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工业增加值(元) 年均增长率
1978年 0.1622万亿 —
2017年 28万亿 10.8%
这表明我国( )
A.经济结构变化显著 B.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C.工业体系日益完善 D.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了2.55%,研发经费超过3万亿元,超过了欧盟27国之和,是日本的3.39倍。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 )
A.率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B.引领全球科技新潮流
C.重视基础性科学理论研究 D.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
3.尽管修建时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段)的修筑。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4.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九二共识”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5.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对台讲话,呼吁两岸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共谋民族复兴。从“命运共同体”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一句句饱含深情且又铿锵有力的话语,拉近了两岸同胞心与心的距离。下列属于新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成就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汪辜会谈
C.“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D.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
7.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这说明,中国( )
A.落实“一带一路”的倡议 B.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C.推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 D.积极地推进南北合作
8.2024年4月,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在广西揭牌成立。其建设目标为“三基地一智库一中心”,即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中国—东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地,中国—东盟特色智库,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这可用于说明中国( )
A.发展同周边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建立金砖国家会晤机制
9.下图为1949—200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导致1992年建交国家数飙升的直接原因是( )
A.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万隆会议的推动 D.中美建交的影响
10.2017年首列伦敦至义乌中欧班列满载货品出发,全程长达12451公里。线路始发于英格兰东部,途经法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最终抵达终点中国东部。火车通行时间耗时约18天,相当于海运所需约一半的时间。该班列( )
A.必然要经过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 B.使中美经贸往来更加紧密
C.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D.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11.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12.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召开不结盟首脑会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工业世界的一小撮“新帝国主义”强国征服了整个非工业世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和全球国际政治体系相互交织,形成有史以来第一个“完全的全球国际体系”。这是一个由英国主导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国际体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二
1900年至1945年,在科技大革命的影响下,人类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如此多的重大变革,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浩劫。“新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大萧条造成普遍的政治动荡和革命危机,三种主要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激烈的竞争。自由主义在大萧条后经历了嬗变,社会主义及民族民主力量不断壮大,全球力量重心从西欧向美国转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材料三
党中央近年来针对21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新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自李景治、林姓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概括材料一中全球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体系面临的挑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图表可知,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7年这40年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0.1622万亿增加到28万亿,年均增长率为10.8%,由此说明,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B项正确;材料仅统计的工业的增加值,看不出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依据工业增加值无法得出工业体系是否完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进出口贸易的有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保持增长,这对于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有助推作用,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D项正确;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是“率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提供了中国科研经费的提高,无法得出“引领全球科技新潮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所提经费不一定是全部或重点用于基础性科学理论研究,还有可能涉及到高新技术研究等,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资金、技术、科技人员等方面已经具备修筑青藏铁路的能力,故选B项。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答案:D
解析:左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标志,右图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标志,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一国两制”构想,故D正确;政治协商制度与香港、澳门回归和祖国统一无关,排除A;“九二共识”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与香港、澳门回归无关,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制度,与香港、澳门回归无关,排除C。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诗句可知,其反映了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案,想要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美关系的发展,排除A项;该诗反映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此时还不能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排除B项;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两极格局,美国企图构建单极世界是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会晤,这属于新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成就,D项正确;《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在1979年,汪辜会谈是在1993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些都是20世纪两岸关系的成就,与设问时间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和所学可知,2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助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C项正确;“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在2013年提出的,排除A项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南北合作主要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技术等领域内的广泛合作,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中国-东盟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地,中国-东盟特色智库,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体现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密切,这与中国发展同周边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外交政策息息相关,A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与东盟的关系,没有体现大国外交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联合国的信息,排除C项; 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没有涉及金砖国家,排除D项。 故选A项。
9.答案:A
10.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中欧班列的开通连接了欧洲、亚洲多国与中国,有助于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C项正确;该班列必然经过的海底隧道一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而不是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它是世界上第二长的铁路隧道,排除A项;中欧班列主要联系亚欧国家,与美国无关,排除B项;中欧班列并不是高铁,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强调利益,强调两国之间的合作共赢,故选D项;“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于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更强调建立共赢的周边环境,与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在中共十五大才正式确立,排除C项。
12.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面对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2017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经济互助委员会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是战后苏联创造成立的;C.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第一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是在1961年,是由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倡导发起的。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还要搞清楚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
13.答案:(1)特征:
①殖民征服;殖民扩张;武力征服;不公平。
②国际政治、经济综合体系(或政治、经济体系互相交织)
③英国主导;欧洲中心。
挑战:
①帝国主义体系内部角度:瓜分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矛盾(答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竞争也可以得1分);英、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等。
②帝国主义体系之外的角度:一战后,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苏俄(联)社会主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
(2)具体实践: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设立“亚投行”;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14.答案:(1)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
影响: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立足国情;借鉴西方;分域推进(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进);极速发展;辉煌成就(极速发展)与问题(代价)并存。
方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解析:(1)探索:结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影响:结合所学且根据材料“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不难得出初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特点:根据材料“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可以概括出借鉴西方;“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可以概括立足国情;根据材料“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可以概括分域推进(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进);根据材料“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可以概括极速发展;根据材料“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可以概括辉煌成就(极速发展)与问题(代价)并存。方向:根据材料“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可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