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26 19:5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民族自治州、12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活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民族风情独特,它的成立体现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4.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
A.广西壮族选手 B.新疆维吾尔族选手
C.宁夏回族选手 D.云南白族选手
5.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6.“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7.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8.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9.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D.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 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 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一国两制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武力解放台湾 D. “三不”政策
12.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会上引用了台湾“诗界泰斗”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为实现“缺月重圆”,中央政府(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与台湾当局达成“九二共识” D.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3.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 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4.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社会制度 B. 经济制度 
C. 主权归属  D. 社会生活
15.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一个中国 B. 两种制度
C. 和平谈判 D. 互补互利
16.从1980年开始,我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如图的四个“特区”中,与其他三个性质明显不同的是(  )
A.澳门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17.2018年3月21日到26日新北市市长朱立伦率领新北市访问团到江苏和上海等地参访。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在上海与朱立伦先生见面,双方就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加强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等深入的交换了意见。这表明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18.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三不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武力解决
19.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几经聚散离合,下列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①甲午战争的失败② 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④蒋介石败退台湾。
A.①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③④②
20.如图是中国邮政为纪念香港回归发行的纪念邮票(小型张).下列对香港加归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②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③香港回归是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④香港回归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 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是因为( )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
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22.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了武力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3.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是因为( )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③“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
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24.张明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5.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 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 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军事打击
C. 到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D. 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说:“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不团结,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清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和中央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材料二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材料三 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时间表
自治区名称 成立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
材料四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天路》
请回答:
(1)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西藏问题,以达到团结的目的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西藏以前曾实行什么落后制度 这一制度是何时通过什么方式废除的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这条铁路的通车对西藏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27、名人传记能够使我们了解名人们的思想、个性,更能够使我们去了解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大事。请仔细阅读两本名人传记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82年9月22日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1842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刘健飞《撒切尔夫人传》
材料二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英之间香港问题的源头是什么?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又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中英双方谈判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试举一例。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28、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以为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二: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三:胡锦涛强调: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首先要建立互信,这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重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双方建立互信的根本基础。……其次要搁置争议。必须看到,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务实面对,妥善处理。有了互信,再加上搁置争议,双方就能够求同存异,也就能够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累积共识、共创双赢。
请回答:
(1)当前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2)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适当的方式”应该在怎样的方针指导下实施?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怎样的立场?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已经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台湾问题上,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主要是针对哪些阻碍祖国统一的势力?
29.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教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拔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30.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资料,通过问题设置探究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请你与该班同学一起探究。
【伟人风采】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 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2)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
【缅怀伟人】
材料四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4)缅怀伟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材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
1-5CDBDA 6-10DDBCD 11-15BDBCA 16-20ABCAC 21-25CBCDD
26、(1)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农奴制度。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通过民主改革废除。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密切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7、(1)源头: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英国的如意算盘:以主权换治权。
(2)“单方面作出宣布”:收回香港(或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原因:因为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3)最终结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或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4)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出其中任
意一例即可)
感悟:要重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问题;加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巩固我国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守台湾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一个中国
(4)香港、澳门回归;意义: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29、(1)1951年.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2)“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30、(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
事例: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4)以民为生;自我反思(言之成理表述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