方面是通过美国的援助, ,
。 打开西欧门户华约北约和华约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冷战的最终形成北约华约 “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赫鲁晓夫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长达三十多年的美苏争霸由此开始。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
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二、美苏争霸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阅读课文,找一找美苏争霸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突出事件和特点?美苏争霸二、美苏争霸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肯尼迪)
缓和—赫鲁晓夫上台后访问美国。(赫鲁晓夫)1.争霸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但优势在美国
(美攻苏守)突出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
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巴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二、美苏争霸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从越南撤军。
苏联全力发展军事力量;1979入侵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2.争霸第二阶段:(七十年代)特点: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攻美守)突出事件二、美苏争霸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91年苏联解体。
西欧和日本崛起。(里根—戈尔巴乔夫)3.争霸第三阶段:(八十年代)特点:苏联负担沉重,美国遇到激烈竞争。
(双方有所缓和)突出事件含义
信号
实质
开始的标志
表现
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美苏争霸美苏争霸的开始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美苏争霸的结束(1991年苏联的解体)课堂小结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启示小组合作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经济发展,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极大伤害。启示:1、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3、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课外活动与探究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表现有哪些?危害:
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表现: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911恐怖袭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