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193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同时规定在各省和直辖市设立分会,各县设立支会。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 )
A.积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C.开始重视地方组织建设 D.发挥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2.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②将白银收回国有
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
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各解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各区行下设省、市分行,地区中心支行,县支行和街道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重要前提是( )
A.民主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大决战取得基本胜利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D.土地改革在全国推行
4.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讲道: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一时期的“本本”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最大成就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彻底地纠正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
D.成功实现了从内战到抗战的转变
5.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可能是( )
A.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革命力量发展迅速 D.历史认识不断深入
6.如表是不同年份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统计数据,该表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其他
民国十六年 53 .8% 19 .1% 19 .1% 8 .4%
民国十七年 10 .9% 76 .6% 7 .2% 5 .3%
A.取得国民大革命的初步胜利 B.促使民主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C.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基础 D.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7.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其意在强调当时( )
A.政局动荡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B.工农群众普遍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客观环境决定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
D.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8.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苛捐杂税、土地、财产、商业买卖、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语言文化等问题;同时成立民族自治政府,给予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自治权。这表明( )
A.民族自治制度历史悠久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C.少数民族权益受到重视 D.政权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
9.这是中共中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的一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的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0.图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11.1931年3月,“全国共产党员数目约在12万人以上,但最大多数仍属于苏维埃区域”,“真正产业工人全国仍然不过2000人,在苏区内农民则占绝大多数”。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秋收起义爆发
C.土地革命开展 D.战略转移成功
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自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式提出
C.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D.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地处重山复岭,印刷基础薄弱,加之受国民党层层封锁与军事“围剿”,各方面的物资都极其匮乏,新闻出版所依赖的纸张和印刷设备等基础性物质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苏区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
中央苏区于1932年集资20万元于长汀成立中华纸业公司,负责收购纸业合作社和纸农户生产的“土纸”。此外,红军在战斗胜利和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中,都会收缴被苏区政府列为特需物资的印刷设备及有关材料。在使用中,还通过增加劳动力与劳动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印刷品的增产。1934年1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将造纸等定为苏区“特别需要与特别有利的”产业,使得各地在开展合作社运动中,都将纸业生产摆在突出位置。
——摘编自吴宇烨《“点石成金”——中央苏区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及其应对》
(1)材料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为应对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所做的努力。
(3)综上,简析研究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史的意义。
14.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至193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刀光剑影里艰难探索的十年。从“在枪杆上夺取政权的论断”到“上山”再到“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论”。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
——杨超,刘文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个革命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 1956年12月,毛泽东同黄炎培、陈叔通等民主人士谈话时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中所做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背景,并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并阐述其对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价值。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其特征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②、③符合。本次币制改革是禁止银元的流通,①排除:大规模发行金圆券是在国民政府1948年进行的币制改革后,④排除。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各解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统一的、广覆盖的国家银行机构网初步形成”,其形成的必要前提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解放区农村连成一片,一批大城市获得解放或被包围,故选A项;1948年大决战尚未取得基本胜利,故排除B项;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并未覆灭,故排除C项;此时的土地改革仅在解放区推行,故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1930年,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精神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产物就是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选B顶;A项说的是南昌起义,排除;C项出现于延安整风时期,排除;D项指的是西安事变,排除。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迅速,对国民政府的统治造成了威胁,与太平天国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出现了对太平天国态度的转变,故选C;1930年,民族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国共关系在1927年就已经破裂,排除B;D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
6.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在于对题中时间的转换,即民国十六年为1927年、民国十七年为1928年,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由工人为主转变为农民为主,客观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有利于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工作,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至1927年上半年, A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项;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排除B项:大量农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过程中或者转移后发生的,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指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和战争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客观环境决定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故C项正确;“政局动荡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工农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态度,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同时成立民族自治政府,给予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语言等各方面的自治权”,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权益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C项正确;中共一大的时间是1921年,与红军成立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八七会议在1927年召开,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全国共产党员数目约在12万人以上,但最大多数仍属于苏维埃区域”可知,1931年中国共产党员农民比重增加,说明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项正确;1931年北伐已经结束,排除A项;1927年秋秋收起义爆发,排除B项;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说明战略转移成功,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把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逐渐将农村作为工作重心”可知,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农村革命道路,党的革命道路发生变化,这是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在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之后,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大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1)性质:人民革命政权。
(2)努力:实行土地革命,打土豪,收缴造纸设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在根据地建设中,发展合作社经济,加速纸业生产恢复;鼓励商贸流通,保护商人利益,促进纸业经营;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印刷品的增产。
(3)意义:有利于弘扬苏区军民不畏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研究中国红色出版史;有利于坚定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信仰。
解析:(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性质”可根据所学知识得出。
(2)“努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各地在开展合作社运动中,都将纸业生产摆在突出位置”得出发展合作社经济,加速纸业生产恢复;根据信息“商人自由贸易,政府不予限制其价格”得出鼓励商贸流通,保护商人利益,促进纸业经营;根据“还通过增加劳动力与劳动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印刷品的增产”得出提高印刷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印刷品的增产。再结合土地革命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即可,
(3)“意义”,根据题干阐述的主题——新闻出版联系中共党史的发展归纳即可。
14.答案:(1)“八七会议”上提出“在枪杆上夺取政权的论断”;开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特点是:无产阶级领导;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为前途方向;具有阶段性。
(3)材料三属于文献史料。可以用于研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三大改造的影响,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解析:(1)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毛泽东在“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中所做的探索,从“在枪杆上夺取政权的论断”到“上山”再到“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出自八七会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材料二是出处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其所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革命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根据内容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分阶段完成,最后以社会主义为方向。
(3)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所的资料,材料三属于文献资料,其内容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