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课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课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4: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3.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4.有人评论当代中国的一位科学家说:一个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自命于时代,自立于浮风,矢志于令人类远离饥饿;他以一粒种子改革世界,为人类铺垫了安稳的基石。该评论(  )
A.反映了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的推广
B.告诫了人们要像袁隆平一样地低调
C.阐明了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地位
D.颂扬了杂交水稻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5.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
A.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6.1956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这一言论体现了(  )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D.“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7.如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中等职业教育 675 620 601 593
普通高中 823 797 797 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8.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也与100多个国家,10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等多份技术文件……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体现了(  )
A.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D.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抵御核大国的武力威胁、核讹诈和核垄断中共中央果断决定(  )
A.研制“两弹一星” B.启动“希望工程”计划
C.制定“863”计划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10.“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叙述的事件是(  )
A.“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11.[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统考期中]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国内生产总值 脱贫攻坚 全社会科研经费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 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C.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2.[2023·宁夏石嘴山高一期末]“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  )
A.世界秩序重塑
B.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
C.发展环境复杂
D.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
二、综合题
13.[2023·陕西西安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迈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后来,随着实践形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确立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到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初,党中央又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继“四个现代化”之后中国提出并追求的“第五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和重要内涵之一。
——摘编自李志明《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经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2.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3.1957年,苏联同意全面援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但据老同志回忆,苏联部分专家在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心细如发,不但对于邓稼先等中国专家的问题历来沉默是金,而且每当有甲种分离膜脱落,一定要用磁铁一点点将周边地面扫一遍,保证全部回收。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苏关系改善推动合作
B.“一五”计划为核弹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苏联专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强
【答案】C
4.有人评论当代中国的一位科学家说:一个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自命于时代,自立于浮风,矢志于令人类远离饥饿;他以一粒种子改革世界,为人类铺垫了安稳的基石。该评论(  )
A.反映了杂交水稻在全球范围的推广
B.告诫了人们要像袁隆平一样地低调
C.阐明了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地位
D.颂扬了杂交水稻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答案】D
5.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
A.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答案】C
6.1956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这一言论体现了(  )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D.“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答案】B
7.如表为2013﹣201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单位:万人)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中等职业教育 675 620 601 593
普通高中 823 797 797 803
A.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B.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C.对高校建设力度加大
D.教育改革放缓和迟滞中等教育发展
【答案】A
8.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也与100多个国家,10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等多份技术文件……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体现了(  )
A.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
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D.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
【答案】C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抵御核大国的武力威胁、核讹诈和核垄断中共中央果断决定(  )
A.研制“两弹一星” B.启动“希望工程”计划
C.制定“863”计划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A
10.“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叙述的事件是(  )
A.“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答案】B
11.[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统考期中]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国内生产总值 脱贫攻坚 全社会科研经费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 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C.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答案】D
12.[2023·宁夏石嘴山高一期末]“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  )
A.世界秩序重塑
B.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
C.发展环境复杂
D.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
【答案】A
二、综合题
13.[2023·陕西西安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迈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后来,随着实践形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确立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到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初,党中央又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继“四个现代化”之后中国提出并追求的“第五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和重要内涵之一。
——摘编自李志明《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经验。
答案:(1)发展变化:从效仿借鉴到自主探索;从注重物质文明到物质、精神文明并重;从关注综合国力提升到关注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从注重生产力的现代化到上层建筑的现代化。
(2)基本经验: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