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畅谈学校生活 ,争做“新鲜”播报员
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分析
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 “学校生活 ”,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一 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大青树下的小学》描绘了一所充满欢乐与祥和生活的边疆小 学 ,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花的学校》则以散文诗的形式 ,通过丰富的想 象展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 。《不懂就要问》鼓励学生养成 “不懂就要问 ”的学习习惯 。 正如本单元的单元导语所说 :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启航的地方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 激发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增强学生对友爱 、团结的认识 。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 :一是阅读要素 ,二是习作要素 。
阅读要素为 “阅读时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富有特色 、 能吸引人的表达 ,并主动理解 、交流 、积累这些词句 。为此 ,教材对这一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安排 : 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 ,例如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也有具体的指向 ,例如《花的学校》中把 事物当作人来写 。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 。不但 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 ,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
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会发现 ,这条阅读要素符合第二学段 “阅读与鉴赏 ” 中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 , 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的要求 。统 编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对此部分内容作出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
册 次 所在单元 阅读要素
三上 第一单元 阅读时 ,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
三上 第七单元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积累喜欢的语句 。
三下 第一单元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
四上 第 三单元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
此外 ,本单元还引入了习作练习 ,其要素为 : “体会习作的乐趣 。”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正式进 行习作练习 。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 “猜猜他是谁”的活动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介
绍自己的同学 。这个习作练习在让学生相对轻松地进入习作学习的同时 , 旨在激发他们对写作 的兴趣 ,促进他们在写作方面的进步 。
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本单元属于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
首先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 学生即将接触到的三篇文学作品以文学的方式展现了 “学校生 活 ”以及友爱与成长的人文主题 。此外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 子 ”,鼓励学生主动理解和交流课文中的特色词句 , 同时本单元还引入了习作 , 以游戏形式编排 了 “猜猜他是谁”的活动 。最后 ,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发现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群力求引 导学生阅读多样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语言的鉴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使学生能创造性地 进行文学创作 、交流 、研讨等 ,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考 。
因此 ,我们将本单元的内容定位为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和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将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情感 ,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 同时培养 对学校生活和成长的热爱与向往 。
二、整体构思
学习主题:
结合 “校园生活”主题以及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的阅读要素 ,本单元我们以 “畅谈 学校生活”为主题统领整个单元 , 以 “争做 ‘新鲜 ’播报员 ”为核心任务驱动 ,先后设置了 “印象深 刻的暑假”“学校里的新发现”“开启美好的新学期 ”等一系列学习任务 ,将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 口语交际 、习作 、词句段运用 、课外拓展等融入其中 ,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出发 ,在多元的互动 中 ,关注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体会习作的乐趣 。
学习目标:
1. 认识 24个生字 ,读准 3个多音字 ,会写 26个生字 ,会写 28个词语 。
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
3. 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和主要内容 ,简单表达自己 的看法 。
4. 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能仿照课文中的表达进行仿写 , 同时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 的新鲜事 ,把经历讲清楚 。
5. 能选择一两个特别的地方 ,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
任务框架: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识字与写字 正确认读生字 ,积累多音字;能书写会写的字词;能积累课文中 生动 、准确的词句 。 ☆☆☆
阅读与鉴赏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 ☆☆☆
表达与交流 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 能仿照课文中的 表 达 进 行 仿 写 , 同时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 ,把经历讲清楚 。 能选择 一 两 个 特 别 的 地 方 , 写 几 句 话 或 一 段 话 介 绍 自 己 的 同学 。 ☆☆☆
三、教学设计
任务发布:畅谈学校生活 ,争做“新鲜 ”播报员
学习目标:
1. 创设情境 ,发布任务 ,激发学习期待 。
2. 了解单元学习框架 , 明确学习目标 。
课前准备: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任务情景。
新学期带来了全新的知识和新的气象 ,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大青树下的小 学 、花的学校以及孙中山的故事又会让同学们有怎样的新发现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作 品,畅谈 “新鲜”的学校生活 ,争做校园的 “新鲜”播报员吧!
(二)交流“新鲜”播报员的准备。
1. 同学们互相交流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校园 “新鲜”播报员呢
2. 新鲜事有哪些 (新的课文 、新的教室 、新的开始……)
(三)出示单元语文要素。
把学生代入播报员的角色后 , 出示单元语文要素 , 明确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阅读 时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富有特色 、能吸引人的表达 ,并主动理 解 、交流 、积累这些词句 。 同时 ,学生还要关注到习作要素 “体会习作的乐趣 ”。这是教材中第一 次正式进行习作练习 ,可以引导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介绍 自 己的同学 ,从而激发学生对写 作的兴趣 。
(四)出示单元框架图。
任务一:印象深刻的暑假
学习目标:
1. 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 ,把经历讲清楚 。
2.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述 ,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视频 。
课前准备:
学生暑假生活的图片或视频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暑假生活 ,激趣导入。
1. 课件展示学生暑假生活的图片或视频 ,引起学生对暑假生活的回忆 。
同学们 ,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时 ,是不是感觉又回到了假期呢 老师看到大家暑假分享的 这些快乐的画面也很受感染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好好分享一下 “我的暑假生活”吧!
2. 随机指几个学生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暑假感受 ,并说明原因 。
(二)读一读 ,领会要点。
1. 读课本中的要求 ,展示课本中的插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行讨论 。
(1) 图片中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做什么
(2) 观察他们的神情 ,你觉得他们在想些什么
(3) 想象一下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2. 教师总结 : 当我们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时 ,要像刚才介绍课本中的插图那样 ,将自己的经 历讲清楚 ,着重讲述最有意思 、最有挑战的部分 ,这样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拿出当 时拍的照片或带回来的纪念品,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 。
(三)分享假期“新鲜事”。
1. 学生小组根据下面表格交流假期中的 “新鲜事 ”,教师在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适 时点拨 、指导 。
实物或图片等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2. 汇报展示 ,集体互动 。
(1) 指名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经历 。 (去哪儿了 做了些什么 有哪些有趣的回忆 )
(2) 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提出意见 ,或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提问 。 (具体什 么 情形 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样的心情 是什么原因 有什么结果 )
(四)比一比 ,展示才能。
1. 教师创设情境 ,组织比赛 。
同学们 ,刚才老师在小组巡视的时候 ,发现咱们班有不少小小演说家呢! 下面呢 ,我们就来 组织一场 “校园 ‘新鲜 ’播报员”的小竞赛 。每个小组推举出一名同学 ,依次上台来和大家分享自 己的暑假生活 。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为他们打打分 ,看看谁是我们班上的 “最佳校园播报员”。
2. 小组讨论并推荐参赛代表 ,组长简单说明推荐理由 。
3. 小组代表轮流上台讲述 。
4. 学生评议自己最喜欢的 “校园 ‘新鲜 ’播报员”并说明理由 ,最后集体投票评选 。
小组成员 有 新 鲜 感 , 别 人 感 兴趣 过 程 清 楚 , 能 展 示 图 片或实物 自然大方 ,声音响亮 , 有礼貌 综合评价
☆☆☆ ☆☆☆ ☆☆☆ ☆☆☆
☆☆☆ ☆☆☆ ☆☆☆ ☆☆☆
☆☆☆ ☆☆☆ ☆☆☆ ☆☆☆
任务二:学校里的新发现
学习目标:
1. 认识“坝 、汉 ”等 15个生字 ,读准 1个多音字“假 ”,会写“晨 、绒 ”等 26个生字 ,会写“早晨 、 穿戴”等 28个词语 。
2.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
3.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结合 “交流平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并积累运用 。
4. 能想象花 “在绿草上跳舞 ,狂欢”等情景 ,能仿照 “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写句子 。
5. 能选择一两个特别的地方 ,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
课时安排:
6~ 7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不一样的小伙伴
(一)玩游戏 ,轻松导入。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 “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猪八戒 、孙悟空的文字介绍 ,让学生猜猜是谁 。
1. 让同学们说一说 ,猜对的同学是如何想到的 。
2. 教师总结 :之所以能猜中 ,是因为文字介绍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抓住了人物的外貌 、性格 、 品质 、爱好等 。
(二)读教材 , 明确重点。
教师出示课件 ,学生朗读要求 。
(三)技法点拨 ,指导孩子写具体。
1. 抓特点 ,写外貌 。
(1) 教师提问 :外貌指的是什么 (人的容貌 、体态 、服饰等)
(2) 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3) 观察周围的同学 ,试着说出一个同学的外貌 。教师评价 。
2. 抓行为 ,显性格 。
(1) 要想让人猜出你写的人是谁 ,除了外貌 ,还应该写什么 (除了外貌 ,还应该抓住人物的 行为来写 , 突显人物的性格)
(2) 描写行为主要从哪些方面写 (描写行为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态等进行描写)
(3) 范文举例 ,引导学生理解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
3. 抓爱好 ,表情感 。
(1) 要让人猜出他是谁 ,写好人物的爱好很重要 。如何写人物的爱好
(2) 范文举例 ,引导学生理解爱好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
(四)听范文 ,打开思路。
1. 老师朗读一篇介绍同学的文章 ,请同学们听清楚 。
(1) 老师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个同学 是如何介绍的
(2) 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吗 好在哪里
2. 课件出示例文 。
3. 学生交流 。
4. 教师总结方法 :本文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 ,突出外貌特点 , 同时还写了人物的
语言和动作 ,写得生动形象 ,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结尾揭示谜底 。
(五)学生习作。
1. 你认为班里哪位同学最有特点 选一位同学 ,完成下面表格 。
2.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
(1) 每段开头空两格 ,标点符号占一格 ,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
(2) 完成下方的写作提纲 。
3. 学生练写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 。
(六)全班交流、出示典型。
1. 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 ,举办活动 :猜猜他是谁 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 写作对象 是依据哪一点猜出来的
2. 教师根据习作情况 ,投影展示习作典型 ,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改 。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作文 一 1. 格式正确 ,如题目居中 ,段落开头空两格 。 2. 能够 抓 住 外 貌 、性 格 、爱 好 等 一 两 个 特 点 展 开 描写 。 3. 事例突出品质 ,且语句通顺 ,表达清楚 。 ☆☆☆
作文二 ☆☆☆
作文三 ☆☆☆
(七)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活动二:“特别”的学校
(一)导入。
同学们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我国边疆地区 ,有好多民族聚居 在一起 ,共同生活 ,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 ,老师就带你们到 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 。
(二)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预习 ,大家了解了哪些本课字词 哪个小组领着大家学习
1. 读音 :强调 “坝 、摔 、凤 ”三个字的读音 。
2. 书写 :强调 “晨 ”“绒 ”“服 ”“装 ”的写法 ,学生练习书写 。
3. 哪些词句很有新鲜感 在文中画出来 ,读给大家听 。
4. 本课学习中 ,你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课文。
1. 读第 1 自然段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 ,为什么感到新鲜
2. 小组合作学习 2、3、4 自然段,品读有新鲜感的句子 ,感受 “安静 、热闹与可爱”。
(1) 把文中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与自己学校的上课铃声进行对比 。
(2) 结合第 2、3 自 然 段 , 想 象 一 下 民 族 小 学 的 孩 子 上 课 是 怎 样 学 习的 , 说 说 你 是 怎 么 知 道的 。
(3) 读第 4 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
3. 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 , 了解了学生们上学路上 、上课时 、下课时的情景 ,多么美丽的 民族小学 ,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 ,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
(四)抄写句子 ,加强积累。
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者句子积累到下面的表格里 。
场 景 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 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上学路上
上课时
下课时
(五)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写 日记的方 式来记 ,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 ,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
活动三:“花孩子”的学校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 ,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 ,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 。你们知道吗 ,不仅我们有学校 , 连花儿也有学校 ,你们想知道花儿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 “花的学校 ”,去体 验它们的学习和生活吧 。
(二)整体感知。
课前大家都做了充分的预习 ,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课前预习情况 。
1. 认读字词 。强调生字 “慌 ”“功 ”“裳 ”是后鼻音 。注意多音字 “假 ”需要根据字义来确定读 音 ,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读第四声 ,如 “请假 、放假 、病假 ”等词 语中的 “假 ”;表示不真实 ,读第三声 ,如 “真假 、假话”等词语中的 “假 ”。
2. 书写生字 。强调 “舞 ”上半部分的三个横画中第三横最长 , 四个竖画向中间聚拢 。“假 ”的 第三 、四 、五笔笔顺为横折 、横 、竖 。注意 “落 ”是上下结构 。学生练习巩固 。
3. 梳理脉络 。
本篇课文先写阵雨落下时 ,花在绿草地上 ;接着想象 的花朵们 ,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 ;然后想象他们穿着 的衣裳 ,在雨中冲了出 来 ;最后想象 花 孩 子 们 回 家 , 对 着 扬 起 双 臂 , 表 达 了 花 孩 子 们 对 母 亲的 。
4. 质疑问难 。 阅读课文时 ,你有哪些内容不明白 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
(三)走进课文 , 品味语言。
1. 学习第 1、2 自然段 。
(1)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朗读有新鲜感的句子,品味语言的精妙 。边听边想象画面 :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到了什么声音
(2) 理解体会 。
① “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哗啦啦 、淅沥沥……) 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
②于是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在绿草上跳舞 ,狂欢 。 a. 朗读这句话 ,你认为它新鲜在哪里
b. 你从 “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c. “跑出来”“跳舞”“狂欢”写出了什么
2. 小组合作学习第 3~ 6 自然段 。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找找文中 “我 ”都产生了哪些想象 ,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
(1) 学生汇报 。
(2) 同学们 ,读着这些想象的内容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 学习第 7~ 9 自然段 。
(1)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 。
(2) 在作者看来 ,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 想一想 :花孩子们的妈妈是谁
(4) 教师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象啊! 想象时要大胆独特 ,我们一定会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
(四)小练笔与拓展阅读。
1. “雨一来 ,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 ,写一写 。 课件出示 :
清风一吹 ,他们 。 蝴蝶一来 ,他们 。
2. 推荐阅读《金色花》。
任务三:开启美好的新学期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
2. 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
3. 能说出 “摇头晃脑 、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
4.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 ,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兴趣小组取名字 。
5. 朗读 、背诵古诗《所见》。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不懂就问会学习
(一)简介伟人 ,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这位伟人 ,大家认识吗
2. 教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
3.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课文 。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发现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 ,如 ,课题带有星号 ,课 文前面有学习提示和要求 。
2.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多音字 “背 ”“圈 ”。
3.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
《不懂就要问》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读了这些有新鲜感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三)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
1. 私塾先生非常严厉 ,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先生
2. 孙中山是怎样问的 找出重点的词句 。
3. 当孙中山提出自己的问题后 ,先生和同学又是怎样做的呢 默读第 3~ 7 自然段 ,说说让 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
4. 既然孙中山也怕挨打 ,那他为什么还要向先生提问呢 默读课文第 8~ 9 自然段 。
(四)拓展延伸。
1.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懂就问的经历呢 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
2. 积累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名句 。
活动二:组建兴趣小组 ,积累“新鲜”知识
(一)小组合作 ,为兴趣小组取名字。
1.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 。
2. 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爱好 ,合作取有创意的组名吧!
3. 小组汇报兴趣小组的名字 ,说明特点和原因 。老师在一旁点拨 ,学生再思考 。
/// 11
(二)积累“新鲜”知识。
1. 积累新鲜“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张牙舞爪 眼疾手快
提心吊胆 口干舌燥
(1) 借助拼音自读 。
(2) 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词语(指名读) 。
(3) 说说自己对哪些成语不理解 ,全班交流 ,教师点拨 。
(4) 说说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
教师总结 :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的名称 ,都和人有关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 ,有的描写人 的神态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 ;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 ,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 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
(5) 学生再次齐读成语 ,想象成语所描写的人物情态 。
(6) 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 眉飞色舞 、垂头丧气 、手舞足蹈 … …
2. 朗读“新鲜”句子 。
(1) 课件出示句子 :
妈妈 ,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儿也不懂 。
孙中山笑了笑 ,说 : “学问学问 ,不懂就要问 。 为了弄清楚道理 ,就是挨打也值得 。”
(2)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生评议 。
(3) 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句中 的 “真的”“地下”、第二句中的 “一点儿”、第三句中的 “不懂就要问”都是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 。
(4)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 ,注意强调句子中 的几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学生齐读句子 。
3. 收获”新鲜“诗句 。 课件出示 :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 , 忽然闭 口 立 。
(1) 教师范读 。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读准字音 ,读准诗歌的朗读节奏 。
(3) 教师讲解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 ,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 。诗中描绘了一个乡村牧童骑 着牛唱着歌 ,听到蝉鸣准备捕蝉的情形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
(4) 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 ,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诗句的意思 。
(5)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古诗大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 回荡 。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
(6) 练习背诵 。
①自由背诵 。
②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
③指名背诵 。
活动三:召开“新鲜”发布会 ,畅谈美好新生活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 ,在这个单元我们发现了很多 “新鲜 ”的故事 、“新鲜 ”的事物 , “新鲜 ”的词语 、“新鲜 ” 的句子…… 做一个有心人 ,就会每天发现很多 “新鲜”,快快拿着你搜集到的 “新鲜 ”事 ,参加我们 的 “新鲜”发布会吧!
(二)回顾本单元内容 ,召开“新鲜”发布会。
1. 小组合作梳理课文中带给自己新鲜感的词语 、句子 、段落 。
2. 课件出示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等几个场景 ,请学生选择 其中一个场景说一说学校生活中带给自己新鲜感的人 、事 、物或地方 。
3.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
4. 师生评价 ,补充交流 。
(三)畅想新学期的生活。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 ,我们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思考 。进入三年级 ,你想过怎样的三年级 生活 在下面的 表 格 中 写 一 写 或 者 画 一 画 你 三 年 级 新 学 期 的 愿 望 , 制 订 专 属 你 的 三 年 级 计 划吧!
我的三年级新生活
四、资源工具
在本单元学习中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 开阔学生的视野 ,更好地落实本任务群的任 务 ,教师可将关于学校生活的一些书籍作为补充阅读的材料 。这些书籍将帮助三年级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增加对校园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 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 趣和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其他适合的书籍 ,让他们在阅读中 获得乐趣和启发 。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以 “学校生活”为主题 , 以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为单元训练要素 ,通过阅读 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增强学生对友爱 、团结的认识 。在具体教学中 ,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与二年级教材对比 ,引导学生关注 “不同”。
三年级上册与二年级对比 ,增加了很多 “新鲜 ”的内容 ,如单元导语页 、略读课文等 ,建议教 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关注单元导语页 。在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时 ,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定 的阅读策略 ,学生不必过度追求细节 ,而应专注于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 同时 ,鼓励学生 在课外进行更多的阅读 ,学习略读技巧 ,培养阅读的快速反应能力 。
2. 教学中关注课后练习题的落实效果 。
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时 ,教师应将课后练习视为至关重要的备课资源 。这一系统紧密围绕 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 , 同时将这些要素具体化 ,强调了阅读过程和阅读策略的关键 。可以说 ,课 后练习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 ,是课堂教学的精准补充 。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 视对课后练习的解读和理解 ,并以此为基础 ,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 ,实现教学目标 。
3. 借助资料的搜集 、整理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在《不懂就要问》教学前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 资料后 ,教师再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资料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 。 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课外资料 , 弥补学生课内知识的不足 ,增加学生的知识 量 ,从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