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活板》教学设计
古有活字印刷,今人继往开来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梦溪笔谈》的光芒闪耀至今,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央视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邀请大家以新的方式读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走近活字印刷术,去守护和弘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盏熠熠灯火。
(板书文题)
以新的方式打开典籍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品读典籍——理清内容
任务二:演绎典籍——再现工艺
任务三:悟典籍精神——古今对话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央视综艺——典籍《典籍里的中国》邀请大家以新的方式读典籍,一方面该节目制作精良,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性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节目,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二、学生参与
任务一:品读典籍——理清内容
1.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思考并总结:为何要先介绍雕板印刷术的历史?
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做铺垫。
2.①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1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2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3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
第4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
②小组交流合作,填写课后的表格。
【设计意图】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的文章典读会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理清文本各段的内容,了解活字印刷和程序。
任务二:演绎典籍——再现工艺
1.受到启发的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请同学扮演毕昇再现工艺。另一位同学结合书本表格,解说活板流程。(学生动手模拟排版和印刷的操作流程)
(1)制字:首先用胶泥刻出像钱唇那样厚的字,每一个字做成一字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
(2)排版:首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接着,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3)印刷:先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然后两块板交互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4)拆版: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
(5)贮存:此外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2:雕版是活版的基础,与雕版相比,活版有哪些优势呢?(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预设①“密布字印”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排版活(随时排用)。
②“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句话,现了活板“活”在印刷活(提高印刷效率)。
③“每一字皆有数印”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数目活(可重复多次使用)。
④“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贮存活(灵活取用)。
⑤“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做法活(随时增补奇字)。
⑥“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拆版活(重复使用)。
(板书总结)
【设计意图】
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的舞台剧表演,在介绍活板工艺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翻译)的掌握程度,也能让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制作流程,提高表达能力。探究活板的优势则是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的变式,培养学生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任务三:悟典籍精神——古今对话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以新的方式读典籍,演绎典籍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厚重的典籍变得愉悦可亲,让古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宝藏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请同学们结合一下助读资料,了解我过印刷术的发展,感悟创新精神。
助读资料一:吾之活板,尚有不足。囿于生产条件等诸多要吾无以改进。然素,然吾有子孙万代,若能精专于此,定能改良此技艺,使之传于世,便于民。
——毕昇寄语《毕氏活板》图片
助读资料二: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奠基人--王选
针对汉字印刷在互联网电子应用中的难点,他开创性地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场中文印刷业的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被誉为“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 ”“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
【设计意图】
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古今对话的形式,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三、总结点拨
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汲取着先人的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当代的数字印刷,我们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让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古有活字印刷,今人继往开来。科技的制高点在创新,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愿吾辈之青年,弘创新精神,登科技高峰!
四、巩固提升
请结合有关印刷术发展助读资料和所学内容,为毕昇或王选写一段颁奖词(不少于100字)。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学生在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的基础上,进行颁奖词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运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成功地玩成教学任务,但总有一些细节需要反复斟酌。教师在课前要进行严谨的预设,但课堂上老师还要根据学情不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课,我使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等,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活字印刷术排版和印刷的亲手操作,使学生沉浸在创设的《典籍里的中国》的情境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巩固了课堂所学。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此外,我也存在不足之处。课程容量较大,实际课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学以致用,巩固落实”部分,课程效果有所削弱,应注重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