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份想念;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是一份亲近,
而小说《故乡》又会给我们带来何种不同的体验呢?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触,重走故乡路,再见故乡人。
新课导入——“故乡”
新课导入——“故乡”
故 乡
1.了解写作背景,深入把握文本内容;把握文章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品味环境描写,感受“悲哀”之源
3.深入研读课文,并理解文本主题
作家名字:鲁迅(周树人),字豫才
籍贯:浙江绍兴人
生卒年份:1881-1936
主要贡献: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我们留下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领域及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 杂文集 《坟》《二心集》
散文集 《朝花夕拾》 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散文诗集 《野草》 中篇小说 《阿Q正传》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911年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赴北京,目睹故乡残破景象,一年后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故乡》。《故乡》是乡土文学的起源。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情节、环境
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心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
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鹁( )鸪(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 )睢(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颧( )骨 伶( )仃
huì
léng
kuà
huān
bǐ
bó
gū
bì
chī
xù
sè
quán
jìn
shé
wǎng
zì
suī
chán
dài
è
xíng
quán
líng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萧索:
无端:
如许:
鄙夷:
愕然:
隔膜:
展转:
恣睢:
荒凉,冷落的意思。
无缘无故。
这么些。
看不起。
吃惊的样子。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同“辗转”。原指身体翻来覆去,文中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放纵、放任。
1.回故乡
时间:严寒的深冬
地点:相隔两千里路,从北京→绍兴
事由:卖屋,搬家到异地去
2.在故乡
回忆
会见闰土
离别闰土
3.离故乡
对现实社会的愤慨
对农民的同情和焦虑
离开故乡的矛盾心情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写作顺序及线索,并分层概括大意
找出故乡中重点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1.辛苦麻木-闰土
2.辛苦恣睢-杨二嫂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分析
分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形象变化。
称呼
迅哥儿
老爷
紫色的圆脸
小毡帽
红活圆实的手
肖像
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的脸
破毡帽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手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闰土)
语言
活泼健谈
吞吞吐吐
害羞、高兴
神态
麻木、凄凉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闰土)
分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形象变化。
分析闰土形象变化的社会现实。
1帝国主义的压迫、统治
2封建制度的罪恶
3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闰土前后的变化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闰土)
“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
“终日坐着”
安分守己的妇女形象
“凸颧骨”“薄嘴唇”
“尖利的怪声”
“两手搭在髀间”
泼悍放肆、爱贪小便宜的人
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变化。
根源:辛亥革命不彻底,城市小市民阶层贫穷
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分析(杨二嫂)
深入探究——人物描写分析的方法
找出并分析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
1.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
2.闰土父亲、闰土、水生三代人
3.闰土、“我”、杨二嫂三人
5.宏儿与水生的友谊和“我”与闰土的关系
4.现在和过去的“我”与闰土的关系
深入探究——分析对比手法
小组讨论:请说说《故乡》的主旨。
(1)时代说
(2)隔膜说
(3)创造说
深入探究——探究文本主旨
课堂小结
《故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残害,表达了鲁迅先生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