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虽然绝人多数古埃及人不认识象形文字,但神庙的建造者仍然在神庙的墙上、柱子上刻满了象形文字的铭文,一般的大众即使一字不识,在走进神庙的时候,也会对铭文充满敬畏,因为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与感染力,可以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这说明( )
A.象形文字有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
B.古埃及建筑彰显浓厚的人文主义
C.文字的使用推动古埃及建筑业发展
D.象形文字有利于维护古埃及的统治
2.如表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据此可知该法典( )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A.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调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3.《汉漠拉比法典》中的条款规定:“如果一个人以均等份银子与另一个人合伙投资,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利润和损失,都应在神前平分。”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私有财产切实受到保护
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经济生活孕育平等观念
D.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4.如图为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继承并发展古代文化 B.对外政治交往密切
C.成为东西交流的桥梁 D.引发传统商路危机
5.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是汉谟拉比给拉尔萨地区总督的诏令内容。这反映了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
将三名宫廷门吏押解到王宫。 如果调查的行贿案情况属实,将赃款、赃物、受贿者及知情人证押送到王宫。 将八名未到任者解送到巴比伦城。(其中一名是队长,一名宫廷侍者,一名占卜者)
A.君主加强国家治理
B.吏治整顿取得显著成效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7.苏美尔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三个季节。由此可知( )
A.古代文明受自然环境深刻影响
B.征服大自然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古代文明呈现多元起源的特征
D.古代历法源于大河的涨落规律
8.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9.公元前5000——前2000年期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和楔形文字,尼罗河地区出现政教合一的国家和象形文字,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城市祭台和礼器。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各地出现专制王权 B.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早期文明多元一体 D.不同文明相互借鉴
10.如图中阴影部分所在的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这一地区(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
②古巴比伦人制定现存最早的成文法
③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文字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1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
1.虽然绝人多数古埃及人不认识象形文字,但神庙的建造者仍然在神庙的墙上、柱子上刻满了象形文字的铭文,一般的大众即使一字不识,在走进神庙的时候,也会对铭文充满敬畏,因为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与感染力,可以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这说明( )
A.象形文字有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
B.古埃及建筑彰显浓厚的人文主义
C.文字的使用推动古埃及建筑业发展
D.象形文字有利于维护古埃及的统治
【答案】D
2.如表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据此可知该法典( )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A.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调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C
3.《汉漠拉比法典》中的条款规定:“如果一个人以均等份银子与另一个人合伙投资,那么他们所得到的利润和损失,都应在神前平分。”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私有财产切实受到保护
B.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C.经济生活孕育平等观念
D.社会等级分化严重
【答案】C
4.如图为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A.继承并发展古代文化 B.对外政治交往密切
C.成为东西交流的桥梁 D.引发传统商路危机
【答案】C
5.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6.下列是汉谟拉比给拉尔萨地区总督的诏令内容。这反映了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
将三名宫廷门吏押解到王宫。 如果调查的行贿案情况属实,将赃款、赃物、受贿者及知情人证押送到王宫。 将八名未到任者解送到巴比伦城。(其中一名是队长,一名宫廷侍者,一名占卜者)
A.君主加强国家治理
B.吏治整顿取得显著成效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答案】A
7.苏美尔人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三个季节。由此可知( )
A.古代文明受自然环境深刻影响
B.征服大自然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古代文明呈现多元起源的特征
D.古代历法源于大河的涨落规律
【答案】A
8.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答案】B
9.公元前5000——前2000年期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和楔形文字,尼罗河地区出现政教合一的国家和象形文字,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城市祭台和礼器。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各地出现专制王权 B.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早期文明多元一体 D.不同文明相互借鉴
【答案】B
10.如图中阴影部分所在的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这一地区( )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
②古巴比伦人制定现存最早的成文法
③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文字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11.《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与“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D
12.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答案】D
二、综合题
13.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多元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阿拉伯帝国的码头,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阿拉伯帝国在这一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阿拉伯人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答案:(1)原因: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繁荣;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2)主要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不拘一格网罗人才;搜罗典籍,推进翻译运动。特点: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征,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3)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