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说法的历史依据是( )
A.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B.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人大、政府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改革开放后
3.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4.关于如图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5.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共产党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就占了14人。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共产党人士约占1/3。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
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7.1954年,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
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
8.1954年某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9.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 )
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三座大山”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1.下面是新中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据表可知,在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A.民主党派在政府中占主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尝试着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C.已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1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二、非选择题
13.[2023·云南昆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六条 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历史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说法的历史依据是( )
A.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B.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B
2.“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人大、政府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改革开放后
【答案】B
3.在新中国,我们的一切几乎都是以“人民”来定义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政府叫“人民政府”,军队叫“人民解放军”,警察也叫“人民警察”。归根到底,新中国的政治,就是主张“人民(民主)专政”。材料反映了新中国( )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保障了工人阶级权利
C.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 D.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答案】A
4.关于如图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答案】D
5.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工作的各阶段都应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各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C.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共产党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就占了14人。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共产党人士约占1/3。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
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答案】D
7.1954年,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初步形成政治协商制度
D.确立了新中国外交原则
【答案】A
8.1954年某次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C
9.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答案】B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 )
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三座大山”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D
11.下面是新中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据表可知,在当时中国( )
类别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总人数 4人 21人 109人
民主人士数 2人 11人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A.民主党派在政府中占主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尝试着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C.已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答案】D
12.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2023·云南昆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六条 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1)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2)作用: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完善提供了经验。
解析:(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根据材料“它是参阅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中国1913年、1946年宪法等之后提出、经专家和全民讨论后修订的”可得出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结合所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可得出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2)作用: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宪法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完善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