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有解析)【真题荟萃】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有解析)【真题荟萃】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7-27 10: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4·吉林·中考真题)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根据你的经验,下列描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根铅笔的质量约为2kg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5℃ D.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5s
2.(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或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0N B.铅笔的长度为4.10cm
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D.读取温度计示数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甲图:初春、扎龙湿地冰雪消融 B.乙图:盛夏,林都伊春薄雾消散
C.丙图:金秋,镜泊湖畔朝露晶莹 D.丁图:寒冬,太阳岛上雪人变小
4.(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和“液体沸腾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用“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B.为了得到普遍规律,两个实验均应进行多次实验
C.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
D.甲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
5.(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对煮粽子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
C.粽子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的
D.“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2024·广东·中考真题)《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7.(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8.(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9.(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0.(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
11.(2024·江西·中考真题)某九年级同学测得自己的质量为50 ,体温为36.8 。(均填写物理量合适的单位)
12.(2024·广西·中考真题)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3.(2024·云南·中考真题)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把糖块加热成糖浆,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熬制糖浆的过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14.(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经历 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2024·河南·中考真题)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中酒精 热量。
16.(2024·新疆·中考真题)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
(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燃料为煤油、液态氢和液态氧,发射前加注燃料时,应在 (填“低温”或“高温”)环境中进行。为防止燃料汽化导致燃料贮箱内气压过高,应先加注 (填“煤油”“液态氢”或“液态氧”)。氢在 (填“液”或“气”)态时氢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2)火箭加速升空时,嫦娥六号探测器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填“大于”或“小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探测器在月球上 (填“具有”或“没有”)惯性。已知氢的热值为,则质量为1t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
17.(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 。
18.(2024·福建·中考真题)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的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榫、组装、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 (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三、实验题
19.(2024·广东·中考真题)(1)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读数为 cm。
(2)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3)自制液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 的性质。为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应选择内径更 的玻璃管。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点燃蜡烛A,眼睛应在图中 (选填“a”或“b”)处观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移动与A外形相同的蜡烛B,发现B与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 ;
②得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后,若换用面积较大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24·山西·中考真题)由于全球变暖,世界各地许多冰川开始快速消融。如图所示,为了保护全球海拔最低、蕴含丰富地质学信息的四川达古冰川,科学家正在探索为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市场上有同种规格的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选谁做“被子”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
21.(2024·陕西·中考真题)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
(2)如图-2,是某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如图-3,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纸盒被推动的距离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 。如果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该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纸盒被推动的距离。
22.(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时间/ 0 1 2 3 4 5 6
温度/℃ 92 94 98 98 98 98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
(2)调整后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2℃时,每隔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
23.(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
(2)用酒精灯对水加热时,烧杯上方有“白气”产生,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四、综合题
24.(2024·广东·中考真题)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会影响脚的舒适感。透水汽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质量。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在相同规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质量的水,用恒温装置维持水温不变,面料与容器口紧密贴合。容器口的面积为,装置甲中的水温为37℃,实验室温度为23℃。
(1)实验中,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为 ℃;
(2)分别测出两装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总质量;30min后,再次测出相应的总质量,数据记录见表。分析数据可得:
①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g;
②面料 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
实验装置 总质量/g 总质量/g
甲 225.00 223.12
乙 235.00 232.68
(3)实验过程中,容器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请举出1个生活中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的实例: 。
五、科普阅读题
25.(2024·山西·中考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1756年,德国医生菜顿弗罗斯特在一把烧红的铁勺上滴了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起来并能持续30s,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如图甲所示。由于蒸气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气垫”很快将沸腾抑制住。液滴悬浮在“气垫”上,在液滴重力的作用下,“气垫”中的气体从四周无规则逸出,“气垫”就会拖着液滴在高温物体表面几乎没有摩擦的情况下四处滑动。
(1)如图甲所示,“气垫”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与 (选填“磁悬浮列车”或“轮滑鞋”)相同;
(2)如图乙所示,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是利用 (选填“液氮”或“汗液”)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用普通铁锅不放油煎鸡蛋,若要鸡蛋不粘锅,以下两种做法合理的是 。
A.先打入鸡蛋再烧热铁锅 B.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一支铅笔的质量在1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与一张A4纸的宽度相同,而一张A4纸宽约为21cm,所以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是合理的,故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在15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0N,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铅笔的长度是4.10c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是错误的,并且用手拿砝码,也是错误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薄雾消散,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朝露晶莹,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人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图甲中,使用水浴法对物质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个实验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普遍规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晶体熔化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物质的状态,探究“液体沸腾规律”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水的温度,两个实验都需要记录加热时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金属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甲实验装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属的熔化特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5.D
【详解】A.煮粽子时,锅内温度水蒸气温度较高,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由于锅内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遇到锅外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水沸腾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煮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内能增加的,故C错误;
D.“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我们要明确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
A.汽化: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这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凝固: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广州地处我国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黑板、墙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的过程,对外放热,故AB错误;
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对外放热,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9.B
【详解】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1. kg ℃
【详解】[1]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同学测得自己的质量为50kg。
[2]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体温为36.8℃。
12. 45 有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5℃。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说明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3. 熔化 热传递
【详解】[1]将糖块加热成糖浆,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2]熬制糖浆时,糖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糖的内能。
14. -6 5 减小
【详解】[1][2]由图像可知,盐水在 6℃时开始凝固,凝固点为 6℃;盐水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10min凝固结束,凝固过程经历5min。
[3]凝固过程中,盐水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15. 汽化 吸收
【详解】[1][2]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而汽化吸热。
16. 低温 煤油 气 大于 具有 1.4×1011
【详解】(1)[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的燃料为煤油、液态氢和液态氧,因为液态氢和液态氧的沸点较低,所以发射前加注燃料时,应在低温环境中进行。
[2]为防止燃料汽化导致燃料贮箱内气压过高,应先加注沸点较高的煤油。
[3]气态的氢温度相对较高,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氢在气态时氢分子无规则运动更剧烈。
(2)[4]火箭加速升空时,嫦娥六号探测器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机械能的增加量大于其动能的增加量。
[5]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探测器在月球上也具有惯性。
[6]质量为1t的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7. 98 液化 吸热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
[2]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吸热。
18. 汽化 人耳
【详解】[1] 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增加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木头中水分的汽化。
[2] 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9. 2.35 2.4 热胀冷缩 细 a 相等 不变
【详解】(1)[1]如图所示,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2.35cm。
(2)[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4N,即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为2.4N。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f=F=2.4N
(3)[3]液体具有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性质,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一性质制成的。
[4]玻璃泡内的液体膨胀或收缩一定的体积时,玻璃管内径越细,液体升高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温度计的精确度就越高。
(4)①[5]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所以眼睛应在图中a处观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
[6]选用两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与A外形相同的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换用面积较大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
20.见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是为了探索给冰川盖“被子”来减小太阳辐射热对冰川消融的影响,因此可设计实验:
(1)实验准备:选取体积相同的三块冰,给其分别盖上白色、灰色、黑色三种颜色的纳米纤维布。
(2)实验过程:将他们放在太阳底下,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的熔化情况。
(3)实验结论:冰熔化最慢的其所盖的那个颜色的纳米纤维布最适合。
21. 60 晶体 大 相同
【详解】(1)[1]如图-1,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液体的体积为60mL。
(2)[2]根据图-2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知,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分析图像可知该固体是晶体。
(3)[3][4]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研究动能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如图-3,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根据小车被撞击通过的距离来表示小球的动能大小,将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的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越大)由静止释放,比较纸盒被推动的距离可知: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如果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要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应该将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纸盒被推动的距离。
22. 将铁架台的铁夹向上调一点 96 不能
【详解】(1)[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将铁架台的铁夹向上调一点。
(2)[2]第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此时水的温度为96℃。
(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4)[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不能沸腾,因为试管里面的水温度能到达沸点,但和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试管里面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故不能沸腾。
23. B 液化 不变 减少水量
【详解】(1)[1] 为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自下而上安装器材,所以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A。
(2)[2] 实验过程中,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珠。
(3)[3] 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保持沸点98℃不变。
(4)[4] 为了减小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
24. 37 1.88 2 22 内 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详解】(1)[1]为比较两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变量是面料,其它关键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装置乙中的水温应与装置甲中水的温度相同,为37℃。
(2)①[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装置甲中透过面料1的水蒸气质量为
②[3]装置乙中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质量为
相同的时间内,透过面料2的水蒸气的质量比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
③[4]两种面料的透过水蒸气的质量之差为
两种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为
(3)[5]实验过程中,由于水蒸气集中在容器内,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内表面会有小水珠形成。
(4)[6]夏季的床单选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强舒适感。
25. 汽化 磁悬浮列车 液氮 B
【详解】(1)[1]由题意可知,研究发现把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液体沸腾时,会有气体不断产生,在液体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会瞬间形成一个“气垫”,因此“气垫”的形成是液体汽化形成的。
[2]“气垫”是使液滴与高温物体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磁悬浮列车是使接触面相分离来减小摩擦的,轮滑鞋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因此与“气垫”减小液滴与高温物体之间摩擦的方式相同的是磁悬浮列车。
(2)[3]将手伸入-196℃的液氮中停留数秒不会冻伤,液氮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因此汽化形成的气垫层保护了手。
(3)[4]由上述题意可知,液体滴落在远高于自身沸点的高温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液体会发生剧烈沸腾,因此应当先烧热铁锅再打入鸡蛋,从而鸡蛋才能不粘锅。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