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同步侧(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同步侧(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
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2.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吉尔伽美什》
C.《古兰经》 D.《摩诃婆罗多》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社会文明加以援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他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下列文明产物,对古印度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是(  )
A.《吉尔伽美什史诗》 B.20进制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4.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5.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两汉时期,儒学的“五经”伴随着汉字已传播至朝鲜,之后朝鲜参考中国的韵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西晋时期,汉字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传入日本,后来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并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出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些反映出汉字的传播(  )
A.改变了东亚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B.消除了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障碍
C.推动了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
D.有利于推动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7.如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
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 中日使臣往来 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 朝鲜→中国 中国→日本 日本→中国 朝鲜→日本 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 208 882 4 68 14 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 0.65 0.003 0.05 0.01 0.02
明代 161 1299 16 37 22 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 4.6 0.06 0.13 0.08 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8.如图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狮身人面石刻(局部)。石刻原是泉州婆罗门教(古印度宗教)寺之物,该寺毁于元末。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这些石刻被移到开元寺来。该石刻可以用来佐证(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不同宗教教义的融合
C.中西石刻艺术的合璧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9.据《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讲授儒家经典“五经”。这主要说明(  )
A.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中国史籍关注周边发展
C.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
D.中国强化对高句丽统治
10.有学者记述:“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这一记叙反映了当时东京(  )
①服务设施完善
②商业繁荣兴盛
③坊市界限分明
④商业运输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
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
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12.考古发现,日本出土的绳纹时期的玉玦与中国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玦十分相似,而日本玉文化出现年代比兴隆洼文化晚1000多年;在长江下游部分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与日本本州岛日本海一侧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也高度相似。由此可知,绳纹时代的日本文化(  )
A.由中国东迁移民创造 B.与中国吴越文化同源
C.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染 D.以航海业最具代表性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那里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帝国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
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六世纪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势在必行。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唐朝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运动,它的发动标志着日本奴隶制时代的终结与封建制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张玉祥、禹硕基《论日本奴隶制
向封建制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日本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
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
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答案】C
2.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阿里巴巴”是马云在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最初是阿拉伯一部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这部文学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吉尔伽美什》
C.《古兰经》 D.《摩诃婆罗多》
【答案】A
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社会文明加以援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他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下列文明产物,对古印度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是(  )
A.《吉尔伽美什史诗》 B.20进制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答案】C
4.中古时期,南亚印度地区先后建立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世纪初期笈多帝国统一恒河流域
B.笈多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体制
C.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D.德里苏丹国家以印度教为国教
【答案】C
5.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6.两汉时期,儒学的“五经”伴随着汉字已传播至朝鲜,之后朝鲜参考中国的韵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西晋时期,汉字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传入日本,后来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并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出片假名和平假名。这些反映出汉字的传播(  )
A.改变了东亚儒学文化圈的基础
B.消除了东亚地区文化交流的障碍
C.推动了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
D.有利于推动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答案】D
7.如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
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 中日使臣往来 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 朝鲜→中国 中国→日本 日本→中国 朝鲜→日本 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 208 882 4 68 14 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 0.65 0.003 0.05 0.01 0.02
明代 161 1299 16 37 22 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 4.6 0.06 0.13 0.08 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答案】A
8.如图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狮身人面石刻(局部)。石刻原是泉州婆罗门教(古印度宗教)寺之物,该寺毁于元末。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这些石刻被移到开元寺来。该石刻可以用来佐证(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不同宗教教义的融合
C.中西石刻艺术的合璧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答案】A
9.据《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讲授儒家经典“五经”。这主要说明(  )
A.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中国史籍关注周边发展
C.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
D.中国强化对高句丽统治
【答案】C
10.有学者记述:“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这一记叙反映了当时东京(  )
①服务设施完善
②商业繁荣兴盛
③坊市界限分明
④商业运输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11.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
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
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答案】C
12.考古发现,日本出土的绳纹时期的玉玦与中国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玦十分相似,而日本玉文化出现年代比兴隆洼文化晚1000多年;在长江下游部分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与日本本州岛日本海一侧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也高度相似。由此可知,绳纹时代的日本文化(  )
A.由中国东迁移民创造 B.与中国吴越文化同源
C.受到中华文化的浸染 D.以航海业最具代表性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那里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帝国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
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六世纪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势在必行。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唐朝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运动,它的发动标志着日本奴隶制时代的终结与封建制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张玉祥、禹硕基《论日本奴隶制
向封建制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日本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趋势:拜占庭帝国从繁荣到衰亡。原因: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贸发达;《查士丁尼法典》有利于维系帝国的统治等,这些因素造就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但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了帝国危机,又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保守和封闭的心态导致其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2)措施: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
影响: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其他地区的先进文明成果,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