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23-20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23-20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2:03:23

文档简介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23-20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2023·靖边)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劲(jìng) 栖息(xī) 百折不挠(náo)
B.瘦削(xiāo) 山涧(jiàn) 烈火焚烧(fén)
C.蜴子(xiē) 骡马(luó) 温情脉脉(mò)
D.挪移(nuó) 掺和(chān) 戛然而止(xiá)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栖:读“qī”时意思有鸟在树上或巢中停留、歇宿;居住;停留。读“xī”时意思为[栖栖]形容不安定;忙碌。故“栖息”的“栖”应读“qī”。
B.有误。削:读“xuē”时意思有用于合成词和成语;减少;减弱;指删改文字。读“xiāo”时意思有用刀平而略斜地切去物体的表层;(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故“瘦削”的“削”应读“xuē”。
C.正确。
D.有误。戛:读“jiá”时意思有敲击;[戛然]拟声词。形容鸟的叫声;形容声音突然中止。读“gā”时意思为译音用字。故“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3·靖边)结合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时光匆匆,六年的时间zhǎ   眼就过去了。还记得,校园里xī shuài   的鸣叫声和同学们清cuì   爽朗的读书声;也记得,因为读到李大钊受到苦xíng   而憎恨敌人的残暴;更记得,为了bì   免学习压力过大,而和同学们在明mèi   的日子里散步的情景……这些都是需要珍cáng   的记忆。
【答案】眨;蟋蟀;脆;刑;避;媚;藏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眨眼”的“眨”写成日字旁,不要把“苦刑”的“刑”写成“邢”。
故答案为:眨、蟋蟀、脆、刑、避、媚、藏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 ,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2023·靖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
①斩   截铁 ②死得其    ③字正   圆
④自   弗如 ⑤不可思    ⑥焉知   福
(2)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   。(选词填空,填序号)
(3)《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的“弗”是“   ”的意思,由此可知词语④的意思是   。
【答案】(1)钉;所;腔;愧;议;非
(2)②
(3)不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①斩钉截铁 ②死得其所 ③字正腔圆④自愧弗如 ⑤不可思议 ⑥焉知非福
(2)死得其所:人死时得到适宜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符合语境。
(3)“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弗:不如。“自愧弗如”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故答案为:(1)钉 所 腔 愧 议 非(2)②;(3)不如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点评】考查了补全词语、选词填空、词语解释、字词解释。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4.(2023·靖边)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把脚一跺,大地也跟着抖了三抖。
B.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C.还没等妈妈说完,乐乐就一溜烟儿跑远了。
D.中午放学,我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答案】C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从“大地也跟着抖了三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从“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没有运用修辞。
D.从“我饿得前胸贴后背”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2023·靖边)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节目习俗都蕴含者美好的寓意。下列习俗和寓意对应不恰当的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喜气盈门
C.过年时吃汤圆——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D.过年时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答案】C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过年时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节日风俗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6.(2023·靖边)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天气十分寒冷,大家才坚持锻炼身体。
B.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C.随着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环保。
D.各种流行疾病,让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关联词使用不当,“只有……才”改为“虽然……但是”;
B.有误,否定不当,删去“防止”或“不”;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改正”和“认识”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7.(2023·靖边)下列名著作品、作者、国籍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苏联
B.《鲁演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士
【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有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8.(2023·靖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形容对事物要长期观察、体验,才能见其真假、高低和优劣。
B.“位卑未敢忘忧国”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我们应该及时反省,不断革新。
D.我们常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有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回答正确。
9.(2023·靖边)毕业相册需要选印一幅书法作品,寄托母校对同学们深深的祝福和希望,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A项“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B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送别诗,所以作为寄托母校对同学们深深的祝福和希望的书法作品不合适,当选;
C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D项“学无止境” 学问没有边际,学习没有终点,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要求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10.(2023·靖边)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追逐梦想的人定是坚定的,哪怕路上有太多的艰难险阻,荆棘坎坷。追梦的人,总会执着追求,因为梦想永不会凋零。坚持下去,山再高,往上攀,____;水再长,用力划,____;路再远,走下去,____。
A.定能到达终点 必能抵达彼岸 总能登上顶峰
B.必能抵达彼岸 总能登上顶峰 定能到达终点
C.总能登上顶峰 必能抵达彼岸 定能到达终点
D.总能登上顶峰 定能到达终点 必能抵达彼岸
【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根据“山再高,往上攀”可知第一个空填“总能登上顶峰”;根据“水再长,用力划”可知第二个空填“必能抵达彼岸”;根据“路再远,走下去”可知第三个空填“定能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11.(2023·靖边)结合语境,合理表达。
(1)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还记得在那次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小远在跳绳比赛中勇夺第一,壮壮和田田在两人三足比赛中   ,文文在乒乓球比赛中   ,小光在篮球比赛中   。
(2)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读书 唱歌 在公交站等车 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情“好”的状态:
心情“不好”的状态:
【答案】(1)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2)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知识点】词汇运用;遣词造句
【解析】【分析】(1)“勇夺第一”的意思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第一名。
“喜获金牌”的意思是取得了冠军的胜利。
“摘得桂冠”的意思是获得第一名或冠军。
“拔得头筹”的意思是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所以依次填: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2)抓住题干“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题干要求我们从所给的情境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分别写一句话即可。如:选择“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好: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心情不好: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故答案为:(1)喜获金牌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2)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情景写话。找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12.(2023·靖边)古诗情境大闯关。
感受诗词魅力。诗词中有景,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如水月色:诗词中有情,有“旧时茅店社林边,   ”的惊喜,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送别情;诗词中有志,有“何当金络脑,   ”的豪情壮志,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
【答案】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庭地白树栖鸦;路转溪桥忽见;西出阳关无故人;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比如,由下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可知上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故答案为: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庭地白树栖鸦、路转溪桥忽见、西出阳关无故人、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要根据提示的内容来补充,不要出现错别字。
二、语言实践。(3分)
13.(2023·靖边)口语交际。
辩论会上,正反双方围绕“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正反认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反方认为:网络不能代替日常的交际,它使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陌生,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我赞同正方观点,不论是留学异乡,我们都可以与家人,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知识点】畅谈想法;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赞同正方观点,不论是留学异乡,我们都可以与家人,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点评】考查了辩论讨论。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针对正反双方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阅读与鉴赏。(28分)
(2023·靖边)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4.看到选文题目《匆匆》,你能想到的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   、   。选段中“   ”“   ”“   ”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物象。
15.第一自然段采用   、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   的特点。
16.“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15.排比;拟人;设问;一去不复返
16.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看到课文题目“匆匆”,我想到的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选段中“燕子去了”“杨柳枯了”和“桃花谢了”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物象。
故答案为: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燕子去了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15.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第1自然段采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的排比句式;“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这样的设问形式;“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这样的拟人修辞,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特点。
故答案为:排比 拟人 设问 一去不复返
1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023·靖边)课外阅读。
细节之美
①①一个孩子发信息给我:梅子老师,怎样才能写好“爱和善”这个主题呢?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老套,一点都不感人。
②我想了想,回她:宝贝,你可着重细节描写,不要惊天动地,不要伟大高尚,就是那种寻常的、细微的,让你日后回想起来,依然能够感动和温暖的。我想,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一定曾遇到过。
③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听懂了没。
④我布置写作班的孩子写写他们的爸爸妈妈,同样遇到这样的困惑。他们为难地看看我,说,没东西可写呀。爸爸就是那个爸爸,每天做的事,除了上班,就是送他们上学。妈妈就是那个妈妈,除了上班,回家不是扫地就是做饭。
⑤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
⑥这些孩子便开始回忆。然后一个孩子告诉我,有件事令他很感动。有一天早晨,外面刮很大的风,天很冷,他爸爸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像往常一样,跳下电瓶车,就往校园里跑。他爸爸突然在后面叫住他,这是从未有过的。他很惊讶地站住,以为有什么事。他爸爸却说没什么事,只是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说,去吧。那天,一整个上午,他坐在教室里,都感到暖暖的。
⑦还有个孩子,说了一件关于他妈妈的事。他妈妈患了重感冒,几乎起不了床,不得不去医院输液。中午放学时,他想回家一定没饭吃。等他回到家,刚推开门,饭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原来,妈妈在临去医院前,已经带病做好了饭,炒了他最爱吃的菜,用保温桶装着,放在桌上。那顿饭他吃得很香。
⑧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爱啊。没有大涛大浪,却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⑨我想起我念高中时,一个姓陈的语文老师。教我们时,他早已退休。是被学校返聘的。上课时,他把书本凑到鼻子底下读——离得稍远点,他是看不见的。课上得又啰嗦又寡淡,没有同学喜欢他的课,连带他那个人。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他正弯腰在捡拾地上的垃圾。从他家到学校,一条近千米长的路,他弯了无数次的腰。再从那条路走,我觉得眼前的红花绿草,都变得格外洁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想起他来。
⑩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17.本文一共具体叙述了三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18.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是一处____描写,生动体现了父爱的温暖。
A.外貌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的作用。
A.总结下文 B.呼应开头 C.点明中心 D.承上启下
20.文章题目“细节之美”中“细节”具体指什么?它“美”在哪里?
21.读句子,仿照加点部分写一写你心中的“细节之美”。
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   ,   ,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22.请从你的记忆仓库里,寻找一幅体现“细节之美”的画面,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答案】17.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18.B
19.D
20.“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21.一个拥抱;一句祝福
22.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7.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
根据文章第⑥段中“他爸爸却说没什么事,只是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说,去吧”可概括为: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
根据文章第⑦段中“妈妈在临去医院前,已经带病做好了饭,炒了他最爱吃的菜,用保温桶装着,放在桌上”文章第⑦段可概括为: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
根据文章第⑨段中“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他正弯腰在捡拾地上的垃圾。从他家到学校,一条近千米长的路,他弯了无数次的腰。再从那条路走,我觉得眼前的红花绿草,都变得格外洁净”可概括为:“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故答案为: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18.A、C、D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分析可知这是一处动作描写,生动地体现了父爱的温暖。
故答案为:B
19.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文章第⑤段“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中的“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是对上文的总结,“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引起下文。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D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写到的三件事和句子“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可知,“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故答案为:“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21.考查句子的仿写,作答时注意“一个”“一个”的连用。即: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一个拥抱,一句祝福,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故答案为:一个拥抱 一句祝福
22.考查扩展写话。如: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故答案为: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四、畅想与表达。(30分)
23.(2023·靖边)习作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450字。
【答案】我的最爱——春节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更是我家乡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村庄,每到春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挂红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即将开始。大人们忙着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欢笑声此起彼伏。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晚上六点多,家家户户就开始燃放鞭炮,整个村子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包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象征团圆的饺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家乡特色菜。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过去一年的趣事和新年的愿望,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守岁。守岁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意味着辞旧迎新。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小品、相声等,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欢乐和祝福。午夜时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会一起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天空中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仿佛在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更加美好。
春节期间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端上各种美食和水果。小孩子们还会收到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寓意着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不仅体现在各种活动中,更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享受亲情的温暖,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一个充满欢笑和祝福的节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写一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可以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也可以写写自己打算怎样度过某个传统节日。从题目要求可以看出本次习作内容宽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写,都不能偏离“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如:从传统节日的来历和自己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这个角度去写作,具体思路可以是这样的:文章开头可开门见山,写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中间部分可先写春节的来历,然后具体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写作时要注意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具体,文从字顺。
【点评】这篇习作以“我的最爱——春节”为题,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作者通过描写贴春联、放鞭炮、年夜饭、守岁和拜年等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丰富多彩和家庭的温馨和睦。全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节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结尾处的总结升华了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 1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2023-202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2023·靖边)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劲(jìng) 栖息(xī) 百折不挠(náo)
B.瘦削(xiāo) 山涧(jiàn) 烈火焚烧(fén)
C.蜴子(xiē) 骡马(luó) 温情脉脉(mò)
D.挪移(nuó) 掺和(chān) 戛然而止(xiá)
2.(2023·靖边)结合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时光匆匆,六年的时间zhǎ   眼就过去了。还记得,校园里xī shuài   的鸣叫声和同学们清cuì   爽朗的读书声;也记得,因为读到李大钊受到苦xíng   而憎恨敌人的残暴;更记得,为了bì   免学习压力过大,而和同学们在明mèi   的日子里散步的情景……这些都是需要珍cáng   的记忆。
3.(2023·靖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补充词语
①斩   截铁 ②死得其    ③字正   圆
④自   弗如 ⑤不可思    ⑥焉知   福
(2)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是   。(选词填空,填序号)
(3)《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的“弗”是“   ”的意思,由此可知词语④的意思是   。
4.(2023·靖边)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把脚一跺,大地也跟着抖了三抖。
B.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C.还没等妈妈说完,乐乐就一溜烟儿跑远了。
D.中午放学,我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5.(2023·靖边)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节目习俗都蕴含者美好的寓意。下列习俗和寓意对应不恰当的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喜气盈门
C.过年时吃汤圆——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D.过年时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6.(2023·靖边)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天气十分寒冷,大家才坚持锻炼身体。
B.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C.随着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市民的出行更加便利环保。
D.各种流行疾病,让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7.(2023·靖边)下列名著作品、作者、国籍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高尔基——苏联
B.《鲁演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C.《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D.《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士
8.(2023·靖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形容对事物要长期观察、体验,才能见其真假、高低和优劣。
B.“位卑未敢忘忧国”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
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明我们应该及时反省,不断革新。
D.我们常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
9.(2023·靖边)毕业相册需要选印一幅书法作品,寄托母校对同学们深深的祝福和希望,下列选项不适合的是(  )
A. B. C. D.
10.(2023·靖边)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追逐梦想的人定是坚定的,哪怕路上有太多的艰难险阻,荆棘坎坷。追梦的人,总会执着追求,因为梦想永不会凋零。坚持下去,山再高,往上攀,____;水再长,用力划,____;路再远,走下去,____。
A.定能到达终点 必能抵达彼岸 总能登上顶峰
B.必能抵达彼岸 总能登上顶峰 定能到达终点
C.总能登上顶峰 必能抵达彼岸 定能到达终点
D.总能登上顶峰 定能到达终点 必能抵达彼岸
11.(2023·靖边)结合语境,合理表达。
(1)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
还记得在那次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小远在跳绳比赛中勇夺第一,壮壮和田田在两人三足比赛中   ,文文在乒乓球比赛中   ,小光在篮球比赛中   。
(2)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从下面的情境中任选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读书 唱歌 在公交站等车 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情“好”的状态:
心情“不好”的状态:
12.(2023·靖边)古诗情境大闯关。
感受诗词魅力。诗词中有景,有“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   ,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如水月色:诗词中有情,有“旧时茅店社林边,   ”的惊喜,有“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送别情;诗词中有志,有“何当金络脑,   ”的豪情壮志,有“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铁骨。
二、语言实践。(3分)
13.(2023·靖边)口语交际。
辩论会上,正反双方围绕“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正反认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反方认为:网络不能代替日常的交际,它使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陌生,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说明理由。
三、阅读与鉴赏。(28分)
(2023·靖边)课内阅读。
匆匆(节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4.看到选文题目《匆匆》,你能想到的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   、   。选段中“   ”“   ”“   ”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物象。
15.第一自然段采用   、   、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   的特点。
16.“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3·靖边)课外阅读。
细节之美
①①一个孩子发信息给我:梅子老师,怎样才能写好“爱和善”这个主题呢?我总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老套,一点都不感人。
②我想了想,回她:宝贝,你可着重细节描写,不要惊天动地,不要伟大高尚,就是那种寻常的、细微的,让你日后回想起来,依然能够感动和温暖的。我想,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一定曾遇到过。
③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听懂了没。
④我布置写作班的孩子写写他们的爸爸妈妈,同样遇到这样的困惑。他们为难地看看我,说,没东西可写呀。爸爸就是那个爸爸,每天做的事,除了上班,就是送他们上学。妈妈就是那个妈妈,除了上班,回家不是扫地就是做饭。
⑤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
⑥这些孩子便开始回忆。然后一个孩子告诉我,有件事令他很感动。有一天早晨,外面刮很大的风,天很冷,他爸爸送他到学校门口。他像往常一样,跳下电瓶车,就往校园里跑。他爸爸突然在后面叫住他,这是从未有过的。他很惊讶地站住,以为有什么事。他爸爸却说没什么事,只是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说,去吧。那天,一整个上午,他坐在教室里,都感到暖暖的。
⑦还有个孩子,说了一件关于他妈妈的事。他妈妈患了重感冒,几乎起不了床,不得不去医院输液。中午放学时,他想回家一定没饭吃。等他回到家,刚推开门,饭菜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原来,妈妈在临去医院前,已经带病做好了饭,炒了他最爱吃的菜,用保温桶装着,放在桌上。那顿饭他吃得很香。
⑧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爱啊。没有大涛大浪,却如涓涓细流,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⑨我想起我念高中时,一个姓陈的语文老师。教我们时,他早已退休。是被学校返聘的。上课时,他把书本凑到鼻子底下读——离得稍远点,他是看不见的。课上得又啰嗦又寡淡,没有同学喜欢他的课,连带他那个人。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他正弯腰在捡拾地上的垃圾。从他家到学校,一条近千米长的路,他弯了无数次的腰。再从那条路走,我觉得眼前的红花绿草,都变得格外洁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时常会想起他来。
⑩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17.本文一共具体叙述了三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18.根据文章内容选一选,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是一处____描写,生动体现了父爱的温暖。
A.外貌 B.动作 C.神态 D.心理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到了____的作用。
A.总结下文 B.呼应开头 C.点明中心 D.承上启下
20.文章题目“细节之美”中“细节”具体指什么?它“美”在哪里?
21.读句子,仿照加点部分写一写你心中的“细节之美”。
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   ,   ,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22.请从你的记忆仓库里,寻找一幅体现“细节之美”的画面,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四、畅想与表达。(30分)
23.(2023·靖边)习作
一年里,我们会度过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呢?这个传统节日你是怎么度过的呢?请结合家乡的节日风俗写一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栖:读“qī”时意思有鸟在树上或巢中停留、歇宿;居住;停留。读“xī”时意思为[栖栖]形容不安定;忙碌。故“栖息”的“栖”应读“qī”。
B.有误。削:读“xuē”时意思有用于合成词和成语;减少;减弱;指删改文字。读“xiāo”时意思有用刀平而略斜地切去物体的表层;(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故“瘦削”的“削”应读“xuē”。
C.正确。
D.有误。戛:读“jiá”时意思有敲击;[戛然]拟声词。形容鸟的叫声;形容声音突然中止。读“gā”时意思为译音用字。故“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á”。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眨;蟋蟀;脆;刑;避;媚;藏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不要把“眨眼”的“眨”写成日字旁,不要把“苦刑”的“刑”写成“邢”。
故答案为:眨、蟋蟀、脆、刑、避、媚、藏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 ,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答案】(1)钉;所;腔;愧;议;非
(2)②
(3)不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1)①斩钉截铁 ②死得其所 ③字正腔圆④自愧弗如 ⑤不可思议 ⑥焉知非福
(2)死得其所:人死时得到适宜的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符合语境。
(3)“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弗:不如。“自愧弗如”意思是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故答案为:(1)钉 所 腔 愧 议 非(2)②;(3)不如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点评】考查了补全词语、选词填空、词语解释、字词解释。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4.【答案】C
【知识点】夸张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从“大地也跟着抖了三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从“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没有运用修辞。
D.从“我饿得前胸贴后背”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5.【答案】C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过年时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节日风俗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
6.【答案】C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A.有误,关联词使用不当,“只有……才”改为“虽然……但是”;
B.有误,否定不当,删去“防止”或“不”;
C.正确;
D.有误,语序不当,“改正”和“认识”交换位置。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然后看词语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再检查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B、C正确。
D 有误,《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 拉格洛夫。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A.有误。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能听懂林中鸟儿的声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回答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A项“天道酬勤”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B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送别诗,所以作为寄托母校对同学们深深的祝福和希望的书法作品不合适,当选;
C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D项“学无止境” 学问没有边际,学习没有终点,表达了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祝福和希望,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具体的要求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根据“山再高,往上攀”可知第一个空填“总能登上顶峰”;根据“水再长,用力划”可知第二个空填“必能抵达彼岸”;根据“路再远,走下去”可知第三个空填“定能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11.【答案】(1)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2)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知识点】词汇运用;遣词造句
【解析】【分析】(1)“勇夺第一”的意思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第一名。
“喜获金牌”的意思是取得了冠军的胜利。
“摘得桂冠”的意思是获得第一名或冠军。
“拔得头筹”的意思是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
所以依次填: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2)抓住题干“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题干要求我们从所给的情境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分别写一句话即可。如:选择“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好: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心情不好: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故答案为:(1)喜获金牌 摘得桂冠 拔得头筹;(2)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花儿都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好像在歌唱。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情景写话。找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想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12.【答案】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庭地白树栖鸦;路转溪桥忽见;西出阳关无故人;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比如,由下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可知上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故答案为: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庭地白树栖鸦、路转溪桥忽见、西出阳关无故人、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要根据提示的内容来补充,不要出现错别字。
13.【答案】我赞同正方观点,不论是留学异乡,我们都可以与家人,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知识点】畅谈想法;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我赞同正方观点,不论是留学异乡,我们都可以与家人,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点评】考查了辩论讨论。注意结合给出的材料,针对正反双方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答案】1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15.排比;拟人;设问;一去不复返
16.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4.考查学生的成语积累。.看到课文题目“匆匆”,我想到的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选段中“燕子去了”“杨柳枯了”和“桃花谢了”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物象。
故答案为: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燕子去了 杨柳枯了 桃花谢了
15.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第1自然段采用“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的排比句式;“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这样的设问形式;“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这样的拟人修辞,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特点。
故答案为:排比 拟人 设问 一去不复返
16.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答案】17.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18.B
19.D
20.“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21.一个拥抱;一句祝福
22.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7.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
根据文章第⑥段中“他爸爸却说没什么事,只是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说,去吧”可概括为: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
根据文章第⑦段中“妈妈在临去医院前,已经带病做好了饭,炒了他最爱吃的菜,用保温桶装着,放在桌上”文章第⑦段可概括为: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
根据文章第⑨段中“一次,我在路上遇见他,他正弯腰在捡拾地上的垃圾。从他家到学校,一条近千米长的路,他弯了无数次的腰。再从那条路走,我觉得眼前的红花绿草,都变得格外洁净”可概括为:“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故答案为:风大天冷,爸爸送孩子上学,下车后把自己的围巾拿下来给孩子裹上|一位妈妈患了重感冒,去医院前为孩子做好饭菜并用保温桶装着|我”的语文老师——一位返聘的老教师弯腰捡拾地上的垃圾。
18.A、C、D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中“走过来”“帮他理理衣领子,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拿下来,给他裹上,然后拍拍他的肩”分析可知这是一处动作描写,生动地体现了父爱的温暖。
故答案为:B
19.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文章第⑤段“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中的“好吧,他们是如此的平常“是对上文的总结,“可是,他们和你之间总会发生点什么,让你有过一瞬的心动吧?”引起下文。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故答案为:D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写到的三件事和句子“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可知,“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故答案为:“细节”指的是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情。它“美”在能温暖人心,给人带来感动和美好。
21.考查句子的仿写,作答时注意“一个”“一个”的连用。即:这,就是细节之美。一抬手,一弯腰,一个微笑,一声叮嘱,一个拥抱,一句祝福,生活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又温暖又美好。
故答案为:一个拥抱 一句祝福
22.考查扩展写话。如: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故答案为:每次经过小区门口时,那个值班的老爷爷都会主动跟我招呼一句:“上学去啦!过马路看着点,注意安全!”虽然直到今天,我连老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但他这一句轻轻的问候,却让我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意。
23.【答案】我的最爱——春节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更是我家乡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村庄,每到春节,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挂红灯笼,寓意着红红火火的一年即将开始。大人们忙着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则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欢笑声此起彼伏。
除夕夜是春节的高潮。晚上六点多,家家户户就开始燃放鞭炮,整个村子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包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享用着丰盛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象征团圆的饺子、寓意年年有余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家乡特色菜。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过去一年的趣事和新年的愿望,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会一起守岁。守岁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意味着辞旧迎新。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小品、相声等,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欢乐和祝福。午夜时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会一起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这时,天空中绽放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仿佛在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更加美好。
春节期间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端上各种美食和水果。小孩子们还会收到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寓意着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春节的热闹和喜庆不仅体现在各种活动中,更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享受亲情的温暖,感受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春节,一个充满欢笑和祝福的节日。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题目要求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可以写一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可以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关于传统节日的故事,也可以写写自己打算怎样度过某个传统节日。从题目要求可以看出本次习作内容宽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写,都不能偏离“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如:从传统节日的来历和自己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这个角度去写作,具体思路可以是这样的:文章开头可开门见山,写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中间部分可先写春节的来历,然后具体写一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结尾部分可再次点题,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写作时要注意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具体,文从字顺。
【点评】这篇习作以“我的最爱——春节”为题,详细描述了作者在春节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作者通过描写贴春联、放鞭炮、年夜饭、守岁和拜年等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丰富多彩和家庭的温馨和睦。全文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节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结尾处的总结升华了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