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想象、充满童趣的散文,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是“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教学目标】
1.会写“教、游、戏、母”4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说话”等10个词语。
2.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初步培养学生听童话、讲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
1.视频导入,认识喜鹊。(课件出示喜鹊的视频短片)
(1)过渡: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板书:喜鹊)
(2)介绍喜鹊: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喜鹊?教师简单补充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鹊桥。
(3)小结:喜鹊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是幸福的象征,被人们认为是报喜鸟。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个小朋友也很喜欢喜鹊,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喜鹊的机灵、活泼和可爱,巧妙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披文入境,寻“喜欢”之乐
1. 读第1~4自然段,读出“喜欢”之情。
(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枫树?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4)指名朗读第2~4自然段。
(5)课文中反复提到“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
(6)学生齐读含“喜欢”一词的句子。
【设计意图】复现是延缓遗忘、强化记忆的方法之一。这一环节,先出示词语报听写,再同桌互相订正,然后同桌合作朗读第1~4自然段,齐读含“喜欢”一词的句子,既巩固了本课的生字词,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第5~13自然段,了解大意。
(1)“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其实,“我”更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窝,你知道为什么吗?
(2)六只喜鹊弟弟的到来,可把喜鹊阿姨忙坏了,她在忙什么呢?
(3)默读课文第5~13自然段,教师提示方法:不出声,不指读,默读要有速度。
(4)读后交流:喜鹊阿姨在忙什么?
3.演读“快乐”,体会情感。
(1)自由读第5自然段。
(2)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干什么了?(板书:教)
(3)想象补白:仅仅只是这三件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省略号发挥想象)
(4)练习说话:尝试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5)指导朗读并思考:喜鹊阿姨为什么要教喜鹊弟弟这么多本领?
(6)如果你是喜鹊弟弟,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幸福、快乐)
(7)指导学生写字。
4.感悟“童趣”,体会情感。
(1)喜鹊阿姨是怎样教喜鹊弟弟的?
(2)教师示范读。
(3)去掉旁白再读一读。
(4)读懂内容:你听懂喜鹊阿姨在教什么了吗?指名说。
(5)角色体验:师生合作体验。
(6)喜鹊阿姨还教给小喜鹊什么了?指导读第9~13自然段。
(7)小结:喜鹊的叫声如此美妙,充满喜庆,充满吉祥,难怪人们都喜欢听他的叫声。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读、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情感,让学生与教师、文本、角色对话,在朗读中读出情感、读懂场景,特别是“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个排比句的句式仿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的情境补白奠定基础。
三、想象补白,创“喜欢”之境
1.师生合作,探寻规律。
(1)找出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读一读。
(2)练习对话。
(3)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对话藏着怎样的秘密?引导关注省略号、感叹号和问号。
(4)师生感受对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2.合作探究,想象写话。
(1)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远远不止这些,想想他们还会说什么。
(2)学生交流。
(3)仿照课文形式,合作创编。
3.想象补白,练习说话。
(1)同桌合作练习,根据想象的画面补全内容。
(2)师生评价,展示。
4.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布置作业。
这样的童话是多么有趣,如果我们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就变成了《枫树上的喜鹊》之二、之三、之四、之五……而这个作者就是你们。故事学完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作业。
【设计意图】创设童话般的场景,让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落实了本单元的重点,促进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获得了语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