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甚至文化部还专门举办从猿到人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用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
B.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强调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
D.开创舆论宣传的全新形式
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下列各项可取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5.高玉宝,参军前当过童工、做过乞丐、干过劳工、学过木匠、做过农民。1947年11月,20岁的高玉宝参加解放军,开始识字。194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自(志)愿书》(如图,图文意思为:“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就是这样一名半文盲战士,从1955年起,陆续发表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的成长,反映了( )
A.新中国国民教育取得一定成就
B.双百方针得到了正确贯彻执行
C.部队教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D.丰富人生履历有利于人才成长
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7.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大多扉页上写有“护书警言”,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若有违反,会遭受开除教籍、身患恶疾、不得救赎等惩罚。这表明当时( )
A.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
B.拥有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
C.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
D.窃书或不还会受法律严惩
8.如图所示为故宫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 )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故宫文物的教育功能
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9.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博洛尼亚,法律日益受到重视。11世纪,以法学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大学最初的形式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成员“交会费,违章要受罚,这与行会的情形相同”,大学仿效行会学徒制来制定称 谓。彼特拉克、哥白尼都曾在此学习。由此说明( )
①大学的出现适应城市需求
②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借鉴
③大学由行会行使管理之责
④大学为欧洲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普鲁士于1717年、1763年和1825年三次颁布法令,规定儿童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否则政府将对家长处以罚金。上述做法( )
A.推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B.得益于教育体系的完善
C.延滞了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D.顺应了工业革命的潮流
11.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12.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抚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伴随着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与人性的解放,人们反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对希腊罗马时代的古迹、古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与研究,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达尔文、哥白尼等人的自然新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充了自然标本的收集量。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编写并出版了《百科全书》,传播了唯物主义、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欧洲现代博物馆的产生。
——摘编自易丹妮《欧洲早期
博物馆的兴起:背景与历程》
材料二 1847年,中国人林针游览了美国的博物馆并将其见闻记载于《西海纪游草》,这是中国人关于外国博物馆的最早记载。中国第一位驻美使臣陈兰彬所著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纪念馆的信息。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由于运动失败而没有付诸实施。当时中国办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影响下,1905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摘编自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早期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创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2.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甚至文化部还专门举办从猿到人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用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
B.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强调劳动人民的意识形态
D.开创舆论宣传的全新形式
【答案】C
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下列各项可取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5.高玉宝,参军前当过童工、做过乞丐、干过劳工、学过木匠、做过农民。1947年11月,20岁的高玉宝参加解放军,开始识字。194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自(志)愿书》(如图,图文意思为:“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就是这样一名半文盲战士,从1955年起,陆续发表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的成长,反映了( )
A.新中国国民教育取得一定成就
B.双百方针得到了正确贯彻执行
C.部队教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D.丰富人生履历有利于人才成长
【答案】A
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为政以德
【答案】C
7.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一些中世纪图书馆或修道院里,很多手稿用铁链拴在书架上,大多扉页上写有“护书警言”,诅咒窃书、不归还或刮除警言者。若有违反,会遭受开除教籍、身患恶疾、不得救赎等惩罚。这表明当时( )
A.书籍珍贵且专属少数群体
B.拥有规范的图书借阅制度
C.这些书籍都属于神学图书
D.窃书或不还会受法律严惩
【答案】A
8.如图所示为故宫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这些文创产品( )
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故宫文物的教育功能
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
【答案】A
9.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博洛尼亚,法律日益受到重视。11世纪,以法学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大学最初的形式是由学生组成的社团,成员“交会费,违章要受罚,这与行会的情形相同”,大学仿效行会学徒制来制定称 谓。彼特拉克、哥白尼都曾在此学习。由此说明( )
①大学的出现适应城市需求
②行会组织形式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借鉴
③大学由行会行使管理之责
④大学为欧洲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10.普鲁士于1717年、1763年和1825年三次颁布法令,规定儿童必须入学接受教育,否则政府将对家长处以罚金。上述做法( )
A.推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B.得益于教育体系的完善
C.延滞了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D.顺应了工业革命的潮流
【答案】D
11.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答案】A
12.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023·辽宁抚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伴随着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与人性的解放,人们反对中世纪黑暗时代的禁欲主义,对希腊罗马时代的古迹、古籍文物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与研究,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达尔文、哥白尼等人的自然新观点动摇了神学权威,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扩充了自然标本的收集量。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编写并出版了《百科全书》,传播了唯物主义、民主思想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欧洲现代博物馆的产生。
——摘编自易丹妮《欧洲早期
博物馆的兴起:背景与历程》
材料二 1847年,中国人林针游览了美国的博物馆并将其见闻记载于《西海纪游草》,这是中国人关于外国博物馆的最早记载。中国第一位驻美使臣陈兰彬所著的《使美纪略》,记述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纪念馆的信息。19世纪末,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如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在一系列维新运动中曾提出建立博物馆的主张,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由于运动失败而没有付诸实施。当时中国办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影响下,1905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摘编自杨海燕《中西方博物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早期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创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博物馆建立的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物品传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充了私人和皇室的收藏规模;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迹文物的搜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的积极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创办时间较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政治色彩。(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培育公民意识;传播了西方民主思想;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