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第17课《猫》导学清单
【知识梳理】
郑振铎(1898一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秽(huì) 红绫(líng) 怂恿(sǒng'yǒng)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fú)
悲楚(chǔ) 惩戒(jiè) 妄下断语(w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污涩:污:肮脏,涩:本义不光滑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②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③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④悲楚:悲哀痛苦
⑤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⑥恍惚:不清楚、不分明“恍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⑦甜腻:形容情意厚,形容过分亲热的神情或语调,形容香气浓郁
⑧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⑨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⑩秩序井然: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受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作者已经建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对待不会说话的猫也应该如此。本文正是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3):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4):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
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内容上交代了“我”家养的猫的结局,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起着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第一只猫的特点的?
从毛色、形态、性情和动作等方面来写。“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形象地写出了第一只猫的毛色和形态;“很活泼”的性情和“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抢“红带”或“绳子”的动作,都写出了猫的活泼的特点。
3.“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将猫称为伴侣,说明“我”对它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免不了为它的不幸而难过。“酸辛”,既有对小猫死去的惋惜,也有失去小猫的痛苦。
4.“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小猫太活泼了,以至于让人提心吊胆,生怕它丢了。三妹的玩笑话表现了她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为下文这只小猫的亡失埋下伏笔。
5.“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只猫在为“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的同时,还为家庭作了贡献,它的活泼、能干,更增添了“我”及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
6.“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因守护不住生命而产生的痛心与惋惜之情。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作者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楚。从对上文两只小猫的叙述过渡到对第三只小猫的叙述,结束上文,为第三只小猫的出现埋下伏笔。
7.“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 子对鸟笼凝望着了。”句中的“凝望”一词有什么作用?
两次提到“凝望”,写出了猫对两只鸟的关注,为下文“我们”冤枉小猫埋下伏笔。
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永不”则抒发了决然毅然的情绪。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照应,使文章在结构上具有了首尾照应的特点。
9.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何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其自然地借“我”之口,抒发真实感情,揭示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共鸣。
10.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1.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的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2.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体现文章的主旨。
本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难免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第一题 略
第二题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第三题
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第四题
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4.比喻。将“我”的暴怒和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第五题 略
【即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娱乐 乞丐 隐约 活泼
B.郁闷 懒惰 洗刷 失踪
C.归途 慌忙 预警 污涩
D.疑望 松散 诉说 隔壁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捕(b )
B.红绫(líng) 诅骂(z ) 虐待(nüè)
C.怅然(chàng) 一缕(l ) 消耗(hào)
D.怂恿(s ng) 咕噜(gū) 叮嘱(sh )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据英国《卫报》2020年2月2日报道,坦桑尼亚教堂礼拜活动中至少20人因踩踏事件丧生,牧师畏罪潜逃。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如果妄下定论,必然落人错误的论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中“隐身”是动词,“绿叶”是名词。
B.“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中“捉捕”是动词。
C.“把它捉了下来”中“它”是名词。
D.“又极快地爬上去了”中“爬”是动词。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 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③④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似乎太______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______着。
(3)我很想______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A.活泼 凝望 补救
B.胆大 张望 弥补
C.活泼 张望 补救
D.胆大 凝望 弥补
二、填空题
7.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述了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_______,________。文章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___________)
(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___________)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9.学习了《猫》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感悟)读了郑振铎的《猫》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①对文中的“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文中的第三只猫,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新闻)读下面的文字,归纳这两则新闻材料共同揭示了什么。
材料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猫咪也会像婴儿、狗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与主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猫会把主人当作安全感的来源。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存在能让猫味感到安心。
材料二 最近,印尼男子法迪勒 拉伊汗讲述了他家猫咪的故事:“我们家的猫兰博是我的父亲收养的流浪猫。平时,我父亲到哪儿,兰博都形影不离。我父亲去世后,兰博变得抑郁而虚弱,甚至不吃不喝。我没有办法,决定带兰博去拜祭父亲的陵墓。当我们去到父亲的墓地时,兰博独自走着,四下察看。然后它蹲了下来,眼睛盯着我父亲的墓碑,我们一起为父亲祈祷。要离开的时候,兰博依然一直盯着墓碑。”法迪勒和他的家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3)(口语交际)周末,周涛沉溺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与杰瑞的相互捉弄而不能自拔,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感悟。
(材料一)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定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你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受伤时独自逃走。
(材料二)据统计,狼群十次狩猎中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它们对此的反应不是无精打采、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九次未果的狩猎不会让它们气馁,因为它们知道还有第十次,或者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总会属于它们。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节选)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中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
B.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之情。
C.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内容上,照应文章开头。
D.从作者养猫的经历,特别是从第三只猫的悲剧,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心存偏见,主观臆断,否则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原谅的错误。
12.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13.选文第(8)段画线句子“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 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心情。
14.选文第(11)段画线句子“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5.说说发现猫时,猫的神情怎样?作者在这里写猫的神情有何作用?
16.选出下面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B.我的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C.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
D.表明了我不再养猫的决心,也是对我养猫经历的总结,引起读者共鸣。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猫艾莉
妈妈养了很久的猫咪“真红”去世后,她的朋友为了让她打起精神来,把自家新生的一窝小猫中最漂亮的一只送给了她。妈妈把这只新来的小猫命名为“艾莉”,这是妈妈以前用过的英文名,可见宠爱之深。
艾莉的母亲血统高贵,父亲却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流浪猫,不过那未知的下等基因并没有影响它的美貌,艾莉小小年纪就和它母亲一样,举手投足间都带有十足的贵族范儿。
很多人都以为猫难养熟,实际上只要养的年纪够小,它很容易和你嬉皮笑脸亲密无间到开无恶意的玩笑,例如真红。
艾莉却是个例外,它对谁都是淡淡的,你去逗弄它,它会用一种极为平静的态度轻轻披开你的手,眼晴漫不经心地凝视着别处,让你不禁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想要被主人抚摸的宠物。
妈妈在尽心照料艾莉一段时间后,依然没能从它那里取得什么特权。她有些沮丧,便暂时不想多管它,郁郁地继续怀念可爱的真红。虽然艾莉不见得会有什么心理落差,可我还是自作多情地担任了妈妈之前扮演的角色——讨她的喜欢。
我也试过很多种方法逗它,用猫铃铛、毛线球、狗尾巴草什么的,可艾莉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冷静,直到我快要失望了才摆弄几下子,那不耐烦的神态,像极了大人看到小孩子流着鼻涕扑过来,明明不想笑却非得笑那么几下的样子。
后来我只得放弃,换作每天抱着它在阳台上发呆。
说起来我也不知道一人一猫发呆时发生了什么,艾莉来到我家差不多一年时,在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它本在我怀中安安静静看外面晾晒的衣服,可忽然就仰头亲了我的下巴一下。
猫类有亲吻的概念吗?
我不知道。
但那个轻轻的如羽毛一般的吻将我融化了,一连几天都飘飘的,妈妈问我也不告诉她,她大约会嫉妒得发狂吧。
那个吻变成了我和艾莉的共同小秘密。自那之后,我和艾莉每天的发呆时间变得更加甜蜜了。它学会了拽铃铛,每次都是它拨动铃铛我去扑,两个笨蛋玩得十分起劲。我想,如果艾莉足够大的话,总有一天是它抱着我在阳台上发呆吧。
后来去了外地工作,宿舍不能养猫,艾莉自然只能留在家里。出发的前几天我一再和它告别,它只是安然看着我,把铃铛拨给我。
第一次离开艾莉的生活没我想象中那么难熬,当然也不至于十分愉快。终于熬到十一长假,回家后,我没有看到艾莉扑上来迎接的身影,立刻放下包到处寻找,最后在床底发现了它。然而它只是远远看着我,甚至连铃铛都无法将它从床底吸引出来了。
果然,艾莉又恢复了刚来我家时的状态。我去抱它的时候,它优雅地挣脱开,不知消失在了何处。若不是猫粮在正常地减少,我甚至怀疑艾莉已经不在家里了。假期很快结束,出发前一晚,我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关灯睡觉,发现艾莉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艾莉?”
它仰脸看着我,眼眸亮晶晶的。
我顿时忘记了呼吸。它看了我一会儿,舔舔自己的爪子,转过身晃着尾巴不见了。我赶紧走出屋去,把它一把抱在怀里,它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用脸蛋碰了碰我的鼻尖。
第二天艾莉没有躲起来,而是站在妈妈脚边目送我出门。我知道它原谅了我的离开。原本略略失望的假期瞬间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才坐上车,就开始深深期待下一次回家了。
17.文章中小猫艾莉对“我”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试摘录文中有关词句说说这一变化的过程。
最初小猫艾莉对“我”“漫不经心”——后来它______;——“我”从外地工作回来,它“又恢复了刚来我家时的状态”——“我”假期结束要出发前,它______。
18.小猫艾莉在文中犹如一个孩童。文中有多处描写小猫艾莉看“我”的眼神,请结合加点词语揣摩下列两句小猫当时的内心世界。
(1)眼睛漫不经心地凝视着别处,让你不禁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想要被主人抚摸的宠物。
(2)它仰脸看着我,眼眸亮晶晶的。
19.本文语言幽默生动,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那个轻轻的如羽毛一般的吻将我融化了,一连几天都飘飘的,妈妈问我也不告诉她,她大约会嫉妒得发狂吧。
20.这篇文章主要写小猫“艾莉”,但三次写到猫咪“真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三次写猫咪“真红”在文中的各自作用。
---答案与解析---
1.D
2.B
3.D
4.C
5.A
6.A
7.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8.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9.(1)(示例)①凡事不能单凭表象而主 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私心偏见,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
②弱小者总是饱尝不幸,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避免不幸。
(2)猫同人类一样,也是有灵性、有感情的。
(3)(示例)周涛,我们先一起做完作业,再看动画片放松,好吗?
10.(示例)我们应学会团结,勇敢,相互合作,等待时机;学会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直到获得成功。
11.C
12.“我”冤枉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留下了深深的悔恨。
13.只要能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猫的悲伤、不平的心情即可)
14.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我”对第三只猫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地表现了“我”对冤枉了第三只猫的悔恨(内疚)与自责。
15.猫的神情是安详的,这与“我”的暴怒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猫的无辜及我发现猫被冤枉后的悔恨之深。
16.D
17.“仰头亲了我的下巴”, “用脸蛋碰了碰我的鼻尖”
18.(1)“漫不经心”一词写出了小猫艾莉最初不大信任人,故意保持与人的距离,故意表露出不愿与人亲近之意。
(2)“仰脸”“亮晶晶”写出了艾莉看到“我”即将离开家门,想得到“我”抚摸以及留恋不舍的心情。
19.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小猫的吻比作“羽毛”生动地写出这一吻美好的感受,“发狂”是夸张的手法,用妈妈的表现衬托出“我”的喜悦心情。
20.第一次提到猫咪“真红”,是为了交代小猫艾莉来“我”家的原因;第二次是为了与小猫艾莉对比,突出艾莉的与众不同;第三次,是衬托妈妈从艾莉那里得不到什么特权的失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