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侧(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侧(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今拉美国家官方语言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5.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6.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7.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8.如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9.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  )
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
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 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12.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综合题
13.(2023·安徽滁州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
——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
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
——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
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
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选择题
1.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答案】A
2.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
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答案】A
3.今拉美国家官方语言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A
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D
5.如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答案】C
6.1888年,一位热衷于殖民主义的访客在德国首相俾斯麦面前摊开一大张非洲地图,指着地图说明当地的资源有多么丰富。俾斯麦表示:“您的非洲地图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图位于欧洲。俄国在这里,法国在这里,而我们夹在中间。这是我的非洲地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意在限制法国和俄国的崛起
B.当务之急是实现统一
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缘政治
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
【答案】C
7.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答案】C
8.如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A.生产技术的辐射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 D.工业城市的发展
【答案】C
9.据学者研究,被马克思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其《国富论》引用中国古籍资料24次,并以司马迁“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他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表明,必须让生产和交换中的某些“自然法则”在经济市场上自行发生作用。由上述材料可获得的启示与认识是(  )
①文明需要互鉴,文化需要交流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古”
③政府的职责是控制“看不见的手”
④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10.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11.“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 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答案】D
12.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安徽滁州期末)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的概念源于唐代的茶马互换交易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向西南地区进行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滇、川、青、藏四个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茶马古道”这一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茶马古道经历历史变迁在清朝开始衰败,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这条古道上附着各族文化,如西双版纳傣族的贝叶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白族的本主文化、藏族的雪域文化等,各族文化通过这条古道进行融合、发展。
——摘自郭志清《历史上的茶马
古道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藏传佛教于11世纪后由康巴地区传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在我国仅云南独有,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据史料记载,约在1世纪初由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佛教的三大系在“茶马古道”上相交汇,佛教的各系又和传播地区的原始宗教相交汇,使这里的宗教多元化。
——摘自木永顺《论“茶马古道”的形成、
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 17、18世纪在欧洲大陆掀起的这股“中国热”,从宫廷贵族蔓延到普通大众,中国精美贵重的丝绸与器物是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的,但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在饮茶皇后、女王、伯爵夫人等人的推介下,宫廷茶会和下午茶让贵族千金和劳动妇女都有了饮茶社交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提高了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到18世纪末,饮茶在英国已经相当普及。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
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马古道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分析17、18世纪欧洲“饮茶热”出现的原因。
答案:(1)作用:内地与西南地区文化及商品传播的主要途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佛教文化相交汇,推动宗教多元化发展。
(2)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网络的逐步完善;宫廷贵族追捧的影响;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社交的需要;提升妇女地位的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