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1942年元旦,“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在重庆隆重开幕。在15天的展览期间,包括国共两党要员以及各国驻华大使在内的超过12万的民众前来参观,盛况空前。据此可知,此次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 )
A.旨在提升民族品牌国际声誉 B.使中国抗战赢得国际社会支持
C.有利于鼓舞民众抗战的决心 D.粉碎了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
2.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该会战( )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3.全面抗战爆发以前,新疆境内的公路状况较差。国民党政府开辟了连接内地与西北边疆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西北国际运输线,包括公路运输、驿运、空运、水陆联运。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来自苏联的援助物资90%都是通过该运输线运至内地的。这说明该运输线( )
A.兼具救国与治边的双重使命 B.削弱了中国近代交通的殖民色彩
C.配合了工业企业向西北迁移 D.旨在强化国民党对边疆经济控制
4.下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于台儿庄战役后不久创作的漫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该漫画旨在说明( )
A.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B.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
C.国共合作必将促成抗战的胜利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5.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一些地方举办自卫团训练班,并采取两种方式组建自卫团:一是通过对旧式民众自卫武装组织改造,二是开展群众突击运动组建。这些措施( )
A.适应了人民战争需要 B.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
C.增强了正面战场军事力量 D.完善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
6.下面为1930年左右,在江西地区广泛传播的一首民间歌谣。该类歌谣的流传( )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团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见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利于激发根据地民众的革命热情
C.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D.巩固了当时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7.据资料记载,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的日本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比例,1938年为58%,1942年为63%,1944年为64%。抗日根据地的存在,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为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是抗日正面战场战区之一 B.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开辟的解放区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8.某一时期,有媒体评论:“最近的上海,几乎已经成了美国兵的世界,吉普横飞,所过之处,伤人毁物,连警察都无法制止。人民的感情,也渐渐改变,不是伸出拇指高呼‘顶好’那种情景了。”由此推知,这一时期是( )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八国联军侵华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后
9.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如表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据此可知( )
收回时间 租界名称
1945年11月24日 苏州日租界、沙市日租界、福州日租界、汉口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厦门日租界、天津意租界、鼓浪屿公共租界、北平东交民港使馆区、上海公共租界。
1946年2月28日 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广州法租界。
A.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升 B.联合国维护了中国主权
C.各国在华特权彻底废除 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终结
11.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 )
A.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 B.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
C.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经济封锁。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朱理治提出,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缩小流通量,缓解通胀压力,用边区的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控制边区物价上涨。1944年7月,商业流通券开始发行。在此之前,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边区经济困难,毛泽东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时进行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开支。1944年,陈云提出边区经济离不开进出口贸易,也就离不开法币,金融不能仅稳定在物价上,只能稳定在比价上。要维持边币和法币保持相对的购买力,促进边区的进出口贸易。边区还利用陕北食盐产地的优势,鼓励发展食盐生产和运输销售,购买边区急需的药品布匹等急需物资,扩大进出口贸易,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到1944年,边区基本实现了物价稳定。
——摘编自王乾《根据地应对法币的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稳定物价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稳定物价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据此,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币不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1941年1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规定带法币出境必须经许可。同年3月18日,边币正式发行。边币面额有:五元、十元、一角、二角、五十元、一百元、二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五千元共十种。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除设边区总行外,还在绥德、三边、陇东设立分行,在富县、延长、曲子、延安的文化沟设立办事处。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斗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战时期边区边币发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币能够在边区成功发行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发行边币的历史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2年元旦”“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国共两党要员以及各国驻华大使在内的超过12万的民众前来参观,盛况空前”及所学可知,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这有利于鼓舞民众的抗战决心,C项正确;“提升民族品牌国际声誉”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抗战赢得国际社会支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族工业内迁并未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粉碎”一词夸大了民族工业内迁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可知,1937年8月3日至11月中旬,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选A项;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37年,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新疆境内的公路状况较差”“包括公路运输、驿运、空运、水陆联运”“中国战场上来自苏联的援助物资90%都是通过该运输线运至内地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输线不仅改善了新疆地区的交通状况,而且助力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故选A项。仅从材料不能说明近代交通的殖民色彩被削弱,且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抗战时期工业企业迁移的方向主要是西南地区,故排除C项;D项并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排除。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幅漫画创作于台儿庄战役后,蕴含着中华民族树大根深、虽受暂时的斫伤但新生力量仍然不可摧折和抗战必胜的深刻寓意,D项正确;“大树被斩伐”体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B项理解片面,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未涉及国共合作等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组建了民众自卫团,这有助于调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抗日战争中,适应了人民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材料未涉及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 中国共产党组建自卫团,增强了敌后战场的军事力量,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实施了“三三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 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歌谣中“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可知,这些歌谣生动反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有利于激发民众革命的热情,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歌谣内容,不是歌谣形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域的特色,排除C项;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A项,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领导的战场为正面战场。故A项错误。B项,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既有八路军开辟的也有新四军开辟的,选项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C项,结合所学可知,解放区是指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建立新政权的地区。故C项错误。D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后于1938年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成了美国兵的世界,吉普横飞,所过之处,伤人毁物,连警察都无法制止”以及民众情感的变化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胜利后,C正确。
9.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给中间派以政治权利是为了团结和调动这些群体的抗日积极性,从而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为了创建人民革命政权,也不是为了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正确,排除B、C两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建立起来,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推动了租界的顺利收回,A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收回租界主要是因为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并不是联合国维护中国主权,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和半殖民地历史终结,排除C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对根据地进行了民主政权建设,例如实行“三三制”原则、议行并列,加强监督、实行普选制和竞争制等,使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并非农民运动,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主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后,政权机构吸收了很多党外人士,这样有助于扩大抗日政权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该做法是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制”下,在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1)措施: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用边区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稳定边币与法币的比价;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平衡收支;利用边区食盐产地优势,扩大贸易。
(2)影响: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缓解了边区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有利于巩固了政权,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流通券置换法币,缩小流通量,缓解通胀压力,用边区的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控制边区物价上涨”可分析出以流通券置换法币,用边区法币到国统区采购物资,稳定边币与法币的比价;根据材料“边区军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同时进行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开支”可分析出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平衡收支;根据材料“利用陕北食盐产地的优势,鼓励发展食盐生产和运输销售”可分析出利用边区食盐产地优势,扩大贸易。
(2)影响:根据材料“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可分析出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根据材料边区基本实现了物价稳定”可分析出缓解了边区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结合边区政府的建设可分析出有利于巩固了政权,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为后来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14.答案:(1)特点:以法币为基金发行;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发行数量较大。
条件: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历史意义: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解析:(1)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决定把收回法币作为克服法币不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对策,并以法币为基金,决心发行自己的货币”得出以法币为基金发行;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禁止使用法币,建立银行体系;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发行数量较大。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国民党政府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根据材料“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边区军民面临经济困难根据材料“光华券逐渐被收回,边币成为边区单一的货币”并结合所学得出光华券被逐渐收回。
(2)根据材料“边区市场流通的法币有出无入;边区军民面临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严峻形势”得出促进边区经济恢复发展,解决经济困难:根据材料“边区政府坚决禁止使用法币,并收集边区法币向日区抢购物资,迅速健全边区银行组织”得出巩固边区金融,稳定边区市场;根据材料“边币从1941年3月投放市场至1943年底,累计发行4307215元”得出打破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根据材料“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制造”“皖南事变”,掀起新的反共高潮,对边区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方针得出有利于支持长期抗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