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4: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918年,李大钊指出“新文明的前提是自主地‘迎受’西方新文明。”五四运动以来,他指出:“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这一变化( )
A.促使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觉醒 B.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反映了国人开始关注西方文明 D.体现了时人对救国道路的新思索
2.下面是存于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中的一份传单。当时发放该传单的目的是( )
劝告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 吾最亲爱之军人警察,皆是吾中华民国的好百姓,何苦去帮助日本,反来摧残吾中华民国之爱国学生。况军、警两界大半出身山东,祖宗血地被人侵占,良心上应有何种痛苦。尚望急起挽救,与学生商民取一致行动,万勿借口长官命令,忘却国民义务,虐待爱国学生。 ——上海绅商学界忠告
A.抗议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声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
C.谴责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D.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
3.五四运动后,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股赴欧勤工俭学的热潮,一批知识分子、热血青年希望到马克思的故乡实地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深入了解改造社会的学说。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新觉醒 B.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D.提升了工人阶级革命觉悟
4.1920年7月,谭平山等人组织成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成立,支部先后吸收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党。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与北京、上海成为当时党团组织活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金三角。这( )
A.为国民大革命奠定政治基础 B.使党团组织实现思想和组织统一
C.使广东革命斗争进入新时期 D.为开辟革命新道路提供实践基础
5.早期党组织的成员,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并帮助陈独秀等组织机器工会。以上信息可以说明早期党组织的成员( )
A.注重同工人群众相结合 B.自力更生能力不断提升
C.来自社会基层不同行业 D.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深化
6.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B.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7.从党的一大确定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党的二大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转变( )
A.使中国革命有了符合国情的目标 B.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C.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8.《国民革命歌》中唱道:“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曲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动( )
A.护国战争的发动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土地革命的兴起 D.抗日战争的发展.
9.1925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做出了选派国民党党员赴苏留学的决定,苏联为此创立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曾分两期招收了大量国民党党员。国民党党员赴苏留学( )
A.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
C.体现了国民党党员出身的变化 D.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
10.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为谋求“全国人民一生路”,国共两党“有识者”进行了(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11.下表是1919——1922年北京《晨报》副刊发表的部分文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思想界( )
作者 文章 时间
王光祈 《劳动者的权利》 1919年5月
食力 《劳动与资本》 1919年5月
张兢生 《劳动问题之研究》 1919年7月
孙伏园 《工人:劳动运动的基础》 1921年5月
李大钊 《十月革命与中国人民》 1922年11月
A.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B.达成向苏俄学习的共识
C.意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2.蒋介石在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说,“深信我们中国国民党必能统一中国,而且在本年内就可以统一”,指出“现革命根据地之广东将近统一,革命基础逐渐巩固,行将秣马厉兵,出定中原”。这次会议( )
A.说明国民党积极准备北伐 B.推动了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C.加速了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D.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五四运动时,商人外交从一开始就以直接向巴黎和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的姿态出现,从间接外交转而走上了直接外交。在其所进行的活动中,虽然也向本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后来还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和抗税的手段,以此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但这已不是纯粹的政府外交的后援活动,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并成为其直接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
——摘编自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材料二: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圈于“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敌视和妖魔化社会主义,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从而迟滞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风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敢于并善于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商人外交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还需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的原因,并谈谈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1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李大钊由推崇西方文明到对欧洲文明的质疑,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新思索,D项正确;李大钊质疑欧洲文明无法证明中华民族的全民族觉醒,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明已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项中的开始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北洋政府”可以明确时间范围是1912—1928年,材料强调山东被日本人侵占,且学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由此可知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而引发的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A项;“济南惨案”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一二·九学生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热血青年赴欧勤工俭学,深入了解改造社会的学说,探索救亡图存的新道路,这说明五四运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新觉醒,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赴欧考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加速、中国实现民主革命转型和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提高均无关,排除B、C、D三项。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支部等组织在广州先后成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民主革命斗争的发展提供了组织、思想基础,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思想统一,排除B项;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基础是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等,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材料中出现“厚生铁厂做工”“江南造船厂打铁”“组织机器工会”等信息,足以表明早期党组织的成员重视与工人群众相结合,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早期党组织成员的经济来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早期党组织成员从事行业情况,同时结合相关史实可知,成员应以知识分子为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促进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一转变为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人运动,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党的一大制定的最高纲领不符合中国当时革命的实际情况,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切合当时的实际,使中国革命有了符合国情的目标,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排除B项;中共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排除C项;新中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明确“打倒列强,除军阀”这一革命目标的《国民革命歌》的诞生和传唱,有利于推行国民革命的发展和北伐的胜利进军,B项正确;据所学,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至1916年底,排除A项;据所学,土地革命兴起于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C项;据所学,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党员赴苏留学,有利于进一步得到苏联的援助,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但这不等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国民党党员赴苏留学,排除A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B项;国民党党员赴苏留学不会改变国民党党员的出身,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民党一大宣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国民革命开始的标志,而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故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晨报》发表的文章多与劳动者和工人有关,说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项正确;国民革命1924年才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晨报》只能代表部分知识分子的认识,无法说明达成共识,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工人,并未涉及农民,无法说明意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6年1月”“行将秣马厉兵,出定中原”可知国民党积极准备北伐,A项正确;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建立,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答案:(1)变化:由间接外交转向直接外交。作用:声援了学生运动;促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原因:与西方反华势力斗争的需要:解决国内发展中各类问题的需要。发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加大对五四精神的宣传:抓住五四精神的爱国实质。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从间接外交转而走上了直接外交”可分析出由间接外交转向直接外交。作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声援了学生运动;根据材料“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可分析出促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2)原因:根据材料“西方反华势力”可分析出与西方反华势力斗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可分析出解决国内发展中各类问题的需要。发扬:根据材料“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分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可分析出加大对五四精神的宣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抓住五四精神的爱国实质。
14.答案:(1)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2)时间:1921年。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从经济、工人运动和思想理论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具体来说就是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出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