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创造宣言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3: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什么人可以“创造”呢?
“创造”只是科学家的职责吗?
难道和我们普通人毫无关系可言?
今天我们就带着疑惑,一起学习《创造宣言》
找寻陶行知对于人与“创造”关系的答案。
新课导入
创造宣言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的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懒惰( ) 烟囱( ) 塑像( )
画龙点jīng( ) 自bào自弃( )
走tóu无路( ) 山穷水jìn( )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duò
cōnɡ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鲁钝:
豢养: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愚笨,不敏锐。
喂养。
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点明实质。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4)
第二部分
(5—11)
第三部分
(12—15)
第四部分
(16)
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还要从小事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引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整体感知——理清文本议论思路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
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整体感知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2.联系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与哪一篇相同。
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同,
达到驳论→立论的目的。
整体感知
阅读第三及第四部分,回答问题。
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3.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等死而已。
1.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深入探究
2.找出作者的创造宣言。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
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
结创造之果,
繁殖创造之森林。
深入探究
3.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分析批驳的好处,找出最终得出的结论。
运用典型事例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批驳
结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具有说服力,
道理又讲得充分,
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深入探究
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4.分析东山樵夫故事的作用。
深入探究
1.本文有许多哲理性句子,请找出几句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①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在未有人之前,世界因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创造虽然要服从规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服从着我们自身的意志。)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2.本文有许多哲理性句子,请找出几句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②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每一个人都注定了“社会性”本质,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造的力量,“活人塑像”的比喻是极度形象恰当的。)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1.谈谈对“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的理解。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给人以警示。
深入探究——体会比喻妙用
2.“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
意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深入探究——体会比喻妙用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事例,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文章的主旨是号召师生共同献身于创造,处处、天天、人人都要创造,教育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以达到教育的最大成功。
深入探究——主题思想
陶行知先生以大量生动、典型、有说服力的事实,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一再告诉我们:在创造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勇气,有智慧,有信念和意志,你就可以成为创造之人。反复诵读、品味本文,可以让人与勇气握手,与自信重逢。
课堂小结
1.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
  2.最有效的创新都简单得惊人,其实,一项创意所能得到的最高褒奖就是别人说一句:这个一看就懂,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拓展延伸——创新性思维名言积累
教育创造真善美的活人
批驳五种错误观点——每个人都拥有创造能力
东山樵夫扼杀树苗——不懂创造的可怕
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
创造宣言
鼓励教育者
学会创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