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5: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他们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公元1世纪 B.公元10世纪
C.公元13世纪 D.公元15世纪
2.托勒密埃及时期,古埃及处于马其顿人统治之下,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在埃及孟菲斯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这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特征
B.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源性
C.工商业是古希腊和埃及主要产业
D.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
3.埃及国王阿玛西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26年)在位时期,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 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 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4.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5.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基督徒远征东方,他说:“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由此可推知,这次远征(  )
A.源于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巩固了基督教统治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在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化城市中,希腊人代表一种精英公民阶层。居住在其中的土著和非希腊裔的外国人通常比希腊人拥有的权利少,并且他们有自己的法律。这种现象(  )
A.加速了城邦制度在欧洲推广
B.导致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有助于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D.表明希腊完成对欧洲的征服
7.下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西征 1219﹣1225年 攻灭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 1235﹣1242年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 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 1253﹣1260年 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
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
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 波罗由陆路来华
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
8.如图为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站立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传承
B.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希腊化世界的不断拓展
D.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广泛
9.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  )
A.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B.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
C.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
D.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
10.公元前4世纪,一位国王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为了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种类繁多、语言和文化各异的东方地区,他制定了一系列东方政策。他承袭了东方传统,也极为打扮成东方皇帝的样子。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11.有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  )
A.能够证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强调希腊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整体发展
C.认为远征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
D.指出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面
12.蒙古帝国西征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干旱或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但近年来有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恰恰是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这说明(  )
A.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支持
B.蒙古西征的原因难以确定
C.传统观点被证实显然错误
D.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与古代历史上著名战争相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选择题
1.“他们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公元1世纪 B.公元10世纪
C.公元13世纪 D.公元15世纪
【答案】C
2.托勒密埃及时期,古埃及处于马其顿人统治之下,赫淮斯托斯神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工匠神,其特性与古埃及普塔神相似,在埃及孟菲斯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塞拉皮斯神融合了古埃及神和古希腊神的特征,受到托勒密统治者的推崇。普塔神的化身阿匹斯神牛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公牛十分相似。这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统一性特征
B.古希腊和古埃及文明具有同源性
C.工商业是古希腊和埃及主要产业
D.征服战争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往
【答案】D
3.埃及国王阿玛西斯(公元前570年﹣公元前526年)在位时期,曾在埃及北部三角洲地区为境内的希腊人创建了一个聚居地——瑙克拉提斯城,以此将希腊人与埃及人隔离开来。此举旨在(  )
A.取得欧洲文化控制权 B.抵制希腊的殖民侵扰
C.捍卫国王的至高权威 D.有限地接受外来文化
【答案】D
4.4世纪中叶,阿克苏姆帝国确立了基督教立国,在与埃及、阿拉伯半岛、波斯、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进行的长途贸易中,输出黄金、象牙、犀牛角、河马皮和奴隶,进口各种纺织品、刀、剑和杯子等。这反映出该国(  )
A.对外贸易较为兴盛 B.手工业技术先进
C.成为政教合一国家 D.经济上自给自足
【答案】A
5.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基督徒远征东方,他说:“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由此可推知,这次远征(  )
A.源于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巩固了基督教统治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6.在亚历山大之后的希腊化城市中,希腊人代表一种精英公民阶层。居住在其中的土著和非希腊裔的外国人通常比希腊人拥有的权利少,并且他们有自己的法律。这种现象(  )
A.加速了城邦制度在欧洲推广
B.导致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C.有助于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D.表明希腊完成对欧洲的征服
【答案】C
7.下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西征 1219﹣1225年 攻灭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 1235﹣1242年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 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 1253﹣1260年 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
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
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 波罗由陆路来华
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
【答案】C
8.如图为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站立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传承
B.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希腊化世界的不断拓展
D.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广泛
【答案】B
9.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发现一座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人的城市遗址。城中不仅有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而且保存希腊文的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据此可知(  )
A.文明碰撞融合了区域间的不同文化
B.海外贸易推进欧亚文明的交流
C.亚历山大远征促进希腊文化的扩散
D.希腊注重公民素养的全面培养
【答案】C
10.公元前4世纪,一位国王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为了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种类繁多、语言和文化各异的东方地区,他制定了一系列东方政策。他承袭了东方传统,也极为打扮成东方皇帝的样子。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答案】B
11.有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  )
A.能够证明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强调希腊文化促进了亚洲的整体发展
C.认为远征导致波斯文化“断片”式毁灭
D.指出战争在客观上扩大了文化的辐射面
【答案】D
12.蒙古帝国西征发生原因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干旱或降温事件触发蒙古西征,但近年来有部分中国学者研究结果对传统的气候驱动说提出了挑战,认为恰恰是当时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环境为蒙古西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这也较好地解释了蒙古当时征讨的重点地区为什么是西北方而不是东南方的印度和南宋地区。这说明(  )
A.历史研究需要跨学科支持
B.蒙古西征的原因难以确定
C.传统观点被证实显然错误
D.历史认识在不断发展深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与古代历史上著名战争相关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材料三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化时代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答案:(1)特征:对被征服地区强制推行希腊文化;目的是建立大同社会,希腊化过程中伴有民族交融;希腊化推动东西文化交流,推动科学文化等发展。
(2)特点:范围广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条件:自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地理位置重要;对异族文化的宽容(开明)政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的促进。
(3)方式及表现: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如把技术工匠带往蒙古;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注重中西方全方位交流,如欧洲传教士来蒙古,中国人去欧洲,中西绘画交流,佛教、天主教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