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9: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搭石》教学设计
主题 《搭石》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聚焦阅读速度,联系自身阅读体验,初步明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探索本课行文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 3.尝试运用阅读有一定速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经验,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评价任务】 1.明确面对不断增长的课文“篇幅”要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目标1) 2.能够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目标2) 3.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挑战另一篇阅读,说出使用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目标3)
【学习内容】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主题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文要素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了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搭石》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不停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指导学生梳理探究“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是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同时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训练,学生基本学会了抓关键词句梳理课文主要信息,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等,概括能力、梳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且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即使遇到不理解的字词,也能猜出文章的意思。而进入高年级后,学生课内外阅读量逐渐增加,阅读材料的种类不断丰富,阅读要求越来越高,此时掌握并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对于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水平尤为重要。《搭石》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是通过动作的自我监控,引导学生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所以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都要把“提高阅读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始终,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方法,在真实的、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去感悟、总结。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聚焦目标,强化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指向目标1)1.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一谈提高阅读速度的好处。 2.学生聆听了教师的总结,能有意识地提高阅读速度。 3.学生阅读单元主题——“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4.学生发现共同点,并回答——默读 5.学生齐读课题《搭石》。 1.谈话导入,聚焦速度 (1)面对“篇幅”越来越长的阅读材料,阅读时有没有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呢?提高阅读速度有什么好处呢? (2)小结好处:提高阅读效率、改进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力…… 2.聚焦目标,导入新课 (1)滚动屏幕出示文字,引出单元主题——“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并随即板书。 (2)出示二单元各课的题目、部分导语,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随机板书“默读”)。 (3)出示课题《搭石》,让学生齐读。1.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提高阅读速度的好处。 2.学生在谈话中,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谈话,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性。相机出示本单元主题,进一步强化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环节二: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指向目标1、2)1.学生完成阅读后记录时间,并完成学习单。 2.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时间,并修改自己的答案。活动一:比谁读得快 1.出示阅读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2)默读完之后,再拿出学习单,完成题目。 (3)做题期间保持安静,不能再回读课文。 2.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3.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时间,全班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在活动中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完成学习单。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活动,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搭石》,并记录时间,集中注意力进入课文情境中,排除周围环境等干扰,提高阅读速度。环节三:了解阅读效果,梳理阅读方法(指向目标1、2)1.学生交流阅读情况。(有的读得快,但理解不够准确;有的读得慢,但理解更准确一些;有些读得又快又准确;有些读得又慢又不准确。) 2.个别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 3.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 4.学生回顾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体会到集中注意力阅读是一种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的、专注的阅读状态。 5.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阅读时的回读情况,并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回读;因为不理解词句而回读,如:“汛期”、“紧走搭石慢过桥”......) 6.学生用学到的这些好方法,再次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记下所用的时间,搜索信息。 7.学生交流搜索的信息,并汇报。(介绍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活动二:分享快读窍门 1.根据课堂观察,鼓励不同阅读时长的学生如实交流阅读情况。 2.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明白不能忽略理解,一味追求阅读速度,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阅读速度。 3.请个别做得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 4.引入本课的导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随机板书: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 5.重点指导“如何集中注意力”(是否有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感觉怎样?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避免?) 6.借助微视频突破“不回读”的难点。 7.让学生回忆在读《搭石》时,是否有回读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8.教师小结方法: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克服回读现象;遇到不认识的词句,如果不影响理解就继续往下读;如果该词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不必反复回读,在后续精读课文时再不断熟悉、识记、理解。 9. 出示要求:第二遍读,运用方法,搜索信息,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0.引导学生交流搜索到的信息,随机板书并顺势梳理本课行文思路(板书:介绍——摆——走——赞) 11.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1.能够如实交流自己的阅读情况。 2.分享并学习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能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的方法再次搜索信息,归纳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个别学生分享、集中指导、视频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再次运用方法阅读课文,感受快读窍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养成集中注意力阅读的习惯。环节四:延伸课外,巩固运用(指向目标3)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并记录时间。 2.和同桌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汇报1.出示课外阅读,并提出要求: (1)用上方法快速默读,记下自己所用时间并统计时间。 (2)和同桌交流,你了解到的信息,并说说主要内容。 2.引导全班交流,说说用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了解到什么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将课内所学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环节五:本课总结(指向目标1、2、3)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收获。1.同学们,本节课即将结束,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2.本课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第一课,后面我们还会学习更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在今后的阅读中进行实践。1.学生能够熟练地表达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提高阅读速度运用到日常的阅读中。
【板书设计】 搭石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介绍 摆 走 赞 默读 集中注意力 不回读 不停读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课文回顾】
1.学习了本课,你掌握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搭石》,我用了_______分钟,并且我搜索到以下信息:
(1)本文围绕“搭石”,写了以下内容:
( )搭石 ( )搭石 ( )搭石 ( )搭石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了搭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搭石》第三段,完成练习。
(1)下面快速阅读片段的方法中,对提高阅读速度有帮助的有( )。(多选)
A.张楠楠根据阅读提示对课文进行阅读感知后,及时记录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B. 刘萌萌读到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时,不太理解,就停下来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
C.王宇阳觉得片段中最后一句话描写得特别优美,富有诗意,决定潜心品读。
D.刘洋集中注意力阅读片段,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片段描述的情境中,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画面。
【策略实践】
故乡情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叠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会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片碧蓝,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天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趁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我昏昏沌沌地睡去了。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的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
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上了原野。
(1) 快速阅读短文,我大约用了__________分钟。
我不仅读得有速度,而且知道下面的事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
A.在沙路上光着脚奔跑
B.母亲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
C.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
D.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2)张莉莉快速阅读短文,读到“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时,对句中“阅读”的使用感到不理解,此时她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
(3)在快速阅读中,下 面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生字较多,如“莽”“秸”等,可以暂时忽略它们,不要查字典
B.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不容易读通顺,但也不要回读
C.阅读时不分心,不走神,集中注意力去读,尽量进入作者描述的美妙情境中
D.短文描写了故乡美丽的风情,快速阅读时可以对描写精彩的地方仔细地研读欣赏
(3)短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快乐的童年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如果请你来当小导游,你想向游客介绍你家乡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搭石》教学设计
主题 《搭石》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回顾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方法,运用“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经验和方法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强化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 2.能借助具体语境不断识记“汛、挽”等6个生字,会写“汛、访”等生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感受汉字构字组词的特点,提高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3.梳理并交流摆搭石、走搭石等印象深刻的画面,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发现美、感受美,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世界。
【评价任务】 1.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课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目标1) 2. 能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会写“汛、访”等生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目标2) 3. 能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并能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目标3)
【学习内容】 《搭石》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识记“汛、挽”等6个生字,会写“汛、访”等生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全文围绕“搭石”选取了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画面,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情境,以此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通过感受美,进一步学凡的事物当中发现美。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并且在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他们能借助具体的语境猜测意思。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几幅画面的内容已经很清楚,且印象深刻。在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通过抓关键语句感受课文表达的情感,懂得抓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品质,但要学生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教学重点应还是在于通过梳理印象深刻的事件、抓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学法,强化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指向目标1)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记录时间,并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思考不回读的方法,并回答。(遇到不认识的词句,如果不影响理解就继续往下读;如果该词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 3.学生回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思考解决办法。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经验和方法,再读课文,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并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总结学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相机提问如何做到“不回读”呢? 3.让学生回忆在初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想一想如何解决呢?学生能够娴熟地使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引出对“不回读”的思考,回忆如何理解不认识的词句。环节二:巧用方法,自学字词(指向目标2)学生现根据要求自学字词,相互提醒纠正后,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具体语境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或者根据生字的构字特点猜测词语的意思,如“汛期”中,“汛”的部首和水有关系,再联系具体语境,就知道这个词语是说涨水的时节。出示自学字词要求: 先自学生字词,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说说如何理解词语。 理解下列词语意思: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抽学生说说你理解到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总结方法:借助具体语境、生字构字特点猜读词语意思学生具备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并能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梳理方法,再出示重要词语,让学生再次实践方法,习得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提高独立识字习字能力。环节三:精读课文,感受情感1.学生回答:搭石就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2.学生抓住关键词: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3.学生回答: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4.学生交流反馈印象深刻的画面,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5.学生说第三幅画面带给自己画一般美的感受。并根据教师的引读,读出第三幅画的美感。 6.学生交流对这段话的感受。 7.学生用善良、无私等词语赞美乡亲们。 8.学生交流:家乡人把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小结: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板书:抓关键语句品读) 2.学习第2-5自然段。 (1)再仔细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相关词句,说说令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 预设: A.“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返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什么情况下会用“谴责” 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民风淳朴) B.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无论......只要......一定......直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体会到了什么? (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 C.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拾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行”作为队列时读hang, 在这里是指一起同行的人 。所以读 一行(xing)人。 ②读好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并结合语境理解。 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引读三遍,语速渐快。)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 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 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 乐) 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 引读,速度渐快。)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 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其实又没有 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 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D.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 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理所当然的事。 ①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③理解“理所当然”: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学生能够梳理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并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活动意图说明: 深入文本,梳理学生印象深刻的画面,并品读其中的关键语句,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会。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真情。1.学生自由回答。 2.全班齐读最后一段。1.小结: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学生能够说出搭石的真实含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谈话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搭石的真实含义,并能将这种情感通过读最后一段的朗读抒发出来。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板书设计】 搭石(抓关键语句品读) 介绍搭石 摆搭石 善良质朴 民风淳朴 走搭石 为他人着想 无私奉献 赞搭石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V”。
间(jiān jiàn)隔两米的这两个房间(jiān jiàn)外墙都是用黑白相间(jiān jiàn)的涂料粉刷的。
2.看拼音,写词语。
3.字义训练。
“挽”字有四种解释:①拉;②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③追悼死者;④卷。“虽然我瞬间挽起了袖子,但还是无法挽回衣袖被打湿的事实。”句中两个“挽”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④① D.④②
4.词语综合练习。
(1)近义词辨析填空。
[暴发 爆发] (1)战争_________后,百姓痛不欲生。 (2)夜里,山洪________了。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有序 ( )( )漾漾 ( )( )绰绰
( )( )当然
(3)用画“__” 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岳涵平时乐于助人,关心同学,被选为班长是________________的。
【课内阅读】
①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②-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第①自然段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A._______;B.______。这表现了乡亲们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__________任人踩踏,赞美了___________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人性美无处不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在车上,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 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我迫不及待地说:“大娘,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换开零钱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本文共4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分钟。
2.第2自然段画“____” 的句子运用_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老太太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第3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老太太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三次投币,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