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取食、攻击、领域、防御行为 课件 (共33张PPT+内嵌视频3个)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6.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课时 取食、攻击、领域、防御行为 课件 (共33张PPT+内嵌视频3个)2024-2025学年生物北师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7-26 13: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取食、攻击、
领域、防御行为
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01
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探究实践)
02
结合实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意义。(科学思维)
想一想
动物的行为千姿百态,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呢?每种行为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知识点一 动物行为的分类
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领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本能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本能和学习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1.取食行为
(1)概念
动物获取、处理食物等一系列行为。
(2)举例
蜘蛛结网
射水鱼射水
鹰用利爪捕食
蜂鸟吸食花蜜
雏鸟的索食行为
(3)分类
捕食
加工
贮存食物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依靠纤毛的摆动,使水中的浮游生物集中在口沟的位置,然后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形成食物泡。
2.动物的捕食方式
(1)口沟摄食
(2)触手捕食
当水蚤等小动物靠近水螅时,水螅就将刺细胞的刺丝刺入猎物体内,使之麻醉,然后利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草履虫
水螅
有灵敏的红外感受器,能感知温血动物的来临,然后捕食。
(3)利用红外感受器发现食物
主要依靠视觉和嗅觉发现食物,然后穷追不舍,靠速度和耐力捕捉食物。
(4)追捕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响尾蛇
猎豹
采用“伏击”或悄悄逼近猎物的方式,出其不意地捕获猎物。
(5)伏击
(6)诱捕
头上有一棒状附属物,末端像一条小鱼在水中游泳,一些肉食性动物往往经不住诱惑前来,正好为 所吞食。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深海
可利用树枝捕食昆虫。
(7)利用工具捕食
将草棍伸入白蚁窝中,待草棍上爬满白蚁再取出美餐。
取食行为是其他行为的基础,动物通过取食获得生活所需的能量和合成自身组织所需的物质。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黑猩猩
3.动物加工食物
黑猩猩会将食物的外壳敲碎
秃鹫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把蜜储存在自己的身体内
4.动物贮存食物
(1)举例
①蜜罐蚁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并非所有的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贮食行为只是某些动物为度过食物稀少时期而产生的适应性活动,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②仓鼠
③松鼠
④伯劳鸟
与动物生活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对动物度过不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意义
知识点二 取食行为
知识点三 攻击行为
1.攻击行为的概念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
2.方式
肉体的搏斗
装腔作势、恐吓驱逐
知识点三 攻击行为
雄性锹甲虫大打出手
斗鱼的生死斗争
大猩猩的挺胸、吼叫
雄海象争夺地盘
非洲雄黑斑羚的决斗
雄斑马间的决斗
知识点三 攻击行为
特点 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结局
往往是失败一方表现出屈服的姿态,胜利一方则停止进攻
3.攻击行为的特点
长期以来形成的适应性,使同种动物间的这一争斗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致诱发具有灭绝种族之灾的大战。
知识点三 攻击行为
探究:怎样理解捕食行为不等于攻击行为?
①捕食行为以捕食为目的,发生在两种动物之间,常以攻击为手段。
②攻击行为是为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的争斗,发生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
知识点三 攻击行为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
知识点四 领域行为
1.生存领域
(1)概念
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可以是一个个体、一对配偶、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动物群。
(2)作用
(3)占有者
大小各不相同。
(4)领域大小
领域没有明确的界限,占有者都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识别并熟知所占领域的边界。
2.领域行为
(1)领域的识别
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
(2)保卫领域的方式
知识点四 领域行为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概念:
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动物发展并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防御行为和防御策略。
1.防御行为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竹节虫
拟态
枯叶蝶
警戒色
蝴蝶幼虫

保护色
蝗虫

2.常见的防御行为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臭鼬释放臭气
刺猬缩团
野兔的奔跑
麝牛的团体作战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动物具有的各种各样的防御行为,都能起到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作用,有利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喷毒
假死
狂吠
3.防御行为的意义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4.防御行为的相对性
探究:怎样理解防御行为的相对性?
防御行为并不能彻底防止自己被捕食,甚至有时某些动物的防御行为会弄巧成拙,反而易被敌害捕食。
如生活在苔原地区的雪兔,冬季来临时,全身换上白色的体毛,与白色的雪地环境相一致。但是,如果冬季降雪来迟,白色的体毛反而容易被敌害发现而遭到捕食。
知识点五 防御行为
课堂小结
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
意义:减少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根据行为的发生: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根据功能:取食、繁殖、防御、攻击、领域、节律、社群行为
动物获取、处理食物等一系列的行为
意义:保证动物的生存,是其他行为的基础
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特点:发生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它们通常使用姿态、气味、鸣叫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以保卫自己的领域的行为
意义:有利于动物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防御行为
领域行为
攻击行为
取食行为
分类
挑战闯关
1.母亲节那天,霏霏对妈妈说:“妈妈,我能让蚂蚁替我表达我的心意。”妈妈不相信,于是霏霏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了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妈妈我爱你”。霏霏这是利用了蚂蚁的(  )
A.攻击行为 B.领域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C
解析: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处理食物等一系列行为。让蚂蚁排列成“妈妈我爱你”几个字,利用的是蚂蚁喜欢取食甜食的特性,即利用了蚂蚁的取食行为,故选C。
挑战闯关
2.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
A.狮子把羚羊压在地上
B.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前来与之抱对
C.狗在路边撒尿
D.两只雄狒狒为争“王位”而“大打出手”
D
解析:狮子把羚羊压在地上属于取食行为,A不符合题意;狗在路边撒尿属于领域行为,C不符合题意;两只雄狒狒为争“王位”而“大打出手”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攻击或争斗,属于攻击行为,D符合题意。
挑战闯关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狗撒尿做标记 B.青蛙冬眠
C.蜻蜓点水 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
A
解析:狗撒尿做标记是向同类警示这片区域是自己的领地,属于领域行为,故选A。
挑战闯关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够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属于(  )
A.领域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C
解析:比目鱼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一种保护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故选C。
挑战闯关
5.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争斗
B.猫捉老鼠
C.一只鹰捕食一只正在飞行的小鸟
D.乌贼遇到敌害,从墨囊中喷出墨汁
A
解析: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争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故选A。
挑战闯关
6.当空中盘旋的老鹰发现草地上的野兔时,立即俯冲下去捕捉,而野兔则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老鹰和野兔表现的行为类型分别是(  )
A.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B.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C.飞行行为、跳跃行为
D.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A
解析:老鹰捕捉野兔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野兔躲进洞穴藏起来,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逃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