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4: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1.入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地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D.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2.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 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B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理学成为基层教化的主要工具
C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 民族交融限于文化层面
D 元朝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结论 元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A.A B.B C.C D.D
3.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
A.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 B.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4.宋代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内有大大小小多家茶店,它们分布在热闹的市井街巷中,店里有吹拉弹唱各种服务,是平民百姓们日常歇息、谈事的场所。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B.城市服务设施的完备
C.人们思想观念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两宋时期,沿海居民和少数官员以一种“带买”方式从事贸易。他们并不出海,而是以数十上百贯铜钱作为资本,辗转相托,最终让出海商人“带买”域外货物,再贩卖取利。这反映了当时( )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航海技术推动对外交往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外贸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6.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而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的统计,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据此推断,北宋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B.南方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C.经济实力超过了唐代 D.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7.自宋以后,江南成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他们每迁移到一处,往往能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这一人口走向( )
A.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发展 B.对迁入地的发展颇具影响力
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体现出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8.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9.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
10.在宋代,士大夫很少参与剧烈的户外运动,像唐代社会风行的打毽、狩猎、拔河等活动不再受青睐,而一些益智类游戏(如弈棋)成为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休闲项目。士大夫这一休闲方式的变化缘于( )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主流思想的演进
11.南宋初《袁氏世范》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反映出当时儒学( )
A.凸显社会教化功能 B.体现哲学思辨特征
C.致力革新文化体制 D.注重市民阶层需要
12.淳熙八年(1181)以朱熹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仍有一定的保留,如“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至嘉定十七年(1224),史学家李埴评论岳飞时,却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变为“更称其勇与义、才与德兼二长”。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时代特征 B.源于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深化
C.体现了士大夫重视理学的教化功能 D.实质是学者对岳飞形象的政治评价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但宋之后再未见有烟火公事的身影。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因为需要“理治百姓”,宋廷对烟火公事官素质要求较高。淳熙五年,吏部侍郎程大昌对烟火公事兼职官的任职资格作出新规定,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
材料二 烟火公事出现背后隐含宋代社会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通、土地自由流转。人口自由流动包括空间自由流动和职业自由流动。空间自由流动表现为户籍迁徙,职业自由流动多表现为农民脱离农业,转而成为非农职业者。商品自由流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之间自由流通,二是城市内部自由流通。宋代商品流通自由化及由此衍生的商品经济跨越式发展,甚至被国内外很多学者称之为“商业革命”。宋代土地流转也出现革命性变化。宋朝“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土地自由买卖,交易频繁。上述三大变局相互关联,进而形成叠加效应,导致宋代社会事务出现膨胀性增长,社会管理逐渐由粗放走向精细。
——摘编自廖寅《烟火公事在宋代基层治理中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设置烟火公事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择A:据题意可知,宋朝时期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种现象必然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种植结构。排除B:宋朝时期,新航路还未开辟。排除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材料中没有比较各类型作物种植比重的信息,不能体现“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农学著作的多寡折射出农业生产的发展,宋朝较之前农书数量大为增加说明宋朝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A项正确;农书数量不能反映人地关系,排除B项;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有助于农书的出版,但是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宋代农书数量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选择D:题干中汴梁城(北宋东京)有很多茶店,且“分布在热闹的市井街巷中”,还有“吹拉弹唱各种服务”,反映出北宋东京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活跃,娱乐活动较丰富。排除A:宋代仍然延续重农抑商政策,只是这一政策有所松动而已,“不断调整”不合逻辑。排除B:材料中只提到茶店,无法看出城市服务设施完备。排除C:娱乐活动较丰富不等同于人们思想观念进步。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并不出海,而是以数十上百贯铜钱作为资本,辗转相托,最终让出海商人带买域外货物,再贩卖取利”可知,宋朝时期沿海居民和少数官员以一种“带买”方式从事贸易这说明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繁荣,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航海技术,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外贸税收,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选释D: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南方人口比例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人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唐宋两代的南北方人口比例的变化,体现不出耕作技术的发展程度。排除C:材料只显示唐宋两代的南北方人口比例,不能说明北宋经济实力超过了唐代。
7.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江南的人口不断迁往全国各地…….发挥江南人的巧思和才智,从而成为地方社会中的显赫角色”可知,江南移民对迁入地的社会发展颇具影响力,B项正确。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往南方,而材料所示的人口流向与之不同,排除A项;江南移民不仅仅影响迁入地的经济,也影响迁入地的政治和文化,C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这些移民不一定由城市迁入农村,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化,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专制集权的加强和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A、B两项错误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及内心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故C项正确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的直接倡导,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兴起,注重抽象思辨能力,因此宋代士大夫的休闲方式由唐代的开放尚武变为追求内敛雅致,益智类游戏广受推崇,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思想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没有描述选官制度,排除A项;士大夫休闲方式的变化与主流思想的变化相关,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其原因,但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C项。
11.答案:A
解析:A项,根据材料“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可知,儒学凸显社会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思辨特征。故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致力革新文化体制。故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市民阶层需要。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展现了南宋时期士大夫群体对岳飞的评价变化,由批评其作战方式到赞扬其才德兼备,更关注与塑造其义、德等精神,反映了士大夫群体因重视理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而对岳飞形象的改造,C项正确;材料中后期对岳飞赞扬为主,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所指变化,是由“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变到“更称其勇与义、オ与德兼二长”,这种变化反映了“士大夫群体对岳飞认知的深化”,而这种认知深化是源于“已摆脱了上述评价模式”,排除B项;材料所呈现的全都是士大夫群体对岳飞形象的评价,不涉及政治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职责:总体职责是治理民政,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盗贼防治。
特点:①广泛设立于城市、镇寨场及乡村;②由朝廷设立,兼职或专职均有;③政治素质较高,须通晓宋朝法律;④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⑤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辅助州县衙门。
(2)原因:①农业、手工业发展,人口增长较快;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③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④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较为松弛;⑤人口流动规模庞大;⑥“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交易频繁。
解析:(1)宋朝烟火公事的职责根据“宋代烟火公事总体职责是治民,狭义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等:广义还包括盗贼防治”得出主要是治理民政,包括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桥梁道路及水火信息收集与上报、盗贼防治。特点可从分布地点、设置机构、政治素养、地位和职责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根据“烟火公事广见于宋代,城市、镇寨场(人口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聚居地)及乡村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烟火公事”得出烟火公事广泛设立于城市、镇寨场及乡村;由朝廷设立,兼职或专职均有;根据“任职者需当面‘读律’,接受质问,如果不通晓,则罢免任职资格。烟火公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史书常常失载”得出政治素质较高,须通晓宋朝法律;在宋代职官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根据“在整个宋代民政事务管理体系中,烟火公事却始终扮演辅助角色,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得出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辅助州县衙门。
(2)综合材料一、二的内容,从烟火公事的职责、宋朝社会变化的内容等方面分析设置的原因,从经济上来说,主要是农业、手工业发展,人口增长较快;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从组织管理上来说,主要是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较为松弛;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从土地政策上来说,则是宋朝时期“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交易频繁。
14.答案:(1)关系:“天理”在人间社会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即儒家伦理道德。
(2)相同点: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不同点: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守仁认为“心”即是“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宇宙之间,只有一理。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表现为“三纲五可知,常”,即儒家伦理道德。
(2)根据材料二“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并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其目的与朱熹一样,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但在对“理”的本原认知上二者有区别,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守仁认为“心”即是“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