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1.有人指出,从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召开,中国上演了战与和的变奏,但和只是插曲,而战才是主旋律。战与和的地位不同,主要是因为( )
A.各民主党派附和国民党政策 B.抗战巩固了国民党统治
C.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 D.广大民众政治上的觉醒
2.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抵渝,在机场讲话,表示:“目前…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可见,毛泽东赴渝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持国共合作 B.维护祖国统一 C.争民主、求和平 D.组织联合政府
4.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5.电影《建国大业》中国民党海军司令陈绍宽说:“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据此判断,此时应是( )
A.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B.国民党正在全力抗日
C.两党合作共赴国难 D.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6.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
A.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 B.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
C.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 D.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7.刘伯承说:“(解放战争)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挺进中原,展开战略防御
8.下图取材于1946年8月一幅名为《献地》的漫画,漫画中字为“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漫画从侧面反映出( )
A.减租减息政策受到了地主欢迎 B.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
C.解放区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 D.工农专政政权已初步建立
9.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沂蒙老区有这么一首支前民谣:“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含泪送他上战场。”这首民谣从侧面反映了( )
A.国民党统治下人民水深火热 B.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的鱼水情
C.战争导致沂蒙山区经济落后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0.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12.陕甘宁边区政府自1941年初实行禁止“法币”在边区行使并推行边币政策。1946年12月边区政府重申禁令,并颁行《战时严禁“法币”行使办法》。边区的货币政策( )
A.起初不利于国共团结抗战 B.宣告了国共关系破产
C.支持了边区人民的自卫战争 D.加剧了国内政治局势的紧张
13.【毛泽东军事思想】
材料一
进攻与防御是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的两种基本手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由于缺少战略进攻的条件,必须选择积极防御开展战役、战术上的进攻并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由于敌我强弱对比的巨大悬殊,立足弱势、以劣势准备战胜强大敌人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消耗,并配合以战役上的速决歼灭。
事实上,毛泽东一直认为,速决战、歼灭战是战争的上策,也是应该努力争取的作战方法,但必须依据客观条件来确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战略上持久消耗的必要性,把通过积极防御实现持久消耗作为基本的战略方针。把战略上的持久消耗与战役中的速决歼灭辩证统一起来,才能与速胜论的主观主义和失败论的悲观主义区别开来。
——摘自刘林元《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38年毛泽东主张持久战的合理性。
(2)以解放战争为例,指出解放军“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的标志,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转变的条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了抵抗日军进攻的作战。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一)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二)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三)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觉悟空前成熟的日子。庆祝全解放区和全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庆祝全国的解放区和全国农民的土地改革工作的胜利和开展!庆祝全国青年和全国知识分子争自由运动的前进!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并简析其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年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意孤行,不顾全国人民希望和平建国的愿望,坚持独裁和内战,但是由于兵力调配需要时间,同时为了掩人耳目,邀请中共在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但是国民党内战的主张并未改变,因此和只是插曲,而战才是主旋律,C项正确;各民主党派并非全部附和国民党的政策,排除A项;抗战对于国民党统治的影响与这一时期战与和地位的不同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广大民众在政治上的觉醒并不能主导战与和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中所提示的时间,可以看出选项必须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之间的选项才符合题意,只有重庆谈判符合上述时间,故选D。ABC均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冒险去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其机场讲话强调要“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解决两党之间的分歧矛盾,据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内战,争取国内和平民主,C项正确;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和谈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维持国共合作”组织联合政府均不是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排除AD项;重庆谈判时,祖国本身就是统一的,排除B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示意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正确。ABC,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故排除ABC。故选D。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可知材料反映国民党高级将领主张一致对外,反对与中共交战,说明当时是抗战胜利后国共第二次内战,D项正确;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指的是抗战时期,排除AC两项;材料反映抗战已经结束,排除B项。故选:D。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可知,国民党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国民党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解放战争)……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夺取徐州和破坏陇海路是在战略决战阶段,与“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不符合,排除BC项;根据材料可知,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展开战略防御”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1946年8月”,“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鼓励地主献地,是为了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从而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实现“耕者有其田”,C项正确;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排除B项;1931年11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民谣反映了山东沂蒙老区百姓对解放军的拥护,从侧面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的生活状况,排除A项;B项属于正面反映,排除;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陕甘宁”、“晋冀豫”等都是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在北方地区连成一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D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在北方建立大片的根据地,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北方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但没有连成一片,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对擅自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人民解放军给予反击,并要求西方武装力量撤离中国。体现人民解放军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否定近代以来列强获取的在华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还未成立,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A.由于当时法币贬值太严重,而且日本人伪造法币破坏中国的经济。严重破坏了编制政府的经济和生产。所以材料中的政策不可能对国共合作抗战起到破坏。B.国共关系的破裂不是以编辑政府的经济政策为标志的。C.陕甘宁边区禁止使用法币,维护了本地区的经济安全。支持了边区人民的自卫战争。D.中共当时的政策维护了边区政府的稳定。并没有加剧政治局势的紧张。故选:C。
13.答案:【毛泽东军事思想】
(1)合理性: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流行扰乱人心;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持久战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日本兵力和资源有限,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持久战有利于消耗日本国力;持久战有利于利用国际形势变化,争取国际援助;国民政府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作战。
(2)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条件: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区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第二条战线配合了解放军作战,中共力量壮大;国民党政权陷入统治危机;国民党军队消耗严重,战斗力下降,战略战术不当。
解析:(1)由材料“毛泽东一直认为,速决战、歼灭战是战争的上策,也是应该努力争取的作战方法,但必须依据客观条件来确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战略上持久消耗的必要性”可得出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由材料“把战略上的持久消耗与战役中的速决歼灭辩证统一起来,才能与速胜论的主观主义和失败论的悲观主义区别开来。”及所学可得出“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流行扰乱人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持久战的原因还包括:持久战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日本兵力和资源有限,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持久战有利于消耗日本国力;持久战有利于利用国际形势变化,争取国际援助;国民政府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作战。
(2)第一小问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原因可以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前土地改革的意义;国民党政权陷入统治危机;国民党战略战术不当等角度分析说明,例如: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区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第二条战线配合了解放军作战,中共力量壮大;国民党政权陷入统治危机;国民党军队消耗严重,战斗力下降,战略战术不当。
14.答案:(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