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9:51: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第十四课时《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子和果实的关系,领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葫芦实物、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神秘地拿出葫芦实物,举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孩子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什么?(葫芦)你们见过葫芦吗?在哪里见过?”
邀请几位学生回答,分享他们对葫芦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用彩色粉笔突出“葫芦”二字。
领读课题,强调“芦”要读轻声。
再次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袋里是不是冒出了好多小问号呀?谁来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是谁要的葫芦?”“为什么只要葫芦?”“最后有没有得到葫芦?”等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读完后,提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 个)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感、怪、慢”,先指名认读,正音。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藤”“盯”,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玩“摘葫芦”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葫芦藤,将生字词写在葫芦形状的卡片上,挂在藤上。请学生上台认读,读对了就把葫芦摘下来,奖励给学生。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每读完一段,让学生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最后葫芦都落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出示相关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利用图片或简笔画,直观展示“细长的葫芦藤”“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见过哪些细长的东西,增强对“细长”一词的理解。
指导朗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读得轻快一些,表现出葫芦藤的生机;“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雪白”读重音,突出花的颜色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要读出赞叹、喜爱的语气,“多么”读重音,“啊”读轻声,尾音上扬。
全班齐读,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
进行词语搭配练习: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学生可能会说“细长的柳枝”“雪白的棉花”“可爱的小猫”等,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葫芦叶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语气。
教师讲解: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但用反问句表达,语气更加强烈,强调了种葫芦的人不怕虫子。
让学生模仿种葫芦人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抓住“盯”字,让学生做一做“盯”的动作,体会种葫芦人的不在乎。
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
3. 学习第 3 自然段
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邻居看到蚜虫是怎么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引导学生将其改为陈述句“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感受反问句更能体现出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
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出邻居的着急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
可以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4. 学习第 4 自然段
齐读第 4 自然段,教师出示图片或动画,展示葫芦慢慢变黄、掉落的过程。
结合句子“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理解蚜虫越来越多,导致葫芦变黄掉落。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教师总结:因为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得不到营养,所以就落了。从而让学生明白叶子和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只关注葫芦,不关注叶子,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我会早点治蚜虫,保护好叶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小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树木和鸟儿”“庄稼和阳光雨水”“学习和休息”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如:树木为鸟儿提供栖息的地方和食物,鸟儿帮助树木传播种子、消灭害虫;庄稼需要阳光雨水才能生长,阳光雨水为庄稼提供能量和水分;学习和休息也是相互联系的,合理的休息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
2.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学生续编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种葫芦的人的想法、做法以及最后的结果等方面去构思故事。
选几个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教师对学生的续编故事进行评价,从创意、情节合理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出更精彩的故事。
(五)指导书写
1. 出示“棵、谢、想、盯、言、邻、治、怪”8 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棵、谢、盯、邻、治、怪”是左右结构,“想、言”是上下结构。
重点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2. 教师范写“邻”字,一边写一边讲解:“邻”字的左边是“令”,右边是耳刀旁,耳刀旁的笔顺是横撇弯钩、竖。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和宽窄协调。
让学生书空“邻”字,记住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3.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做到“三个一”。
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纠正书写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
4. 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挑选几本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
先让学生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再让其他学生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把字写得更漂亮。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有趣的课文,认识了好多生字,还明白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观察、多思考,不要像种葫芦的人那样犯错误。
2.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得生动有趣,让他们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七)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对不同句式的对比朗读,学生较好地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和态度,也明白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今后应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写字教学中,还需更加注重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