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3.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5.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6.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8.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
①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立邓小平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953年,党和政府进行了人口普查并颁布《选举法》,授予除地主以外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 以投票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了国营、联营、个体和资本家四种所有制。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土地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B.“依法治国”方针开始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D.正探索适合国情的治国方略
10.邓小平曾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香港回归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 )
A.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B.在解决澳门问题上首次得到成功运用
C.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D.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模式
11.改革开放后,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早在1992年,我国就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主要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D.改革开放政策的明确提出
12.1991年3—4月,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0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5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2005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答案】D
2.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D
3.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4.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答案】B
5.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答案】D
6.邓小平同志曾说:“‘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
①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②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
③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集体优越性与个人积极性同时发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7.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答案】C
8.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
①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立邓小平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9.1953年,党和政府进行了人口普查并颁布《选举法》,授予除地主以外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 以投票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了国营、联营、个体和资本家四种所有制。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土地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B.“依法治国”方针开始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D.正探索适合国情的治国方略
【答案】D
10.邓小平曾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香港回归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表明“一国两制”( )
A.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B.在解决澳门问题上首次得到成功运用
C.为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
D.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模式
【答案】D
11.改革开放后,年轻人离开家乡外出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早在1992年,我国就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主要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D.改革开放政策的明确提出
【答案】A
12.1991年3—4月,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
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社会形态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包括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家庭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均较改革开放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孙凤《70年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个向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转型”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观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变革之中。
论述: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逐渐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结构逐渐建立起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逐渐普及,使社会流动性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贫富差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家庭结构、分工和收入分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这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社会转型,这些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 挑战。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