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情景导入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 人在怀念、在赞美。因为,他又是那个时代最有天才、最为杰 出的文学艺术家。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
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 “流水落花春去也 ”、“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 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请问这个人是 谁 猜猜他是谁
李煜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 隐,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 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 ,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 于江南一 隅。宋开宝七年(974年), 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 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 侯。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知人论世
被送往汴京后,李煜过着“日夕以 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 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 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 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 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 笔之作。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知人论世
李煜的词作风格可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如《玉楼 春》。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 凉,语言自然精练,词风疏朗,如《虞美人》《浪淘 沙》《破阵子》。
李后主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王国维曾言: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
为士大夫之词。”
作为文人的李煜 — —绝 代 词 人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公元978年七夕这天,银汉迢迢,家家乞巧。在北宋都城东京皇 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 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 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 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 的歌喉,传入了宫中。宋太宗赵广义闻此勃然大怒,以为他意图复国。 正当祝寿宴会觥筹交错,丝竹迭奏之际,赵光义派秦王赵廷美送来了 牵机药。后主毫不怀疑天子送来的是美味佳酿,接过来便一饮而尽, 可怜一代词人顷刻之间便手足抽搐,赍恨长逝,他留下的那首《 虞 美 人》也成了干古绝唱!
虞美人
李煜
冀 美 人 事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小樓时夜又東風,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嗣五切應猶在,口 是朱颜文。
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巩固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2、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3、分析词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把握技巧、评鉴名句
学习目标
知识必备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 齐的诗体。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 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 ”或 “阕”。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 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按内容和风格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 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 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 永、李清照。
关于词的知识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 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温馨提示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
主要内容。
词牌则是一首词的词调。
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是必须要有词牌。词 牌决定一首词的句数、字数。
楚汉时期,项羽兵败被围垓下,楚军丧失斗志 纷纷叛乱,项羽自知大势已去,就在营中与虞姬饮 酒,酒毕,虞姬留下一首“垓下歌”,便自刎而死。
后人钦佩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常以“虞美人”
三字作为曲名,寓指生离死别,以诉悲情。“ 虞美
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 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关于词牌 ·虞美人
温馨提示
1.注意韵脚:了、少、风、中;在、改、 愁、流。
2.注意语气强弱:春花秋月何时了 劈空 提问,要渐 强; 往事知多少,沉思往事 ,要渐弱。
3.注意重音:如“何时、多少、又、不堪 、应、只是、几多”等集中凝聚着词人的 情感字词,要重读。
4.注意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初读词作
1. 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词眼) 你最喜欢哪一句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时光流逝
物是人非
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本词也是李煜的绝命词,是他蘸着血,和着泪写下的一曲凄凉如 挽歌般的诗作,你能说说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整体感悟
品读诗歌 ·上阕
①思考:“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 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 的感情折磨,甚至是对亡国之君的屈辱,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 都结束。
同时,亦有时间上的,这首词写于被囚的第二年,过去的时光里, 日日夜夜, 一年一年,此恨绵绵无绝期。身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 “春花秋月”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让其厌烦,所 以,这声“何时了”之问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乐景写哀情,人生无常之感
明确:
A.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荣耀、地位、生存的安 全感等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
想象——
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 。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 。 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
②思考:“往事知多少”,沦为亡国奴、阶下囚的作者会想起哪些往
事呢 (提示: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平)
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
。这便是——往事之哀
明确:“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东风”,表示季节更替,
时光飞逝,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
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 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 忍受。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③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 考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借 用“明月”这一意象有何用意
明确:“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 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但是感受到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 的感慨。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 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想象——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 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 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 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 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 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 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知识必备 常见意象 · 月亮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少专江无月明。
流死转绕芳甸,
照花林皆似霰。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皎皎空中孤月轮 别离愁苦之月
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令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江月待何人, 但现江送流水。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永恒时空之月
可怜楼上月徘徊,千里相思之月
应照离人妆镜台。
时望不相闻,
月华流照君。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之
思 考①为何选择“雕栏玉砌” 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
明 确:因为这是李煜曾经最熟悉的地方,这里,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留 下他星步如飞的足迹,留下他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自己。亦是自 己皇权和尊严的象征。
思考③: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
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品读诗歌 ·下阕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思 考②“应犹在”,推测这些应该还在,后一句“朱颜改”中的“朱颜”含义是什么
明 确: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考④: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思考⑤:“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 确:叹惋口气,是对“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鉴赏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手法写“愁” 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手法——①夸张、比喻。
效果——用春水来比喻愁,
写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干里,写出了愁思之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之绵长。
手法——②设问、夸张
效果——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
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地写出了愁思之多。
总之,最后一句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 激 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拓展积累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永恒的主题。写愁的名句,大多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
形象,但角度各异。请你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闲愁、粗细
只恐双溪砟锰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情愁、轻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离愁、延绵不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乡愁、大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总结主旨
李煜的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 尖锐矛盾的对比,追惜年华、感慨 人事变迁、哀叹命运,抒发了一位 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表达了繁华 不在、人生无常的无奈。
不变的“外物”
实
春花秋月
乐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虚实结合 哀情
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问人:往事知多少
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
巨变的“人事”
虚
往事
故国 愁
朱颜
乐景
以问起,以答结
体会技巧
对比
小结全词
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 乐 景 写 哀 情、比喻、设问、夸张等艺术手法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 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 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因此具有的高度的概括 性和代表性,这也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说在最后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 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 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 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 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而李煜说
你灭了我的国
我却点燃了宋词的火
语境默写
1.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
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
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 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与李白的“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5.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