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欢迎指导 WELCOME
TO OUR CLASS !宝鸡市第一中学 邓向龙探索直角三角形 全等的条件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北师大版 数学七年级下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SS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能运用“SSS”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数学思考: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索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解决问题:
(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推理;
(2)、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三角形稳定性和全等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并能利用它判定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学难点:
探索思路的选择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SSS”条件的过程。 教 法: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联系生活,探究性质;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布置作业,分类达标。
学 法: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剪切、比较、 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知识,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说理和推理。二、教法与学法已知:△ABC≌△DEF.
你能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吗?三、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明有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如何画?谈谈你的想法。你能解决吗? (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画三角形时,大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
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做一做:
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 cm.
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 cm、6 cm.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一) 结论: 给出一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一个条件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 ,一条边为3cm两个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 ,50° 两个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 时两个条件 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有四种可能:三个角、三条边、
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讨论交流,实验探究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7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讨论一下画法,并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你是如何得到结论的?
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二)结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推理书写格式:
在△ABC和△DEF中
∵
∴ △ABC≌△DEF.(SSS) 如图,AB=CD,BC=AD,问△ABC与△CDA全等吗?试说明理由。解:△ABC≌△CDA,理由如下:
在△ABC和△CDA
∵
∴△ABC≌△CDA(SSS)。应用知识,体验成功 问题: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你所得到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的形状固定吗?
学生活动:用细纸条代替木条.用大头针固定,做实验并交流自己的收获。联系生活,探究性质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善于从问题中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基本题) 课本P140习题5.8 1、2、3;
2、(提高题)如图,AB=DF,
AC=DE,BE=CF,BC与EF相
等吗?你能找出一对全等三角
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活动与探究
布置作业,分类达标3、(活动与探究)一个六边形钢架ABCDEF.由6条钢管连接而成,为使这一钢架稳固,请你用三条钢管连接使它不能活动,你能找出几种方法?四、板书设计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把学生的起点作为教师的起点,把传授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每一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的过程。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维、自主探究,训练思维、合作交流、激活思维,有效的实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欣赏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说教学评价再见感谢各位专家指导!宝鸡市第一中学 邓向龙
办公电话:0917-356619
邮编:721001
E-mail :byzd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