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动物运动的方式
第一节
第五单元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01
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生命观念)
02
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生命观念)
03
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探究实践)
04
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动物运动现象的能力。(探究实践)
想一想
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何好处?
生活环境
主要运动方式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1.收集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
收集有动物及人运动方式的资料,将运动方式按其生活环境的特征进行分类
水流缓慢、清洁的淡水
做屈伸前进或翻筋斗运动
富含有机物的潮湿土壤
依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水螅
蚯蚓
生活环境
主要运动方式
河底泥沙
利用斧足在河底泥沙中爬行
海洋
依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进行快速的倒退运动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河蚌
乌贼
生活环境
主要运动方式
空中
利用翅飞行
淡水
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蜜蜂
鲫鱼
生活环境
主要运动方式
水、陆地
在陆地上依靠后肢跳跃,在水中依靠后肢趾间的蹼划水游泳
陆地
依靠肌肉和鳞片的配合在陆地上爬行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青蛙
蛇
生活环境
主要运动方式
空中
利用翼飞行
陆地
依靠四肢跳跃、奔跑
陆地
依靠下肢行走、奔跑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家鸽
兔
人
动物的运动方式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以爬行、行走、奔跑、跳跃为主,空中生活的动物以飞行为主。
讨论: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讨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活动范围要广泛一些。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完成求偶和交配,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地躲避天敌的伤害等。
讨论: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讨论: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等,均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型都进化得能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动物的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的运动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一般来源于燃料。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活环境
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
陆地
空中
注意
①同一动物或同一类群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并非只有一种
②不同类群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可能相同
③相同类群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方式
知识点一 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知识点二 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1.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
动物 运动结构 运动方式 运动的产生
水母
虾、海龟
伞部
附肢
漂浮或倒退运动
划水运动
依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运动或依靠伞部的缩伸进行倒退运动
虾的腹部有许多附肢,海龟具有鳍状附肢,它们可依靠附肢划水在水中运动
运动方式以游泳为主,不同的水生动物,游泳的方式也不同。
知识点二 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动物 运动结构 运动方式 运动的产生
蛙、 水禽
鱼
后肢、蹼
尾、躯
干、鳍
划水
运动
游泳
蛙的后肢发达,趾间有蹼;一些鸟类,后肢的趾间也有蹼。它们依靠后肢的运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
依靠尾部、躯干部的摆动以及各种鳍的协调作用运动
2.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与水环境相适应
水对水生动物的运动可以产生浮力,有利于动物的运动;也可以产生一定的阻力,阻碍动物的运动。但水生动物大都形成了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的形态结构,如鱼的身体呈纺锤形,体表有黏液等。
探究:水的浮力和阻力对水生动物的运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分析
讨论:鱼的游泳与带有桨和橹的木船在水中的运动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绝大多数鱼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还有发达的尾部和尾鳍,相当于木船上人造的划水工具桨和橹。有利于鱼在水中游泳。
知识点二 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水中生活的动物,不仅具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其运动方式也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结论
当气体或液体从某个容器中向外喷出时,容器就会向气体或液体喷出的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反冲
概念
知识点二 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1.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1)目的要求
①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②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
(2)材料用具
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以及相关的录像资料等。
(3)方法步骤
①观察蜗牛的运动
a.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情况。
蜗牛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
b.观察蜗牛运动后玻璃板上遗留的物质
这是蜗牛足部肌肉分泌的黏液,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防止蜗牛从玻璃板上滑落。
c.测定蜗牛运动的速度
将饥饿的蜗牛放在玻璃板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一小块食物去引诱蜗牛,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诱使蜗牛不停地沿直尺向前爬动;以蜗牛足部肌肉的尾端为起点和终点,60s后,从直尺上读取蜗牛的爬行距离,计算出运动的速度。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龟、鳖等动物的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所以运动速度较慢。
讨论: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腹部贴地爬行,运动速度缓慢。
②观察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情况,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用四肢行走的猫、狗、鹿、马等动物,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慢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蹬,缓慢跑步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这种交替更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空。
讨论:猫、狗、鹿、马等动物在行走、缓慢跑到以及快速奔跑时,它们的四肢变化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观察猫、狗、鹿、马等动物的行走和奔跑动作
依靠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在陆地上行走和奔跑,运动速度较快。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青蛙、袋鼠等动物善于跳跃。青蛙的后肢较长,平时呈弯曲状态,跳跃时突然伸直使身体离开地面,能跳自身长度的12倍远。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但由于体型较大,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 倍远。
讨论:善于跳跃的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④观察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运动
后肢发达,远远强于前肢,它们依靠后肢进行跳跃。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 特点
爬行
行走
跳跃
依靠肌肉的收缩或者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
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个身体向前运动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短时间内速度很快
运动方式 特点
奔跑
蠕动
用四肢支撑身体,当行走速度加快时,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腾空,速度较快
靠肌肉的舒缩与地面或附着物摩擦前行
知识点三 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扩大了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有利于获得食物和躲避天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1.空中飞行的动物
鸟类
蝙蝠
昆虫
2.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
(1)目的要求
①折一只飞机,观察纸飞机的落地状况
②分析纸飞机的形状与运动的关系
(2)材料用具
纸、剪刀等
(3)方法步骤
①站在高处将一张纸顺风释放,观察纸下落的状况。
②将纸折成一只小飞机的形状,顺风释放小飞机,观察纸飞机下落的状况
(4)注意事项
纸飞机不要随便丢弃,保持卫生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同学们对提高纸飞机飞行水平的改进措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讨论:一张纸和纸飞机的落地状况有什么不 同?
讨论:要提高纸飞机的飞行水平,应该怎样改进?
一张纸落地时,由于空气阻力大,随风飘落而无固定的运动形式。纸飞机的形状与鸟类的体形相似,可以克服空气的阻力,沿一定方向滑翔一段距离后下落。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3.飞行方式
飞行动物 飞行器官 飞行方式 概念 特点
鸟类
翼
滑翔
一些大型的鸟类(如鹰)能够双翅伸展不动,身体从某一高处向前下方飘行,好像滑雪一样顺坡而下的飞行运动方式。
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善于滑翔的鸟类几乎可以沿水平方向飞行前进。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飞行动物 飞行器官 飞行方式 概念 特点
鸟类
鸟类依靠双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的飞行运动方式。
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起飞时,必须展翅和加速鼓翼,从而获得起飞的速度;停止飞行时,必须减慢振翅的频率和收翅,并伸出双腿着地。
鼓翼飞行
翼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飞行动物 飞行器官 飞行方式 特点
昆虫
蝙蝠
翅
振翅飞行
绝大多数昆虫有两对翅,翅能够上下运动,从而使昆虫具有飞行能力。
前肢特化为翼手,与身体侧面、后肢以及尾之间连成一个薄而柔韧的翼膜,蝙蝠借助翼膜实现飞行。
翼膜
借助翼膜飞行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注意
①会飞行的动物不一定是鸟类,如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都能够飞行。并非所有的鸟类都能飞行,如鸵鸟和企鹅都不具有飞行能力。
③蝙蝠的翼膜是皮肤延伸形成的薄膜,属于翼,不属于翅。
②鸟类并非只用一种飞行方式,一般情况下,鸟类飞行时交替使用滑翔、鼓翼飞行等飞行方式。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探究:一种动物只有一种运动方式吗?
有些动物可以跨越多种环境而生存,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跳跃,也可以在水中游泳;鸟类既可以在空中飞行,也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等。
一般来说,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河蚌依靠斧足在河底的泥沙中爬行,大多数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依靠四肢爬行。
探究: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式吗?
知识点四 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1)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方式都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2)动物运动的意义
①可以使动物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②可以使动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
③可以使动物完成求偶和交配
知识点五 动物运动的意义
课堂小结
动物运动的方式
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漂浮或倒退运动
附肢划水
后肢的摆动和蹼的张缩
躯干部和尾部摆动,鳍的协调
飞行是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运动方式
滑翔、鼓翼飞行
爬行、行走、跳跃等是适应陆地环境的运动方式
爬行
奔跑
行走
跳跃
动物运动的意义
有利于动物存活和繁衍种族
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
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
完成求偶和交配等
挑战闯关
1.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最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 主要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狮子 奔跑或行走 陆地
燕子 飞行 空中
草鱼 游泳 水中
青蛙 游泳或跳跃 水陆两栖
A.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只有一种 B.一种动物只有一种生活环境
C.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D
解析:题表中动物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既有陆地、空中、水中,也有水陆两栖。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D符合题意。
挑战闯关
2 .下列关于水生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母可以靠身体的伞部在海洋中漂浮运动
B.蛙、家养的鹅和野生的天鹅等趾间有蹼,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C.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D.虾依靠鳍状的附肢划水前进
D
解析:虾依靠附肢划水前进,但是虾的附肢不是鳍状的,D错误。
挑战闯关
3.如图所示,对下列四种在陆地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象有时可以行走,有时也可以爬行和奔跑
B.梅花鹿和马都可以跳跃和爬行
C.马陆的足很多,而马只有四条腿,所以马陆的行进速度比马快
D.马陆只能以爬行的方式前进
D
挑战闯关
解析:大象的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没有爬行,A错误。梅花鹿和马的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没有爬行和跳跃,B错误。马陆属于多足纲动物,适于爬行;马有四条腿,运动方式是行走和奔跑,由生活经验可知,马陆的行进速度比马慢,C错误,D正确。
挑战闯关
4 .下列关于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B.会飞行的动物都是鸟类
C.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D.能飞行的动物都依靠翅飞行
C
解析:能够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等,A、B错误;能飞行的动物并非都依靠翅飞行,如蝙蝠靠翼膜飞行,D错误。
挑战闯关
5.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运动速度最快的是陆生动物
B.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
C.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
D.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A
动物 运动方式 适应的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虎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鲫鱼 游泳 水中 鳍 需要
鹰 飞行 空中 翼 需要
挑战闯关
解析:虎生活在陆地上,鲫鱼生活在水中,鹰生活在空中,但从题表中不能看出谁的运动速度最快,A符合题意;从题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有关,如鲫鱼用鳍游泳,运动器官就是鳍,B不符合题意;从题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C不符合题意;从题表中可看出动物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如鹰用翼在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挑战闯关
6.动物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
A.有利于求偶和交配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适应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度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繁衍种族
C
解析: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可以使动物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使动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使动物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