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与国都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如图是新中国第一枚“国印”,镌刻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枚印章(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是人民政权的真实见证
D.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
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农民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D.民主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4.1953年6月,一位地方干部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发动群众当家作主,说明为什么要普选”“宣传中要强调选举权问题”“宣传内容更丰富,使群众理解政策更具体化”。由此可见,这次普选( )
A.意在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确立了群众自治制度
C.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贯彻了人民民主原则
5.建国初期,某农民在日记中曾写道,“我花了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的一元四角),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这一记述体现出当时人民( )
A.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B.向往和谐融洽的美好生活
C.对新生政权的认同意识
D.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新占领区指派管理人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省以上的军政大员以当地人治理当地,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这一做法( )
A.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 B.加速了解放全国步伐
C.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7.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这一活动( )
A.促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旨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
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8.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万县陈家区七十多岁老妇人反映:“从前花钱找不到种痘的人,现在免费找到家里来种,真是世界变了,是人民的天下了。”这说明( )
A.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
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9.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全国展开。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新式婚姻得到了推广
B.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C.群众得到了普法教育
D.男女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
10.如图是“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载有全部代表名单259人,代表统计如下:
项目 职工、工商、农民代表 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 特邀代表代(社会名人) 其他
人数 125人 27人 25人 82人
占比 48.2% 10.4% 9.7% 31.7%
从上述材料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
B.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
11.首先突破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基本原则的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2.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
C.“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
D.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 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月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钢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年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 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 520个乡。
1956年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 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选择题
1.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与国都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2.如图是新中国第一枚“国印”,镌刻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枚印章(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是人民政权的真实见证
D.标志世界历史进入新纪元
【答案】C
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我国(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C.农民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D.民主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答案】B
4.1953年6月,一位地方干部在工作笔记中写道:“发动群众当家作主,说明为什么要普选”“宣传中要强调选举权问题”“宣传内容更丰富,使群众理解政策更具体化”。由此可见,这次普选( )
A.意在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确立了群众自治制度
C.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D.贯彻了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D
5.建国初期,某农民在日记中曾写道,“我花了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的一元四角),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这一记述体现出当时人民( )
A.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B.向往和谐融洽的美好生活
C.对新生政权的认同意识
D.积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答案】C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在新占领区指派管理人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省以上的军政大员以当地人治理当地,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这一做法( )
A.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 B.加速了解放全国步伐
C.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D.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A
7.1950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举行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每两周一次,学习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方法以自学为主,以小组讨论和报告为辅。这一活动( )
A.促成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旨在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植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
D.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答案】D
8.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万县陈家区七十多岁老妇人反映:“从前花钱找不到种痘的人,现在免费找到家里来种,真是世界变了,是人民的天下了。”这说明( )
A.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
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A
9.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全国展开。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新式婚姻得到了推广
B.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C.群众得到了普法教育
D.男女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
【答案】B
10.如图是“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载有全部代表名单259人,代表统计如下:
项目 职工、工商、农民代表 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 特邀代表代(社会名人) 其他
人数 125人 27人 25人 82人
占比 48.2% 10.4% 9.7% 31.7%
从上述材料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
B.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
【答案】D
11.首先突破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基本原则的是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A
12.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 ( )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农业合作化成效有限
C.“一五”计划的成就突出
D.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 903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农庄”,由55户组成。
3月11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鞍钢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
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35亿元。
1956年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有10 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 520个乡。
1956年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 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从材料类型看: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对研究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有参考价值。
从材料内容看:(1)新中国成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可以用来说明农村基层行政建制变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金县第一个集体农庄;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全省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可以用来说明中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或生产关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一五”计划(或工业化建设)。(3)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可以用来说明中苏关系友好(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及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