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这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他们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上述材料描述的文字出现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伊本 穆加发是阿拉伯翻译运动中最负盛名的波斯学者之一。他擅于结合时代背景对译作进行重新解读,如以劝谏君王为主题的寓言故事集《卡里来和笛木乃》,将波斯文化传统的内涵置于伊斯兰风格的框架之下,使作品更加契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伊本 穆加发的译著( )
A.推动波斯帝国文化扩张
B.利于世界古代文化的传承发展
C.扩大了南亚文明的影响
D.抨击了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
3.如图为8世纪中期世界某一帝国疆界示意图。该帝国( )
A.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B.一度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统治者苏丹掌握军政和宗教大权
D.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吞并
4.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写道,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不仅建造纪念雕塑,还用大量珠宝为恩启都陪葬。吉尔伽美什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包括拥有自然赋予的卓越性的强者与英雄。由此可见,该史诗( )
①蕴含着时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
②反映了两河流域的人们对生命的态度
③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④表达了当时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如图是对考古学家发现的某一法典的简要介绍。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法典所用字体是( )
材质:黑色玄武岩 上方:神话色彩的浮雕 序言:赞颂国王丰功伟绩,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 结尾:对国王歌功颂德,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6.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是人们用削尖的芦苇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来完成的。创制这种文字的人是( )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7.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水泛滥之间的时间定为1年,把1年分为3季(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每月30天,岁末增加5天节日,共计365日。这比精确的一回归年(365.25天)仅少了0.25天。这表明( )
A.古埃及历法领先世界
B.自然环境决定了历法产生
C.古埃及数学成就斐然
D.历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8.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9.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10.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 )
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
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
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
11.《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1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这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他们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上述材料描述的文字出现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伊本 穆加发是阿拉伯翻译运动中最负盛名的波斯学者之一。他擅于结合时代背景对译作进行重新解读,如以劝谏君王为主题的寓言故事集《卡里来和笛木乃》,将波斯文化传统的内涵置于伊斯兰风格的框架之下,使作品更加契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伊本 穆加发的译著( )
A.推动波斯帝国文化扩张
B.利于世界古代文化的传承发展
C.扩大了南亚文明的影响
D.抨击了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
【答案】B
3.如图为8世纪中期世界某一帝国疆界示意图。该帝国( )
A.是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B.一度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C.统治者苏丹掌握军政和宗教大权
D.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吞并
【答案】B
4.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写道,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不仅建造纪念雕塑,还用大量珠宝为恩启都陪葬。吉尔伽美什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包括拥有自然赋予的卓越性的强者与英雄。由此可见,该史诗( )
①蕴含着时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
②反映了两河流域的人们对生命的态度
③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
④表达了当时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5.如图是对考古学家发现的某一法典的简要介绍。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法典所用字体是( )
材质:黑色玄武岩 上方:神话色彩的浮雕 序言:赞颂国王丰功伟绩,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 结尾:对国王歌功颂德,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答案】A
6.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它是人们用削尖的芦苇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来完成的。创制这种文字的人是( )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答案】D
7.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水泛滥之间的时间定为1年,把1年分为3季(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一年共12个月,每月30天,岁末增加5天节日,共计365日。这比精确的一回归年(365.25天)仅少了0.25天。这表明( )
A.古埃及历法领先世界
B.自然环境决定了历法产生
C.古埃及数学成就斐然
D.历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答案】D
8.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几十个分立的“帕斯特”,“帕斯特”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灌溉渠分隔开的土地。到了前3100年以后,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帕斯特”连接起来,形成了体系化的灌溉网。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B.埃及初步统一的实现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农业灌溉工具的进步
【答案】B
9.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答案】B
10.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 )
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
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
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
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
【答案】C
11.《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D
1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答案】D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