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独立发展出别具一格的文明,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这三大文化中心包括( )
①印加文明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克苏姆文明 ④阿兹特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英国学者霍尔在谈到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时强调:“看东南亚历史,要以其自身的观点而不能用任何其他观点,这样才能看准……不论东南亚人民采用了哪些外来的文化因素,他们已很出色地把这些因素变成他们自己的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印度文化丰富了东南亚文明内涵
B.印度文明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倾向
C.东南亚文化以封闭保守著称于世
D.东南亚国家深受印度的文化侵略
3.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宽广的市场,据说可以容纳5000人。市场上的商品有金属制品、纺织品、木器、石器、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奴隶等。交换单位为金砂,并用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 )
A.城市建筑精美 B.货币体系完备
C.市场交换活跃 D.交通运输便利
4.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例如东大寺茜部庄规定了该庄园的不入特权:“四至为界,检田使、收纳使、四度使永不得入部。”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日本( )
A.幕府政权威胁了天皇统治
B.封建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C.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5.下列符合7世纪后半叶日本社会状况的是( )
A.到处可见武士和部民 B.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A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A.A B.B C.C D.D
7.高句丽建国初期,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九华里处建立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达1775字。这表明( )
A.中韩文化历史渊源完全相同
B.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在此时已经形成
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8.印加帝国拥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有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等。这些统治措施( )
A.有利于维护帝国统一
B.促进了帝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有效抵御了外来入侵
D.便利了美洲诸文明间的交流
9.6世纪中叶以前佛教“公传”(通过朝廷传人)日本时,日本人将佛视为与日本“百八十神”相同的“神”,相对于日本的“百八十神”而言,佛是来自外域的“蕃神”。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不久就将其纳人自己的信仰体系中,甚至对佛教达到痴迷的程度。这说明( )
A.印度文明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日本重视保留自身文化独特性
C.日本善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D.佛教的本土化推动文明的交融
10.如图为“古代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选项与图中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阿兹特克文明 ②印加文明 ③玛雅文明
B.①阿拉伯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马里文明
C.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D.①马里文明 ②印加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11.据《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讲授儒家经典“五经”。这主要说明( )
A.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中国史籍关注周边发展
C.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
D.中国强化对高句丽统治
12.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
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
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那里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帝国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
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六世纪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势在必行。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唐朝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运动,它的发动标志着日本奴隶制时代的终结与封建制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张玉祥、禹硕基《论日本奴隶制
向封建制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日本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独立发展出别具一格的文明,形成了三大文化中心。这三大文化中心包括( )
①印加文明 ②玛雅文明 ③阿克苏姆文明 ④阿兹特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2.英国学者霍尔在谈到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时强调:“看东南亚历史,要以其自身的观点而不能用任何其他观点,这样才能看准……不论东南亚人民采用了哪些外来的文化因素,他们已很出色地把这些因素变成他们自己的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印度文化丰富了东南亚文明内涵
B.印度文明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倾向
C.东南亚文化以封闭保守著称于世
D.东南亚国家深受印度的文化侵略
【答案】A
3.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有宽广的市场,据说可以容纳5000人。市场上的商品有金属制品、纺织品、木器、石器、生产工具、武器、装饰品以及奴隶等。交换单位为金砂,并用可可豆作为零用的“小货币”。这反映出特诺奇蒂特兰( )
A.城市建筑精美 B.货币体系完备
C.市场交换活跃 D.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C
4.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例如东大寺茜部庄规定了该庄园的不入特权:“四至为界,检田使、收纳使、四度使永不得入部。”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日本( )
A.幕府政权威胁了天皇统治
B.封建依附关系日趋强化
C.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答案】D
5.下列符合7世纪后半叶日本社会状况的是( )
A.到处可见武士和部民 B.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天皇掌握国家实权
【答案】D
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A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 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A.A B.B C.C D.D
【答案】D
7.高句丽建国初期,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九华里处建立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达1775字。这表明( )
A.中韩文化历史渊源完全相同
B.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在此时已经形成
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答案】D
8.印加帝国拥有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有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畜收归国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等。这些统治措施( )
A.有利于维护帝国统一
B.促进了帝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C.有效抵御了外来入侵
D.便利了美洲诸文明间的交流
【答案】A
9.6世纪中叶以前佛教“公传”(通过朝廷传人)日本时,日本人将佛视为与日本“百八十神”相同的“神”,相对于日本的“百八十神”而言,佛是来自外域的“蕃神”。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不久就将其纳人自己的信仰体系中,甚至对佛教达到痴迷的程度。这说明( )
A.印度文明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日本重视保留自身文化独特性
C.日本善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D.佛教的本土化推动文明的交融
【答案】C
10.如图为“古代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选项与图中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阿兹特克文明 ②印加文明 ③玛雅文明
B.①阿拉伯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马里文明
C.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D.①马里文明 ②印加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答案】C
11.据《三国史记 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讲授儒家经典“五经”。这主要说明( )
A.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B.中国史籍关注周边发展
C.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
D.中国强化对高句丽统治
【答案】C
12.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
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
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答案】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那里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繁荣,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453年,奥斯曼帝国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
历史 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日本部民奴隶制生产关系,至六世纪中叶已经同在中国先进生产技术影响下迅速提高了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不相适应,确立封建生产关系势在必行。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也开始参照唐朝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了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运动,它的发动标志着日本奴隶制时代的终结与封建制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张玉祥、禹硕基《论日本奴隶制
向封建制的过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应对统治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日本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趋势:拜占庭帝国从繁荣到衰亡。原因: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拜占庭帝国处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贸发达;《查士丁尼法典》有利于维系帝国的统治等,这些因素造就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但统治者穷兵黩武,造成了帝国危机,又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保守和封闭的心态导致其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2)措施: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日本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大化改新。
影响: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3)启示:除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还应吸收接纳其他地区的先进文明成果,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