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阿卡德王国时期,阿卡德语被确定为官方语言,不过,苏美尔语仍然使用得相当普遍:一方面,吉尔苏等两河流域南部城市仍然像先前一样使用苏美尔语;另一方面,阿卡德的显贵们并不在意母语的使用,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苏美尔语,甚至在他们给国王写信时也倾向于用苏美尔语。这反映出阿卡德王国时期( )
A.政治统合的水平尚待提高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危机
C.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
2.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 )
A.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C.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
D.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
3.表2《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节选( )
条目 内容
第117条 倘负有债务之公民,交出其妻,其子或其女以抵银,或交出以充债务服 役,则他们当在债主家服役三年,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
第118条 倘他交出以充债务服役的是奴隶或女奴,则塔木卡(商人)可以不待期限终止,而出卖之.不得要求收回。
第119条 倘负有债务之公民,交出曾为之生过子女之女奴以抵银,则女奴之主人可以还塔木卡以所付之银,而将女奴收回。
据表,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体现了社会等级化差异
B.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氵
C.导致了司法程序复杂化
D.以保护了公民的私有财产
4.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森林、河流、沼泽和湖泊边上,以矛、盾和弓箭为武器,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由此推断,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生活状况( )
A.孕育东欧渔猎文明 B.体现民族好战性格
C.处于氏族公社阶段 D.打破原始民主制度
5.《汉谟拉比法典》并非是一部全新的法律,而是将王国内相互冲突的法律惯例、习俗和法官的裁决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并以此来调节社会秩序、这表明该法典( )
A.宣扬了君权神授理念
B.重视法律理论体系建设
C.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
D.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6.“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尘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可以说明( )
A.收取地租成为西亚普遍现象
B.象形文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C.生产实际需要推动文字产生
D.经济发展促使埃及文明稳定
7.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 )
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
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
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
8.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两种重要文明,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文明成就最能作为上述观点依据的是两者( )
A.发明了六十进制 B.强化了法老权力
C.创制了成文法典 D.创造了古老文字
9.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该法典( )
A.规范并消除了社会矛盾
B.体系较为完整和系统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10.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哥哥葛西姆在穷困潦倒时,来到城市里寻找工作机会……阿里巴巴帮助马尔基娜卖布,虽然没有签订契约,但是双方按照约定完成支付。类似现象在古代波斯的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这表明( )
A.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雇佣关系受法律规范的保护
C.商业关系中重视契约精神
D.社会稳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11.在哈里发奥玛尔时代(634~64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地,规定信奉伊斯兰教者得与阿拉伯人享同等待遇,不信奉者只需缴纳轻微的地租和丁税,赋税的压迫比过去轻微得多。这些举措意在( )
A.抵制基督教的扩张
B.强化与周边民族的商业联系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培育新征服地民众的认同感
12.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阿卡德王国时期,阿卡德语被确定为官方语言,不过,苏美尔语仍然使用得相当普遍:一方面,吉尔苏等两河流域南部城市仍然像先前一样使用苏美尔语;另一方面,阿卡德的显贵们并不在意母语的使用,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苏美尔语,甚至在他们给国王写信时也倾向于用苏美尔语。这反映出阿卡德王国时期( )
A.政治统合的水平尚待提高
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危机
C.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
【答案】D
2.埃及中王国时期,神庙集团控制国家,阶级矛盾激化。此时社会中出现了一种预言文学,讲述了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崩溃,作为救世主的国王最终出现,并“驱除罪恶,使秩序回到它的王位上去”。据此推知,该文学( )
A.迎合民众对王权强化的期望
B.折射出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C.提升了祭司阶层的统治地位
D.反映了埃及人文精神的萌发
【答案】A
3.表2《汉谟拉比法典》条文节选( )
条目 内容
第117条 倘负有债务之公民,交出其妻,其子或其女以抵银,或交出以充债务服 役,则他们当在债主家服役三年,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
第118条 倘他交出以充债务服役的是奴隶或女奴,则塔木卡(商人)可以不待期限终止,而出卖之.不得要求收回。
第119条 倘负有债务之公民,交出曾为之生过子女之女奴以抵银,则女奴之主人可以还塔木卡以所付之银,而将女奴收回。
据表,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
A.体现了社会等级化差异
B.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氵
C.导致了司法程序复杂化
D.以保护了公民的私有财产
【答案】A
4.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森林、河流、沼泽和湖泊边上,以矛、盾和弓箭为武器,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由此推断,当时东斯拉夫人的生活状况( )
A.孕育东欧渔猎文明 B.体现民族好战性格
C.处于氏族公社阶段 D.打破原始民主制度
【答案】C
5.《汉谟拉比法典》并非是一部全新的法律,而是将王国内相互冲突的法律惯例、习俗和法官的裁决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并以此来调节社会秩序、这表明该法典( )
A.宣扬了君权神授理念
B.重视法律理论体系建设
C.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
D.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答案】C
6.“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尘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可以说明( )
A.收取地租成为西亚普遍现象
B.象形文字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C.生产实际需要推动文字产生
D.经济发展促使埃及文明稳定
【答案】C
7.约公元前2500年的巴勒莫石碑最早记录了古埃及同外部的贸易,涉及从黎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进口最有价值的雪松木,而且这种贸易已经持续了五百年,考古人员也发掘出埃及商人献给毕布罗斯(位于地中海东岸)神灵的石器、猿俑、游戏板等。这可以印证( )
A.海洋文明冲击农耕文化
B.地中海文明的多元一体
C.商贸活动促进文明交流
D.埃及商人逐渐主导市场
【答案】C
8.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两种重要文明,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西亚和埃及,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文明成就最能作为上述观点依据的是两者( )
A.发明了六十进制 B.强化了法老权力
C.创制了成文法典 D.创造了古老文字
【答案】D
9.在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颁布的《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该法典( )
A.规范并消除了社会矛盾
B.体系较为完整和系统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D.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
【答案】B
10.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和哥哥葛西姆在穷困潦倒时,来到城市里寻找工作机会……阿里巴巴帮助马尔基娜卖布,虽然没有签订契约,但是双方按照约定完成支付。类似现象在古代波斯的城市经常可以看到。这表明( )
A.法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B.雇佣关系受法律规范的保护
C.商业关系中重视契约精神
D.社会稳定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答案】C
11.在哈里发奥玛尔时代(634~64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等地,规定信奉伊斯兰教者得与阿拉伯人享同等待遇,不信奉者只需缴纳轻微的地租和丁税,赋税的压迫比过去轻微得多。这些举措意在( )
A.抵制基督教的扩张
B.强化与周边民族的商业联系
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培育新征服地民众的认同感
【答案】D
12.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答案】B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