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课件(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课件(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01 12:24:27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教材内容分析
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演变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二、课程标准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文学作品;了解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毕加索的代表作《格尔尼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造成克莱德悲剧的原因和有关罗曼·罗兰的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评价荒诞派艺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教师: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你知道这段名言出自哪部作品吗?
学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师: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学、艺术作品问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拷问灵魂的文字
教师:本课主要介绍了20世纪欧美哪些文学名著?
(要求:阅读教材第一目“文学名著”的内容,分组合作,快速找出答案。)
国别
作 家
文学名著
美 国
德莱塞
法 国
罗曼·罗兰
法 国
贝克特
苏 联
肖洛霍夫
苏 联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快速整合本目的主要内容,深化基础知识的识记。)
展示:
教师:德莱塞在《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美国?
学生:讲述《美国的悲剧》故事梗概。
教师:小说中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美国拜金主义盛行。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绝不会是作者
的凭空想象,一定会有它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基础。)
过渡:20世纪同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法国产生了哪些伟大作品呢?
展示:
教师:《约翰·克里斯朵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生活为背景,通过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个人奋斗的经历,反映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人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出作家反对现存秩序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
过渡: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这种不良情绪积淀到一定程度,便要找机会宣泄,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满足人类的这一要求,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现代荒诞派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展示: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教师:1953年,《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连演300场。戈多到底是谁?
学生:有人认为他是上帝。 还有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贝克《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实际上是表现人们精神上的苦闷和迷惘。
过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并进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0世纪的苏联涌现出许多世界名著。
展示:

思考:以上是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
学生: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设计意图:通过对名言的理解,从中感受到其高贵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渡:一部部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的缩影,绘画艺术亦是时代的镜子。
二 直面现实的绘画
展示: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教师:结合课本说说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学生: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展示:
“你以为艺术家是什么,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一个画家,那就只有一双眼睛;如果他是一个音乐家,只有一对耳朵;一个诗人,只有一具心琴;一个拳击家,只有一身肌肉吗?恰恰相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作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你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毕加索发表在《法兰西文学报》上的一段话
问题:你能从以上文字材料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学生: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等。
教师: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军军官手指《格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表达了对法西斯的痛恨。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地欣赏《格尔尼卡》和分析材料,加深对毕加索的进一步了解,进而理解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过渡:在绘画上还有一位很有影响力的画家,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
展示: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问题:你发现画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猜猜达利想表达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一走的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文学、艺术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照射在镜子上,就会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让现代的人从中得倒启迪。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美国的悲剧》是哪一个民族贡献给世界的艺术珍品( )
A.法兰西 B.美利坚 C.俄罗斯 D.中华民族
2、如果请你对现代文学艺术进行总结,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美国的悲剧》 B.贝克特——《等待戈多》
C.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D.毕加索——《格尔尼卡》
3、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军军官手指《格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与这幅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B..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C.纳粹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城镇 D.纳粹德国大量屠杀犹太人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 拷问心灵的文字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4、苏联的《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直面现实的绘画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课件18张PPT。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美国的悲剧》德莱塞《约翰·克里斯夫》罗曼·罗兰《等待戈多》贝克特《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拷问灵魂的文字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l871.8.27~1945.12.28
美国小说家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
1904.9.29~1936.12.22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成功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尔尼卡直面现实的绘画 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残暴,代表的是凶残的德国和法西斯,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右边,一个从楼上跳下来的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在他后面,是熊熊的火焰。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零乱的肢体从各个角度诉说着当时德国法西斯人性的残忍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
政治人物,会经常关
心悲欢离合的灾情,
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
怎么能以逃避现实的
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
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
隔离起来呢?不,绘
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
宅而创作的,它是抵
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
武器。布上油画《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 1931年)想一想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达利以此表达什么思想?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表达思想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一走的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二十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特别之处课堂检测1.《美国的悲剧》是哪一个民族贡献给世界的艺术珍品( )
A.法兰西 B.美利坚
C.俄罗斯 D.中华民族
2、如果请你对现代文学艺术进行总结,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美国的悲剧》
B.贝克特——《等待戈多》
C.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D.毕加索——《格尔尼卡》
3、二战期间,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一个德军军官手指《格 尔尼卡》问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与这幅作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B.意大利侵入埃塞俄比亚
C.纳粹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城镇
D.纳粹德国大量屠杀犹太人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