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乡愁—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前导学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写作背景
余光中1949年去台湾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头。”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过程时他说︰“随着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知识小练】
1.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D.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光中,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B.我们可将余光中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视为整个中国诗坛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写下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如《乡愁》《光的赞歌》《乡愁四韵》等。
C.“思乡”是古往今来的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鸿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D.《乡愁》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思乡之情。
4.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5.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2.答案:D
解析:正确的划分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光的赞歌》是艾青的作品,且不是乡愁诗。
4.答案:C
解析:根据诗歌主题可知
5.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