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六下·惠东)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zhǎ yǎn 间,六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我们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忘不了校园míng mèi 的阳光,忘不了师长pī píng 时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操场上hóng liàng 的进行曲,忘不了六一游园时的fèi téng 场面……让我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有所jiàn shù ,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答案】眨眼;幼稚;明媚;批评;洪亮;沸腾;建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眨“写成日字旁,不要把”幼“写成”幻“。
故答案为:眨眼、幼稚、明媚、批评、洪亮、沸腾、建树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4六下·惠东)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不怕别人指出缺点。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没有饺子吃, 必须买杂拌儿。
(3)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有可能发现真理。
(4)我们的队伍里, 死了谁,只要做了有益工作的, 要给他送葬。
【答案】(1)因为;所以
(2)即使;也
(3)只要;就
(4)无论;就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1)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2)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即使……也……”相连。
(3)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就……”相连。
(4)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就……”相连。
故答案为:(1)因为 所以;(2)即使 也;(3)只要 就;(4)无论 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2024六下·惠东)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 通霄 搅拌 万象更新 B.耽搁 漫长 防御 截然不同
C.严峻 惊惶 书藉 心平气和 D.拨弄 挪移 领域 司空见贯
【答案】B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通宵:整夜。故“通霄”的“霄”错误。
B.正确。
C.有误,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故“书藉”的“藉”错误。
D.有误,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2024六下·惠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哥哥正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他的荣誉证书。
B.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不肯变卖传家宝的。
C.这位知名作家一出现便引来一大批人围观,可谓见微知著。
D.未来学校里,机器人能当老师并给学生上课,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符合语境。
B.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符合语境。
C.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语境。
D.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2024六下·惠东)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汤水) B.自愧弗如(不如、比不上)
C.不以为然(对的、正确) D.声泪俱下(全、都)
【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2024六下·惠东)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B.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鲁滨逊几乎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作者”或“写的”。
B.正确。
C.有误,一面对两面。删去“是否”。
D.有误,寓意重复,去掉“差不多”。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7.(2024六下·惠东)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子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反问)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这是疑问句,不是反问句。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2024六下·惠东)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3)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缩句)
【答案】(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田老师播下了种子。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2)考查了改写句子。把“还……呢”改为“没有”,结尾用句号。
(3)考查了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文学的”。
故答案为:(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3)田老师播下了种子。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和缩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9.(2024六下·惠东)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人,若笃守,就应笃守高尚的节操;若立志,就应立志做纯洁清白之人,如于谦写道“ , ”;《礼记》中说“苟日新, , ”告诉我们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2)名言警句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 ”告诉我们和有智慧的人交谈,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 , ”告诉我们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日日新;又日新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比如,由上句”苟日新“可知下句是”日日新,又日新“。
(2)比如,由”告诉我们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日日新、又日新;(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0.(2024六下·惠东)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诗,请把它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不要把”街“写成”衔“,不要把”遥“写成”揺“。
故答案为: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要认真观察,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1.(2024六下·惠东)请将下列相对应的作品、作者及其国籍连线。
《鲁滨逊漂流记》 塞尔玛 拉格洛芙 瑞典
《汤姆 索亚历险记》 马克 吐温 英国
《骑鹅旅行记》 丹尼尔 笛福 美国
【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 笛福。
《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2.(2024六下·惠东)世界上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小说是(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骑鹅旅行记》
【答案】C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世界上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小说是《骑鹅旅行记》。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13.(2024六下·惠东)《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 )上刻痕来记日子,就有了日历。
A.石头 B.海滩 C.墙壁 D.大木杆
【答案】D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鲁滨逊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日子,就有了日历。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4.(2024六下·惠东)《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两个走丢的孩子”是指汤姆和( )
A.哈克 B.贝琪 C.希德 D.哈帕
【答案】A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两个走丢的孩子”是指汤姆和哈克。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5.(2024六下·惠东)《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用( )制作了一把伞。
A.羊皮 B.芭蕉叶 C.树叶 D.帆布
【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用羊皮制作了一把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6.(2024六下·惠东)《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去( )里找小狐仙。
A.动物园 B.牛棚 C.大雁家 D.森林
【答案】B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去牛棚里找小狐仙。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阅读
(2024六下·惠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本文选自《 》。
18.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19.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③而日中时远也
④孰为汝多知乎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答案】17.列子 汤问
18.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
19.距离;到;正午;谁
20.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言文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明白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按要求作答。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7.考查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故答案为:列子 汤问
18.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两小儿辩日》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
19.考查了字词解释。①原句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故“去”的意思是距离。②原句意思是:到了中午太阳就像盘子那么大了。故“及”的意思是到。③原句意思是:而到了正午时距离远。故“日中”的意思是正午。④原句的意思是:谁说你很有智慧呢?故“孰”的意思是谁。
故答案为:距离、到、正午、谁
20.考查了句子翻译。决:判断,决断。据此翻译即可。
故答案为: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024六下·惠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蚕豆肉丸汤
①今年的春天好像特别冷,春节一过就是连续几周阴雨连绵。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这波倒春寒,好像是为了让我体验什么才是春寒料峭一般。
②觉得冷的时候,人就惦记着吃口热乎的,来碗热汤刚刚好。
③我记忆里,蚕豆好像有春天的味道。小时候每个周末一大早,我爸就把我送到奶奶家。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因为可以打牙祭。爸妈厨艺实在是不好,家里的菜只能吃出点咸味儿来。吃饭对我来说就是完成任务。奶奶家的厨房却有魔力,什么食材钻进去都能变成美味安抚我的肚皮。每到春季,奶奶就会给我做一碗蚕豆肉丸汤,汤鲜肉嫩,喝完一碗还觉得意犹未尽。
④蚕豆虽好吃但剥壳却费劲儿,要剥开蚕豆荚再去掉蚕豆壳,每次剥完蚕豆,奶奶的手指就变黑了,好几天都洗不干净。剥好的蚕豆粒冲洗干净沥水。锅里放油,待油滚下蚕豆翻炒断生以后加入沸水炖煮。接着剁肉糜,加入葱姜水去腥,再加入淀粉和马蹄丁后调味搅拌上劲以后就可以攥丸子了。那时候没有什么丸子神器,奶奶都是左手握拳挤肉馅,一团肉糜从虎口露出,右手马上用汤勺一刮,一个胖嘟嘟的肉丸就跳进了炉子上炖着的蚕豆汤里。奶奶左右手合作默契,不一会儿,蚕豆汤里就浮起一群白白胖胖的肉丸子,厨房里飘散着蚕豆和肉汤的香味儿,感觉暖暖的。
⑤奶奶在厨房烧饭的时候,我总喜欢凑到旁边,或者倚着门槛,或者靠着灶台。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我总喜欢边看奶奶炒菜边和她聊天。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离开家到上海以后,奶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我见她聊的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只可惜奶奶终究没能在春天尝到我给她烧一碗蚕豆肉丸汤。
⑥朋友们都说我厨艺了得,大头儿子也很买账。刚到上海那几年,和朋友合租,蚕豆肉丸汤那时候就是家里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后来我也像奶奶当年那样,教大头儿子烧一碗蚕豆肉丸汤。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
(选自《新民晚报》2024﹣03﹣15,有删改)
2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兴味索然
春风和煦
22.短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主要写了小时候,每到春季,奶奶 慢慢长大后,我在帮奶奶打下手中学到了 。
23.揣摩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 。
24.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对奶奶的 描写,突出“奶奶” 的娴熟,表现了 。
2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
26.联系全文品读文章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这句话既 ,也 。
【答案】21.意犹未尽;春寒料峭
22.做蚕豆肉丸汤;做拿手菜
23.拟人;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24.动作;做蚕豆肉丸汤;奶奶的勤劳、能干。
25.引出下文
26.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考查反义词。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再去文中找出其反义词。
“兴味索然”意思是:一点儿兴致、意趣都没有。“意犹未尽”指没有尽兴或意思没表达完,因此“意犹未尽”与“兴味索然”互为反义词。
“春风和煦”意思是:温暖的,形容阳光温暖而舒适。文中“春寒料峭”意思是:早春的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因此“春寒料峭”和“春风和煦”互为反义词。
故答案为:意犹未尽 春寒料峭
2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每到春季,奶奶就会给我做一碗蚕豆肉丸汤,汤鲜肉嫩,喝完一碗还觉得意犹未尽”分析概括为:小时候,每到春季,奶奶做蚕豆肉丸汤。
根据“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我总喜欢边看奶奶炒菜边和她聊天。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朋友们都说我厨艺了得,大头儿子也很买账。”分析概括为:慢慢长大后,我在帮奶奶打下手中学到了做拿手菜。
故答案为:做蚕豆肉丸汤 做拿手菜
23.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句子“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中“太阳的脸”“凑热闹”将“太阳”“北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故答案为:拟人 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24.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那时候没有什么丸子神器,奶奶都是左手握拳挤肉馅,一团肉糜从虎口露出,右手马上用汤勺一刮,一个胖嘟嘟的肉丸就跳进了炉子上炖着的蚕豆汤里”中“挤”“露”“刮”这些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奶奶”做蚕豆肉丸汤的娴熟,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故答案为:动作 做蚕豆肉丸汤 奶奶的勤劳、能干。
25.考查段落的理解及其作用的分析。句子“奶奶在厨房烧饭的时候,我总喜欢凑到旁边,或者倚着门槛,或者靠着灶台”为下文“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做的铺垫,因此这句话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故答案为:引出下文
26.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文章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既照应了开头“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这波倒春寒,好像是为了让我体验什么才是春寒料峭一般”,做到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三、作文
27.(2024六下·惠东)习作。
题目: 的滋味
提示:六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六年的小学时光里,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让我们体验了成长的酸甜苦辣;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挑战、每一次的失败与成功,都让我们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条理清晰。(3)注意用上表达情感的描写方法,写出真情实感。(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不少于400字。
【答案】成长的滋味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卖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惊讶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我们品尝到了喜悦、悲伤、后悔、愧疚等许多不同的滋味。无论写哪种“滋味”,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事件叙述生动具体,且与前面的比喻成长的滋味就像品一杯苦茶一脉相承。最后,作者再次将茶与成长完美自然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1 / 1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六下·惠东)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zhǎ yǎn 间,六年的小学生活过去了,我们从yòu zhì 走向成熟。忘不了校园míng mèi 的阳光,忘不了师长pī píng 时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操场上hóng liàng 的进行曲,忘不了六一游园时的fèi téng 场面……让我们努力学习,争取以后有所jiàn shù ,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2.(2024六下·惠东)给下列句子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不怕别人指出缺点。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没有饺子吃, 必须买杂拌儿。
(3)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有可能发现真理。
(4)我们的队伍里, 死了谁,只要做了有益工作的, 要给他送葬。
3.(2024六下·惠东)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 通霄 搅拌 万象更新 B.耽搁 漫长 防御 截然不同
C.严峻 惊惶 书藉 心平气和 D.拨弄 挪移 领域 司空见贯
4.(2024六下·惠东)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哥哥正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他的荣誉证书。
B.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不肯变卖传家宝的。
C.这位知名作家一出现便引来一大批人围观,可谓见微知著。
D.未来学校里,机器人能当老师并给学生上课,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5.(2024六下·惠东)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汤水) B.自愧弗如(不如、比不上)
C.不以为然(对的、正确) D.声泪俱下(全、都)
6.(2024六下·惠东)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B.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C.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鲁滨逊几乎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7.(2024六下·惠东)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子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B.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反问)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D.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比喻)
8.(2024六下·惠东)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3)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缩句)
9.(2024六下·惠东)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人,若笃守,就应笃守高尚的节操;若立志,就应立志做纯洁清白之人,如于谦写道“ , ”;《礼记》中说“苟日新, , ”告诉我们要及时反省,不断革新,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2)名言警句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发。“ , ”告诉我们和有智慧的人交谈,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 , ”告诉我们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10.(2024六下·惠东)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诗,请把它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1.(2024六下·惠东)请将下列相对应的作品、作者及其国籍连线。
《鲁滨逊漂流记》 塞尔玛 拉格洛芙 瑞典
《汤姆 索亚历险记》 马克 吐温 英国
《骑鹅旅行记》 丹尼尔 笛福 美国
12.(2024六下·惠东)世界上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小说是(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骑鹅旅行记》
13.(2024六下·惠东)《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 )上刻痕来记日子,就有了日历。
A.石头 B.海滩 C.墙壁 D.大木杆
14.(2024六下·惠东)《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两个走丢的孩子”是指汤姆和( )
A.哈克 B.贝琪 C.希德 D.哈帕
15.(2024六下·惠东)《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用( )制作了一把伞。
A.羊皮 B.芭蕉叶 C.树叶 D.帆布
16.(2024六下·惠东)《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去( )里找小狐仙。
A.动物园 B.牛棚 C.大雁家 D.森林
二、阅读
(2024六下·惠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本文选自《 》。
18.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19.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③而日中时远也
④孰为汝多知乎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2024六下·惠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蚕豆肉丸汤
①今年的春天好像特别冷,春节一过就是连续几周阴雨连绵。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这波倒春寒,好像是为了让我体验什么才是春寒料峭一般。
②觉得冷的时候,人就惦记着吃口热乎的,来碗热汤刚刚好。
③我记忆里,蚕豆好像有春天的味道。小时候每个周末一大早,我爸就把我送到奶奶家。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因为可以打牙祭。爸妈厨艺实在是不好,家里的菜只能吃出点咸味儿来。吃饭对我来说就是完成任务。奶奶家的厨房却有魔力,什么食材钻进去都能变成美味安抚我的肚皮。每到春季,奶奶就会给我做一碗蚕豆肉丸汤,汤鲜肉嫩,喝完一碗还觉得意犹未尽。
④蚕豆虽好吃但剥壳却费劲儿,要剥开蚕豆荚再去掉蚕豆壳,每次剥完蚕豆,奶奶的手指就变黑了,好几天都洗不干净。剥好的蚕豆粒冲洗干净沥水。锅里放油,待油滚下蚕豆翻炒断生以后加入沸水炖煮。接着剁肉糜,加入葱姜水去腥,再加入淀粉和马蹄丁后调味搅拌上劲以后就可以攥丸子了。那时候没有什么丸子神器,奶奶都是左手握拳挤肉馅,一团肉糜从虎口露出,右手马上用汤勺一刮,一个胖嘟嘟的肉丸就跳进了炉子上炖着的蚕豆汤里。奶奶左右手合作默契,不一会儿,蚕豆汤里就浮起一群白白胖胖的肉丸子,厨房里飘散着蚕豆和肉汤的香味儿,感觉暖暖的。
⑤奶奶在厨房烧饭的时候,我总喜欢凑到旁边,或者倚着门槛,或者靠着灶台。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我总喜欢边看奶奶炒菜边和她聊天。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离开家到上海以后,奶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我见她聊的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只可惜奶奶终究没能在春天尝到我给她烧一碗蚕豆肉丸汤。
⑥朋友们都说我厨艺了得,大头儿子也很买账。刚到上海那几年,和朋友合租,蚕豆肉丸汤那时候就是家里餐桌上的“常驻嘉宾”。后来我也像奶奶当年那样,教大头儿子烧一碗蚕豆肉丸汤。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
(选自《新民晚报》2024﹣03﹣15,有删改)
2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兴味索然
春风和煦
22.短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主要写了小时候,每到春季,奶奶 慢慢长大后,我在帮奶奶打下手中学到了 。
23.揣摩第①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 。
24.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对奶奶的 描写,突出“奶奶” 的娴熟,表现了 。
2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
26.联系全文品读文章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这句话既 ,也 。
三、作文
27.(2024六下·惠东)习作。
题目: 的滋味
提示:六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六年的小学时光里,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让我们体验了成长的酸甜苦辣;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挑战、每一次的失败与成功,都让我们品尝到了不同的滋味。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条理清晰。(3)注意用上表达情感的描写方法,写出真情实感。(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眨眼;幼稚;明媚;批评;洪亮;沸腾;建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眨“写成日字旁,不要把”幼“写成”幻“。
故答案为:眨眼、幼稚、明媚、批评、洪亮、沸腾、建树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 ,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1)因为;所以
(2)即使;也
(3)只要;就
(4)无论;就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1)分句间是因果关系,可以用“因为……所以……”相连。
(2)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即使……也……”相连。
(3)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只要……就……”相连。
(4)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无论……就……”相连。
故答案为:(1)因为 所以;(2)即使 也;(3)只要 就;(4)无论 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答案】B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通宵:整夜。故“通霄”的“霄”错误。
B.正确。
C.有误,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故“书藉”的“藉”错误。
D.有误,司空见惯: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故“司空见贯”的“贯”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符合语境。
B.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符合语境。
C.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语境。
D.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 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5.【答案】A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有误,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汤:热水。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平时学习中要背会古诗文,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多积累文言字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作者”或“写的”。
B.正确。
C.有误,一面对两面。删去“是否”。
D.有误,寓意重复,去掉“差不多”。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B.有误,这是疑问句,不是反问句。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答案】(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田老师播下了种子。
【知识点】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引号里的“我”改为“他”,去掉引号,冒号变逗号。
(2)考查了改写句子。把“还……呢”改为“没有”,结尾用句号。
(3)考查了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文学的”。
故答案为:(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3)田老师播下了种子。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和缩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9.【答案】(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日日新;又日新
(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比如,由上句”苟日新“可知下句是”日日新,又日新“。
(2)比如,由”告诉我们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可知对应的名言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故答案为:(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日日新、又日新;(2)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和名言的积累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10.【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不要把”街“写成”衔“,不要把”遥“写成”揺“。
故答案为: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抄写,要认真观察,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1.【答案】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丹尼尔 笛福。
《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 吐温。
《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
故答案为: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世界上唯一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小说是《骑鹅旅行记》。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13.【答案】D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结合作品内容可知,鲁滨逊在大木杆上刻痕来记日子,就有了日历。
故答案为:D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4.【答案】A
【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
【解析】【分析】《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两个走丢的孩子”是指汤姆和哈克。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5.【答案】A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用羊皮制作了一把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16.【答案】B
【知识点】《骑鹅旅行记》
【解析】【分析】《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变成小人后去牛棚里找小狐仙。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经典名著。学生对名著要熟读。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答案】17.列子 汤问
18.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
19.距离;到;正午;谁
20.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言文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明白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然后按要求作答。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7.考查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故答案为:列子 汤问
18.考查了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两小儿辩日》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如探汤
19.考查了字词解释。①原句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故“去”的意思是距离。②原句意思是:到了中午太阳就像盘子那么大了。故“及”的意思是到。③原句意思是:而到了正午时距离远。故“日中”的意思是正午。④原句的意思是:谁说你很有智慧呢?故“孰”的意思是谁。
故答案为:距离、到、正午、谁
20.考查了句子翻译。决:判断,决断。据此翻译即可。
故答案为: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答案】21.意犹未尽;春寒料峭
22.做蚕豆肉丸汤;做拿手菜
23.拟人;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24.动作;做蚕豆肉丸汤;奶奶的勤劳、能干。
25.引出下文
26.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1.考查反义词。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再去文中找出其反义词。
“兴味索然”意思是:一点儿兴致、意趣都没有。“意犹未尽”指没有尽兴或意思没表达完,因此“意犹未尽”与“兴味索然”互为反义词。
“春风和煦”意思是:温暖的,形容阳光温暖而舒适。文中“春寒料峭”意思是:早春的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因此“春寒料峭”和“春风和煦”互为反义词。
故答案为:意犹未尽 春寒料峭
2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每到春季,奶奶就会给我做一碗蚕豆肉丸汤,汤鲜肉嫩,喝完一碗还觉得意犹未尽”分析概括为:小时候,每到春季,奶奶做蚕豆肉丸汤。
根据“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我总喜欢边看奶奶炒菜边和她聊天。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朋友们都说我厨艺了得,大头儿子也很买账。”分析概括为:慢慢长大后,我在帮奶奶打下手中学到了做拿手菜。
故答案为:做蚕豆肉丸汤 做拿手菜
23.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句子“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中“太阳的脸”“凑热闹”将“太阳”“北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故答案为:拟人 早春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仍略有寒意的特点
24.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那时候没有什么丸子神器,奶奶都是左手握拳挤肉馅,一团肉糜从虎口露出,右手马上用汤勺一刮,一个胖嘟嘟的肉丸就跳进了炉子上炖着的蚕豆汤里”中“挤”“露”“刮”这些动词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奶奶”做蚕豆肉丸汤的娴熟,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故答案为:动作 做蚕豆肉丸汤 奶奶的勤劳、能干。
25.考查段落的理解及其作用的分析。句子“奶奶在厨房烧饭的时候,我总喜欢凑到旁边,或者倚着门槛,或者靠着灶台”为下文“后来慢慢长大了,我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就在厨房那一方小天地中,中考以后,我和奶奶聊高中填报的志愿;上大学以后,我们聊女孩子要学几样拿手菜,日后无论到哪生活都能照顾好自己”做的铺垫,因此这句话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故答案为:引出下文
26.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文章最后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奶奶说过,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春天就得尝尝鲜”既照应了开头“好不容易等到天放晴了,终于得见太阳的脸,北风又来凑热闹。这波倒春寒,好像是为了让我体验什么才是春寒料峭一般”,做到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
27.【答案】成长的滋味 有人说,成长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可我认为,成长的滋味并非如此简单。它就像品一杯苦茶,入口苦涩,可细细一品,总能感受到它那馥郁的芬芳。
还记得那个细雨蒙蒙的下午,因为有些事,老师晚了一会放学。教室门外的土地上微微泛起一层水,而原本干燥的土地这时也与水汇成了淤泥,让人看了莫名的烦躁,仿佛要将心绪拧成结。我怀着如乱丝般的心绪走出了校门。蓦地,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爸爸。此时天色微暗,校门口家长已不多了,我依稀看见爸爸的头发上、衣服上、自行车的座位上都蒙了一层淡淡的水雾。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校门口,奔向爸爸。爸爸略带疲惫地冲我笑了笑,拿出一个棉垫垫在有些湿的自行车后座上,迅速跨上自行车,我也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爸爸卖力地蹬着车子。一阵略带寒气的风从我耳边掠过,我微微仰头,看见爸爸那乌黑的头发里不知何时闪出了一抹银色。我的鼻子有些酸涩,不由自主地一低头,那垂在自行车一侧的双腿已接近地面了。我仿佛一瞬间猛醒: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不该这样让爸爸劳累了。想到这里,我让爸爸停下了车,在爸爸那一抹略带惊讶的眼神里,推起了沉重的自行车,仿佛我就是在推着成长的车轮向前走……
到家了。我将沉重的车把靠在墙上,走进家门,轻轻端起桌上的一杯早已沏好的茶,闻着它那馥郁的芳香,品着它那清苦的味道,仿佛是品味着成长。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习作。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我们品尝到了喜悦、悲伤、后悔、愧疚等许多不同的滋味。无论写哪种“滋味”,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写时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要写出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及收获,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特别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合适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事件叙述生动具体,且与前面的比喻成长的滋味就像品一杯苦茶一脉相承。最后,作者再次将茶与成长完美自然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