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6: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心读书,培养阅读习惯。
2、学会认真读书,抓住事物归纳文段内容。
3、能够概括景物特征,
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预习检测
(1)词语、诗句------积少成多
说出描写冬天的词语,每人3个
吟出描写冬天的诗句,每人1句
准备好了吗?
一、预习检测
(2)人物知多少------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一、预习检测
(3)书你读了吗?------养成习惯
首先,请你选择一段或是两段用心读给同学们听;
接着,说出你读书的收获
要求:读清字音,读出感情。
活动时间:5分钟,欲读从速
二、自主学习
(1)用心用情再读文章,抓住事物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敢于展示:我能行-----我认为:
第一自然段:写了冬天的济南是个 。
第二自然段: 是个理想的境界。
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济南
冬天的 。
第六自然段:写了济南冬天的 。
宝地
济南


跳读3、4、5自然段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第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写山,它们写的是同一种情景下的山吗?
我来补充:我精彩------我认为
第三自然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四自然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五自然段:城外的远山。
略 详 略
二、自主学习
(2)跳读文段,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归纳
每段描写事物的特征
我要展示:我最棒------我认为
第一自然段:通过对比,突出济南是一 、 、 的宝地。
第二自然段:济南是个 、 的境界。
第三自然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 。
第四自然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
第五自然段:城外的远山 。
第六自然段:济南冬天的水 、 、 、
没有风声
响晴
温晴
暖和 安适
温暖 慈善
秀气
淡雅
暖 绿 清亮
精读文段4,认真思考:
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作者采用怎样的顺序?
山 上
山 尖
山 坡
山 腰
空间顺序
三、师生互动
请你用一个词语表述对济南的冬天感觉?
请用一个词形象归纳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请你结合景物的描写,仔细揣摩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喜爱、赞美,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温晴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2、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优美的句子,大胆尝试分析。(至少三句)
3、阅读晨读晚练《江南落雪》品味它的美。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修辞赏析句子。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复习回顾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2、作者描写济南的冬天主要抓住什么景物?
3、你能准确的说出景物的特征吗?
4、作者在材料安排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
二、品读文章
1、速读文章,每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句或是多句优美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在小组内把你的成果展示出来,大家相互指正,把最精彩的展示出来。
3、实例回顾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春风轻柔、和煦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也写出了春雨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4、实战演练
(1)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贴切的描写小雪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
表达作者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热爱之情。
(2)那些小山太秀气!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写出冬天济南山的美丽和娇弱的特点,
表达作者的爱怜之情。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三、句子理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1)“妙”在何处?
运用修辞描写了雪光、雪色、雪态。
(2)这句话的作用。
内容上:交代本段的主要内容,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最”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妙”统领全段内容,突出小山秀气的特点。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课堂小结
文章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表现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的总体感受,即“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纯澈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这样的结尾,既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 了题;
抒发了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这样的结尾给人以回味的余地。