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4: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如图(Ⅲ线)所示,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面临美苏双重威胁 B.经济重心重大转移
C.周边国际形势缓和 D.实施经济赶超战略
2.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  )
A.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初步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了“一国两制”
3.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通常指政治宣传画。仔细观察如图(标语:公社食堂强,饭菜做得香,吃着心如意,生产志气扬)并结合所学,该宣传画内容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与冒进
B.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D.农业集体化道路受到农民欢迎
4.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为七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颁奖。如表是其中四位获奖者的事迹。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人物 事迹
于敏 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申纪兰 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袁隆平 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于敏: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
②申纪兰: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大贡献
③袁隆平: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
④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如图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  )
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
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
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
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
6.中华民国成立后,有学者指出:“我国数千年来均为专制独裁政体,人民对各事并不参与,亦无参与之权,只需安分守己,顺帝之则,便是良民。今一旦变为民主政体,一国大政之权,均交于国民之手,则今后国民所需之知识、理想、观念、习惯与技能,当然与此前不同。”这些言论(  )
A.体现了对民国政体局限性的反思
B.折射出当时国民教育内容的滞后
C.旨在强调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D.肯定了知识分子对待革命的态度
7.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  )
A.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B.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D.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8.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
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
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
9.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10.在万隆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接受了会议参加国的一些合理建议,及时表达了中国愿与美国改善关系及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的愿望,使更多的亚洲国家了解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1964—1978年,国家投资2 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  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如图(Ⅲ线)所示,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面临美苏双重威胁 B.经济重心重大转移
C.周边国际形势缓和 D.实施经济赶超战略
【答案】A
2.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  )
A.召开了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初步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D.提出了“一国两制”
【答案】B
3.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通常指政治宣传画。仔细观察如图(标语:公社食堂强,饭菜做得香,吃着心如意,生产志气扬)并结合所学,该宣传画内容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与冒进
B.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D.农业集体化道路受到农民欢迎
【答案】B
4.2019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习总书记为七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颁奖。如表是其中四位获奖者的事迹。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人物 事迹
于敏 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申纪兰 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袁隆平 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 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于敏:为创设国家发展的和平环境做出重大贡献
②申纪兰: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做出重大贡献
③袁隆平:为国家减少贫困人口做出重大贡献
④屠呦呦: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5.如图是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该作品(  )
A.促进了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
B.开创了独特的群众动员方式
C.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
D.反映了美国孤立政策的破产
【答案】A
6.中华民国成立后,有学者指出:“我国数千年来均为专制独裁政体,人民对各事并不参与,亦无参与之权,只需安分守己,顺帝之则,便是良民。今一旦变为民主政体,一国大政之权,均交于国民之手,则今后国民所需之知识、理想、观念、习惯与技能,当然与此前不同。”这些言论(  )
A.体现了对民国政体局限性的反思
B.折射出当时国民教育内容的滞后
C.旨在强调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D.肯定了知识分子对待革命的态度
【答案】B
7.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无产阶级这一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即避开生产方式是否先进问题,把划分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的标准落实到是否出卖劳动力这一点上。这种认识意在(  )
A.论证中国革命道路的合理性
B.揭露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本质
C.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
D.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
【答案】A
8.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
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
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
【答案】D
9.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曾致电中国领导人:“要划出一块合适的地方来给我们建立一个橡胶种植园。”然而他得到的回复是:我们同意在海南岛上为你们建立一个橡胶园,但是我们建议你们提供必要的贷款、机器和技术援助,由我们自己来建立和经营这个橡胶园,我们将给你们运去橡胶,作为对你们这种帮助的报酬。这主要反映出中国政府(  )
A.积极争取苏联援助以打破西方封锁
B.追随和配合苏联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不再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D.坚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统一
【答案】D
10.在万隆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接受了会议参加国的一些合理建议,及时表达了中国愿与美国改善关系及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的愿望,使更多的亚洲国家了解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C
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12.1964—1978年,国家投资2 053亿元、调动数百万人开展“大三线建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起“小而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信体系和科技研发体系。据此可知“大三线建设”(  )
A.优化了我国的经济布局  B.改变了中西部落后面貌
C.打破了中苏的外交僵局  D.调整了我国的工业结构
【答案】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答案】(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