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4: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2年3月至1913年7月不到两年时间,袁世凯政府更换了四届内阁,甚至出现国会在一天之内提交6份弹劾方案的情况。这主要反映( )
A.革命派与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B.内阁与总统矛盾重重
C.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D.国民党限制袁氏专权
2.下图为刊载于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新闻报》的漫画《一意进行》。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表达国人维护共和制的决心
C.折射出政党政治的艰难曲折 D.讽刺军阀混战破坏民主政治
3.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的感触源于( )
A.北洋军阀统治社会混乱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4.某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官不经国会;大总统召集立法院,宣告开会、停会、闭会:设立由大总统任命参政组成的参政院;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该法发布于( )
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5.民国建立后,总统制、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地方自治制等西方有过的形式,都反复被引入中国,结果只是野心家借羊头卖狗肉,成为军阀夺权、个人独裁的遮羞布,以致“政党被禁止,国会被解散、‘约法’被抛弃”。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政治体制存在缺陷
C.帝国主义对华内政的干预 D.地方军阀割据混战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级。”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 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7.下图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厂儆图》中的《桂杏空心》,说明:“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买办盛宣怀,两人许诺助筹,后食言自肥,使张謇“中夜彷徨”“忧心如捣”,这揭示出近代(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C.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 D.营商环境日趋恶化
8.自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
A.民族工业处境艰难 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C.国家民族意识增强 D.经济危机导致了商品滞销
9.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 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 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10.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国之所以不昌也,在于民智未开。”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一场开启民智的运动。该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北伐战争 D.国民大革命
11.1919年元旦,李大钊兴奋地预言:“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这体现出( )
A.先进知识分子对新革命道路的探索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
C.反帝反封建军阀成为新的时代呼声 D.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12.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东西文化的论争李大钊主张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并在十月革命后认定第三种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明。这种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
A.对社会改造有了新认识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学者反思资本主义弊端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1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迷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从1915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给运动带来了严重弊端,如没有在群众中普及、没有跟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在以效法西方近代文明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维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摘编自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儒家思想的原因,并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己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袁世凯政府被迫更换了四届内阁”可知,袁世凯对革命派的压制,根据材料“国会一天之内提交6份弹劾案”可知,革命派对袁世凯政府的反对,说明了革命派与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的表象,不是实质,排除B项;袁世凯是在1915年复辟帝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党限制袁世凯专权,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可知,时间是1913年12月27日,画面中“内阁”“国会”等都被车轮碾压而飞溅,是在讽刺袁世凯在推行独裁统治、解散国民党、破坏国会和内阁,说明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揭示出政党政治的艰难曲折,C项正确。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6年,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共和制被破坏,没体现国人维护共和制的决心,排除B项;军阀混战是在1916年后,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随后出现二次革命、因袁世凯复辟帝制引发的护国运动,因“府院之争”出现的张旭复辟,说明鲁迅的感触源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局面,社会混乱,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无关,排除C项;虽然新文化运动在题干涉及信息时段内,但是材料没有突出新文化运动,因此无法得出鲁迅的感触源于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与题干中“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不符,故A错误;B.根据题干中“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可知,此时大总统权力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于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大总统为国约法》,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故B正确;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介石于1928年提出“训政”,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与题干中“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不符,故C错误;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与题干中“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不符,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但仍陷入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局面,民主政治始终难以践行,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这源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民主政治缺乏践行的阶级基础,A项正确;政治体制的缺陷只是表象,不是根源,排除B项;帝国主义对华内政的干预和地方军阀割据混战是民国时期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缎”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机器绸厂的发展,并不是传统丝织业,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排除C项。
7.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只能用《厂儆图》,暗喻江宁布政使等官员的言而无信,致其“忧心如捣”,揭示出了近代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排除A项;民族工业竞争激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仅此一图不足以说明营商环境在日趋恶化,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从“国货”“国产”“中华民国人”等可以看出,中华民国成立后,国货的名称逐渐确立下来,国家民族意识增强,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排除A项;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危机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以国家利益和命运为重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故B正确;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核心价值,故A错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体现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与抨击纲常礼教无关,排除C;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核心价值,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排除D。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于民智未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B项正确;洋务运动早于辛亥革命,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政治运动,与启民智无关,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政治运动,与启民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体现出先进知识分子对新革命道路的探索,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最早表现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1919年的史实,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于东西文化的论争李大钊主张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并在十月革命后认定第三种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明。”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的不同的态度,并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认定马克思主义文明,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曙光,A项正确;“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弊端,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矛盾还是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特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主张文艺复兴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新文化。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实质:依据材料“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迷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神授’‘祸福天定’等谬论”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可知,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特点:依据材料“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可以得出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点:依据材料“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可知,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主张文艺复兴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新文化。
14.答案:(1)态度: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意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
(2)评析:材料二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
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由材料“传统儒学中以‘克己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可得出维护和宣扬儒家文化,极力推崇传统儒学。第二小问意图:由材料“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及所学可得出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由材料“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及所学可得出借助儒学强化其政治的合法性,维系北洋军阀的统治。
(2)由材料“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救亡意识的色彩;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作者看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促进了思想解放;具有明显的救亡图存色彩。但没有看到它的局限性,如没有直接同北洋军阀进行斗争,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以及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