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运动的形成 课件 (共30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5.2 动物运动的形成(第2课时)运动的形成 课件 (共30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26 13: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运动的形成
第五单元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01
说出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躯体运动的发生。(科学思维)
02
观察肌肉、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探究实践)
想一想
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
知识点四 骨骼肌
1.观察牛的腓肠肌
肌腹位于骨骼肌的中央,呈暗红色,中间较粗,两端稍细,主要由肌纤维(肌细胞)构成,肌纤维都是顺着肌肉的方向排列的。
(1)观察腓肠肌的形态
(2)观察肌腹
(3)观察肌腱
(4)观察血管和神经
由两端白色的肌腱和中间暗红色的肌腹组成。
肌腱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呈白色,非常坚韧,骨骼肌依靠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
腓肠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变短,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讨论:每块腓肠肌是组织还是器官?
讨论:腓肠肌的收缩怎样带动骨骼运动?
每块腓肠肌内都有血管和神经,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腱为结缔组织,所以每块腓肠肌就是一个器官。
知识点四 骨骼肌
骨骼肌的中央部位
2.骨骼肌的结构
肌腹
由肌细胞构成,内有血管和神经
功能: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
肌腱
多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由结缔组织构成
位置
构成
肌腱
肌腹
结缔组织膜
血管
肌细胞
神经
知识点四 骨骼肌
3.骨骼肌的特性
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上而不可能只附于一块骨上。
骨骼肌属于器官。
知识点四 骨骼肌
4.人体主要的骨骼肌
骨骼肌
头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头肌:如面肌、咀嚼肌
颈肌:如胸锁乳突肌、甲状舌骨肌
胸肌:如胸大肌
腹肌:如腹直肌、腹横肌、腹外斜肌
背肌:如斜方肌、背阔肌
上肢肌: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下肢肌:如腓肠肌、股直肌
知识点四 骨骼肌
5.骨骼肌的功能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骨骼肌靠收缩或舒张牵引所附着的骨完成各种运动。
还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多种功能。
拓展
在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由神经传来的兴奋,如果支配某一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那么这块骨骼肌就会瘫痪并萎缩。
知识点四 骨骼肌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1.骨、关节、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躯体运动
躯体运动的形成
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
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骨骼肌接受兴奋
神经传递兴奋
骨骼肌收缩变短
产生拉力
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产生运动
2.屈肘和伸肘
(1)相关肌肉
肌肉 位置 特点 向下附着的骨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上臂的前方
上臂的后方
起点有两个头,两个头分别附着在肩胛骨的两个不同地方,两头合并形成一个肌腹
起点有三个头,其中一个头附着在肩胛骨的下方,另外两个头分别附着在肱骨的不同位置,三头合并为一个肌腹
前臂的桡骨
前臂的尺骨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2)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
①目的要求
a.制作模型,体验骨、关节、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
b.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伸肘和屈肘中的作用。
②材料用具
薄的硬纸板、胶带、固定螺钉、剪刀、皮筋等。
③方法步骤
a.参照教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图,制作伸肘和屈肘的模型。用硬纸板剪成骨的形状,用皮筋代替骨骼肌,胶带代替肌腱,螺钉作为关节。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前臂(硬纸板剪成的骨)缓缓伸直,出现伸肘现象
b.在上臂与肩部结合部(胶带)的正下方,捏住代替肱二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观察到前臂(硬纸板剪成的骨)出现屈肘现象。徐徐放开皮筋,但不要使前臂位置完全复原。
c.捏住代替肱三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你看到什么现象?
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④实验结论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3)动作的完成
①运动的完成需要多块骨骼肌的协调。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由于骨骼肌的收缩只能牵拉骨,使骨的位置发生变化,但不能使骨复位,因此,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②屈肘和伸肘时肌群的收缩、舒张状态。
屈肘
伸肘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收缩
收缩
舒张
舒张
杠杆围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3.人体运动大多数是通过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
(1)杠杆原理
①支点
②动力和阻力
③动力臂和阻力臂
④总关系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是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前臂本身和手持重物的重力
①对应关系
屈肘运动
动力:
阻力:
肱二头肌收缩产生的拉力
支点:肘关节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2)屈肘运动与杠杆原理
②屈肘运动的杠杆特点分析
a.费力
拉力的作用点距离支点较近,而重力的作用点距离支点较远,所以这样的杠杆并不省力。
b.利于完成灵巧的动作
肱二头肌一个很小范围的收缩就可以使前臂产生一个很大范围的运动,这使得前臂活动灵活,有利于完成各种灵巧的动作。
(3)运动与杠杆的关系
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运动
系统
消化
系统
调节控制
提供能量
内分泌
系统
神经
系统
呼吸
系统
循环
系统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4.运动不仅仅是由运动系统完成的
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运动的实现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探究:不同动作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
动作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提重物
手臂自然下垂
屈肘
伸肘
吊环“十”字支撑
举杠铃
判断:所有的动作时都是一组肌肉收缩,另一组肌肉舒张。
收缩
舒张
收缩
舒张
舒张
舒张
收缩
收缩
收缩
收缩
收缩
收缩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探究:躯体运动的形成有人归纳为一个支配、三个要素和多
个协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②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骼肌)。
③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
知识点五 躯体运动的完成
课堂小结
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动物运动的形成
骨骼肌
组成:肌腹、肌腱
人体骨骼肌肌群: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功能:参与运动、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参与呼吸和排便、表达情感、维持体温等
躯体运动
形成的过程
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
挑战闯关
1.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什么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循环系统
C
解析: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故选C。
挑战闯关
2.下面的①~④表示人体做一个动作包括的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①骨绕关节活动 ②相应的骨受到牵拉
③骨骼肌收缩 ④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B
解析: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后收缩牵拉相应的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故选B。
挑战闯关
3.铅球运动员在掷出铅球的瞬间,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 舒张 B.舒张 收缩
C.舒张 舒张 D.收缩 收缩
B
解析:掷出铅球的瞬间是在做伸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故选B。
挑战闯关
4.如图是人体骨骼肌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肌腹,乙为肌腱
B.乙具有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
C.一块肌肉两端的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D.骨骼肌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B
解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甲为肌腱,乙为肌腹,A错误;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主要是指肌腹受刺激而收缩,B正确;一块肌肉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C错误;肌腹内分布有许多血管和神经,D错误。
挑战闯关
5.如图表示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①中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B.动作②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由动作①到动作②,参与的关节只有肘关节
D.投篮时,肘关节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骨运动
B
挑战闯关
解析:动作①是屈肘,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A错误;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动作②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B正确;由动作①到动作②,参与的关节有肘关节、腕关节等,C错误;投篮时,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关节运动,D错误。
挑战闯关
6.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
B.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C.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
D.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
D
解析: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A、C正确;骨骼肌由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肌腱和中间较粗的肌腹组成,B正确;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