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一、选择题
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东北民众组成义勇军,顽强阻击日军进犯。据巴黎《救国旬报》载,“日官方承认,到1933年2月止,其阵亡人数6541人。日本陆军省承认事变发生到1934年,关东军战死者4200人,伤病者171459人。”据此可知( )
A.日军战略劣势明显 B.东北主权得以维护
C.中国抗日取得成果 D.西方赞赏中国抗战
3.1940年7月,中共党员人数由原来的四万多人激增到八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日救亡高潮推动下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热血青年,虽然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入党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由此推知,当时( )
A.党员队伍扩大是错误的决策
B.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任务紧迫
C.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较低
D.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4.西安事变爆发后,新闻媒体第二天及时报道,张学良创办的《西京民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张杨对蒋实行兵谏》的文章,副标题“揭竿抗日举国欢腾”。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刊登大标题“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西京日报》的报道说明张杨兵谏的主要目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抗战救亡运动的主要阵地
D.两份新闻报道都体现了“不党”、“不私”的新闻方针
5.据学者研究,中国1936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7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年7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筑了长达860公里的同蒲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
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
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
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6.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政策调整( )
A.代表根据地的全体民众意志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做了准备
D.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社会动员
7.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8.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1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12.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但自抗战展开以来……而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门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编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
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一九四○年
一月五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大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一、选择题
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答案】A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东北民众组成义勇军,顽强阻击日军进犯。据巴黎《救国旬报》载,“日官方承认,到1933年2月止,其阵亡人数6541人。日本陆军省承认事变发生到1934年,关东军战死者4200人,伤病者171459人。”据此可知( )
A.日军战略劣势明显 B.东北主权得以维护
C.中国抗日取得成果 D.西方赞赏中国抗战
【答案】C
3.1940年7月,中共党员人数由原来的四万多人激增到八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日救亡高潮推动下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热血青年,虽然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入党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由此推知,当时( )
A.党员队伍扩大是错误的决策
B.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任务紧迫
C.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较低
D.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答案】B
4.西安事变爆发后,新闻媒体第二天及时报道,张学良创办的《西京民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张杨对蒋实行兵谏》的文章,副标题“揭竿抗日举国欢腾”。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刊登大标题“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西京日报》的报道说明张杨兵谏的主要目的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中央日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是宣传抗战救亡运动的主要阵地
D.两份新闻报道都体现了“不党”、“不私”的新闻方针
【答案】B
5.据学者研究,中国1936年完成了陇海路西安至宝鸡段;同年7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全线通车;广九线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投入使用。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年开始修筑苏嘉路,1936年7月正式通车。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筑了长达860公里的同蒲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
B.说明国民政府积极为抗战做准备
C.是国家长期社会稳定促进的结果
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答案】D
6.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政策调整( )
A.代表根据地的全体民众意志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做了准备
D.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社会动员
【答案】B
7.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8.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放弃了正面战场作战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答案】D
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答案】C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D
11.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答案】A
12.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但自抗战展开以来……而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门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
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
——摘编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
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一九四○年
一月五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大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
参考答案:(1)原因: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作为激励民众抗战的途径;文艺界抗战分散。
(2)特点: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