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选择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世界古代史】选择题 试卷(含答案解析)-【备考2025】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21: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古代史】—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  )
A.人类早期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西方文明 D.迈锡尼文明
2.(2024·广元) 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
A.外邦人和奴隶 B.成年男性公民
C.成年男子 D.全体居民
3.(2024·青海) 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青铜器、金字塔、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数字。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大单元主题是(  )
A.欧洲庄园制度 B.亚洲封建制度
C.亚非文明成果 D.西欧哲学成就
4.(2024·包头) 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系。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传承了古代文明 B.推动了民法建设
C.建立了封建制度 D.形成了地域文化
5.(2024·赤峰)下面材料是某历史教师教学PPT展示的学习内容。这体现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点具有(  )
A.差异性 B.共容性
C.多元性 D.发展的不平衡性
6.(2024·黔南)某节历史课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展开评论。甲同学说:“这部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乙同学说:“这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编纂于(  )
A.5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B.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世纪的日本 D.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7.(2024·苏州) 拜占庭帝国一位著名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在位时期文治武功显赫,建立了“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其中“一部法律”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8.(2024·苏州) 英国学者马于 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按照这一观点,下列属于希腊文明源头的有(  )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印度文明 ④伊斯兰文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2024·扬州) 下表是某同学做的学习笔记。可推知他正在学习(  )
时间:公元6世纪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 目的: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 《法理概要》《新法典》 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10.(2024·广西壮族自治区) 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
A.科技的发展 B.文学的兴盛 C.社会的转型 D.制度的革新
11.(2024·黑龙江) 下列选项中,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兴起 D.手工工场的兴起
12.(2024·扬州) 考古学家从一处遗址清理出一幅马赛克镶嵌画,画面表现了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会战中一位统帅奋勇冲进波斯军阵的场景。这位统帅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13.(2024·黑龙江) 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A. B.
C. D.
14.(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和政权的建立 B.幕府统治的强化
C.大化改新的影响 D.明治维新的推动
15.(20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16.(2024·陕西) 对下图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图二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A.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B.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C.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D.都是奴隶制帝国
17.(2024·齐齐哈尔)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2024·湖北) 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君主权力衰落
C.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国内矛盾激化
19.(2024·绥化)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议会 D.三级会议
20.(2024·安徽)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
21.(2024·安徽)《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24·福建)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23.(2024·湖南)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  )
A.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
C.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
24.(2024·天津市)古埃及人发现,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据此他们制定的历法是(  )
A.太阳历 B.太阴历 C.公历 D.夏历
25.(2024·河南)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就不会有希腊雕塑。材料表明古希腊运动会(  )
A.促进艺术发展 B.推动文化交流
C.消除政治分歧 D.倡导和平理念
26.(2024·江西)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你可能看到(  )
A.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B.学生学习天文知识
C.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D.师生讨论《进化论》
27.(2024·烟台)如下资料卡解释的是(  )
A.封君封臣制 B.西欧庄园 C.城市自治 D.大学兴起
28.(2024·宜宾)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  )
A.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随意增加佃户劳役
C.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D.领主直接经营份地
29.(2024·盐城) 《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以明确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它的颁布(  )
A.开创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
B.彰显了罗马共和国阶级平等理念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D.体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30.(2024·连云)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C.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
31.(2024·广安)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梵文和佛教 D.帕特农神庙和《十二铜表法》
32.(2024·重庆市)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西亚地区出现了楔形文字,图画文字是一种用记号表达思想和记录事实的方式,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主旨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成果,A项正确;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古代文明,属于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文明,约公元前2850年-前145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排除B项;
甲骨文不属于西方文明的范畴,排除C项;
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但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有资格公民大会,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A项外邦人和奴隶不享有政治权利,不符合题意;
B项成年男性公民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符合题意;
C项在雅典民主政治下,享有政治权利的是本邦成年男性,外邦成年男子没有政治权利,不符合题意;
D项全体居民中包含广大奴隶、妇女等,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拜占庭帝国在翻译和注释古典作品过程中,形成了古典希腊罗马著作的译本体系。这些古典作品又为近代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可知,拜占庭帝国为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作出贡献,并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素材,体现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A项传承了古代文明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民法建设没有体现推动了民法建设,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传承了古代文明,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封建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传承了古代文明,不符合题意;
D项形成了地域文化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传承了古代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帝国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并理解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C项正确;
每个地区的文明都具有其独特性,材料没有涉及文明成就的高低,无法得出差异性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文明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不能得出“共容性”的结论,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文明发展的好坏,无法得出特点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认识。
6.【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还是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与法兰克王国、日本、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拜占庭帝国的认识。
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
《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共和国的法律成就,排除B;
《拿破仑法典》是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属于北非,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属于西亚。古希腊文字来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受到古代埃及的影响,由此可知,①②能够证明希腊文明起源于西亚和北非,A符合题意;
③古印度文明属于南亚,排除CD;
④伊斯兰文明是由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突厥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演化而成的一种人类古老文明,排除B。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排除A;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的,排除B;
《拿破仑法典》是1840年拿破仑颁布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罗马民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可以看出,“百年翻译运动”使阿拉伯帝国广泛吸收其他文明成果,这有助于推动阿拉伯帝国文化勃兴。
ACD三项材料主要体现文化吸收,与科技、社会转型、制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文学的兴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帝国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百年翻译运动”。
11.【答案】B
【解析】【分析】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A项城市的兴起和题干信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符合题意;
C项庄园的兴起和题干信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手工工场的兴起和题干信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大学的兴起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12.【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领3.5万大军,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亲率10万大军,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迎战。亚历山大出奇制胜,直捣大流士所在的中军。大流士惊慌失措,临阵脱逃,他的母亲、妻女都被亚历山大俘获。B符合题意;
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官,排除A;
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C;
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亚历山大东征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解析】【分析】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A项金字塔属于古埃及文明,符合题意;
B项是长城,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不符合题意;
C项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
D项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著名建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1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日本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甚至连名称与走向都相同”和所学知识可知,6-9 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以上现象是大化改新的影响的结果。
A项大和政权的建立不能解释题干现象,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不符合题意;
B项幕府统治的强化不能解释题干现象,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不符合题意;
C项大化改新的影响能够解释题干现象,符合题意;
D项明治维新的推动不能解释题干现象,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要求具备对基础知识和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5.【答案】D
【解析】【分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项儒略历是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不符合题意;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图中①处应该填写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象形文字产生于古代埃及,对后来字母文字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学会并加以改造,之后传到欧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古代亚非文明成就。
16.【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阿拉伯帝国示意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中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中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8世纪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因此材料所述两大帝国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A项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B项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只符合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C项都实行封君封臣制不符合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D项都是奴隶制帝国错误,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封建王朝,而不是奴隶制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罗马和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罗马和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文明兴起于西地中海世界的意大利半岛,并逐渐向外扩张,建立帝国,2世纪时,罗马帝国强盛一时,将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
A项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与公元前334年东征,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但没有完全占有地中海,不符合题意;
B项罗马帝国2世纪时,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符合题意;
C拜占庭帝国与七世纪中期达到极盛,此帝国恢复了原罗马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但2世纪时还没有这个帝国项,不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完全占有地中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准确识记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18.【答案】C
【解析】【分析】据题干“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可知这反映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A项法学系统日臻完整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经济方面的史实,不涉及法学系统的信息,无法说明法学系统日臻完整,不符合题意;
B项君主权力衰落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君主权力衰落的信息,反映了故巴比伦时期银行借贷的史实,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活跃,不符合题意;
C项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国内矛盾激化与题意毫无关系,题干没有出现国内矛盾激化的信息,而是通过借贷银行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活跃发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掌握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19.【答案】B
【解析】【分析】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A项元老院是古罗马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不符合题意;
B项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符合题意;
C项议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不符合题意;
D项三级会议是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雅典的公民大会,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2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可知,西欧庄园内部能基本上自给自足,反映了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A符合题意;
“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反映了农奴从事繁杂的劳动,地位低下,排除B;
题干未体现阶级矛盾的尖锐,排除C;
题干未涉及奢靡浪费的相关状况,排除D。
故答案为:A 。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答案】B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图2中的②,B符合题意;
②是非洲东部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所在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A;
③是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与题意不符,排除C;
④是地中海地区是希腊文明的诞生地,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成就和地理位置,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属于实物史料,可以直接印证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A符合题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与鉴真东渡日本有关,排除B;
“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马铃薯属于美洲农作物,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可知,材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体现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排除C;
题干没有体现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据此他们制定的历法是太阳历,A符合题意;
伊斯兰太阴历是伊斯兰国家和世界穆斯林通用的宗教历法,排除B;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排除C;
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与古埃及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古希腊,将比赛胜利者的雕像树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成为一种风气。”可知,古希腊人热爱体育运动,推崇比赛的胜利者,并且为其建立雕塑,这有助于促进希腊艺术的发展,A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B;
消除政治分歧的说法有误,排除C;
材料未涉及和平理念的相关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学艺术。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古希腊的雕塑,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开设的课程有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天文等,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专业课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处理内部纠纷 ,中世纪欧洲大学与庄园法庭无关,不符合题意;
C. 学生公开宣扬异端言论 ,中世纪欧洲大学有很大的自治地位,但是学生不可以公开宣扬异端言论,不符合题意;
D. 师生讨论《进化论》 ,《进化论》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较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经济实体、政治实体”“具有司法权”结合所学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B符合题意;
封君封臣制是西欧的政治制度,排除A;
城市自治与题干中的乡村不符,排除C;
大学兴起与乡村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庄园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8.【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以农业为主,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给,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可以看出, 西欧中世纪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随意增加佃户劳役 ,题干中没有显示随意增加佃户劳役,不符合题意;
C. 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 ,题干中显示庄园是经济单位,没有显示是政治单位,不符合题意;
D. 领主直接经营份地 ,领主的土地由农奴经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9.【答案】C
3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或评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是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是对庄园政治和经济属性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
“古巴比伦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建立了社会等级制度”“日本自646年起进行大化改新”,均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概念。
3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绩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D项正确;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
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代表,排除B项;
梵文和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内容“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带到他所征服的地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D项正确;
题干内容描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影响,与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无关,排除A项;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无法直接表明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排除B项;
题干中并没有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叙述,且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是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兴衰的相关知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